流动儿童关爱行动 | 商户防备心比较重,怎么做——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项目行动研究
作者:协作者
2025-08-08
49

编者按:

如何打造慈善公益圈,让更多资源汇集到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中。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下,协作者开展“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项目,拓展更多商户成为流动儿童友好商户门店。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打破商户的防备心理,社会工作者是如何做的,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以下是社会工作者钟萍在项目商户拓展阶段的一篇日志,与大家共享。

服务日期:2025年3月23日

撰写者:社会工作者钟萍

image.png


服务过程

今天我们要去拓展是一家粮油店,该商户由项目受益家庭吴妈妈推荐,在新青市场。我先向吴妈妈询问是否有该商户的微信,并邀请她作为志愿者一起参与商户走访,与商户沟通,约定时间上门面谈时间。

吴妈妈是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服务,我提前一天晚上邀请吴妈妈报名了珠海协作者志愿。活动当天我给吴妈妈开展培训,具体内容包括走访目标,走访流程(商户现场现场同意或不同意的后续操作),分工安排,鼓励她并教授她所服务岗位的注意事项等,并准备好机构年历、前测问卷、商户认证告知承诺书、水等物资,我们就出发了。

商户面积不大,柜台后面是烟酒等商品,柜台前则堆放着一箱箱牛奶,店铺主要卖做饭需要用的各种调料等,也会售卖一些小零食。老板是一个中年男性,身材微胖,身高不高,性子比较着急,当我停下介绍,等待他与顾客买卖商品时,会催促我继续分享;对项目的公益性认可度一般,重点追问了该项目在珠海覆盖的人数与发放关爱券金额,并使用计算机计算总金额,对提到覆盖的是比较困难的家庭点头表示认可,但没有太多语言上的回应;对儿童营养健康的认识与责任感一般,在提到不向使用关爱券的家庭销售烟酒和垃圾食品时,对方嗤笑,带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但在我们进一步介绍及解释原因,希望家庭关注孩子的营养健康后,对方表示认可与接受。

第一次面谈后对协作者的信任度一般,一开始了解事情原委认为比较麻烦、或需要拍摄营业执照时,都会表示“需要和老婆沟通”的方式拒绝和我们进一步沟通。后面为了增加信任度,我们告诉他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协作者,了解我们的相关信息和报道,并告知协作者的相关服务活动,邀请对方参与,商户老板对活动感兴趣,收下年历。但表示加入项目还需要和老婆商量。

有效经验

(1)通过项目受益人推荐相关的商店,更有利于构建社区网络,服务对象能更便捷的使用关爱券。

(2)在商户表示不信任或者怀疑态度,可以出示机构相关登记证书、媒体报道等,包括现场搜索展示给商户看,能够促进信任关系的建立。

困难挑战

(1)商户的戒备心比较重,增加沟通的困难。

(2)服务对象第一次当志愿者,会有紧张担心的情绪,需要及时的肯定鼓励。

社会工作者专业反思

走访的这个商户并不是很信任我们,有比较强的防备心,并且原先约好的沟通时间,我们到达商店后,老板直接告知我们和老板娘沟通,而和我们约定的时间,需要等一个半小时。因为后面还有其他安排,我没有时间等待,于是选择了直接和老板沟通,让他了解情况后再和老板娘确定。走访过程老板都比较不耐烦,原本我以为这个商户谈不下来,但是后续这个老板表示愿意,也让我觉得比较意外。这种情况 ,如果时间允许,能按对方明确的等待下应该会比较好,同时也要注意结束这次面谈后,后面最好要有回访,以确定约定的事项。

这次走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鼓励服务对象的参与,所以特地安排在志愿者有空的时间进行走访,吴妈妈第一次做志愿者,对于拍照等工作非常担心自己做不好,也不敢用文字记录,整体来说会非常不自信,需要社会工作者多一些耐心、鼓励和肯定。

“数字化助力流动儿童关爱行动项目”采取“服务创新-研究倡导-专业支持”三位一体的综融性干预策略,一是借助协作者流动儿童服务网络,开展流动儿童及其家庭动态需求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形成需求调查报告公开发布,为服务流动儿童的社会组织及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二是依托腾讯数字“关爱券”支持,聚焦健康主题面向流动儿童提供“物质救助+赋能服务”,在为其提供有利于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所需物质支持,同时社会工作者将通过健康知识培训、健康主题社会工作系列小组、“健康达人”培育等方式提升流动儿童及其家长的健康意识与能力;三是培育流动儿童服务机构、社区商户和企业,形成流动儿童关爱服务资源联合体。本项目将探索总结具有推广价值的“服务创新(物质救助+赋能服务)——研究倡导(需求评估+政策倡导)——专业支持(组织培育+资源整合)”的流动儿童综融性数字化关爱服务模式,未来进行全国推广复制。

6a866212dcd12c7ea90c5fa90a4a4bd8.png

image.png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