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今天正式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该法第四十二条明确提出,“鼓励、引导民营经济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应急救灾等活动。”
事实上,民营企业/企业家已经成为我国慈善捐赠的主力军。刚刚发布的《中国慈善捐赠数据2024》报告显示,我国有1766家企业/企业家基金会,其中1316 家是民营企业/企业家发起成立的,占比81.18%。《中国慈善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对2024年民营企业前100强的公益慈善情况进行了基础扫描,几乎所有企业都有捐款捐物并设立专项基金的公益行为,共有51家企业已成立基金会,其中已公布2024年报的28家民企基金会,去年公益支出总额达32.51亿元。
为了更好地摸清我国民营企业的公益慈善现状,影响力慈善研究院正式启动100家中国民营企业/企业家基金会调研,以基金会为切入点,从初心、行为、成果等维度,重点研究民营企业与企业家如何构建公益愿景与战略,如何采取公益行动策略和管理举措,如何用企业核心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并计划在年底发布《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影响力观察报告》。影响力慈善案例库将同步设立企业公益案例库,对企业公益的典型案例和优秀实践进行汇总和分析,以期为推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开展公益慈善事业提供有益参考。
前100强民企过半设立基金会,
净资产总额过百亿
全国工商联自2010年起每年发布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影响力慈善研究院对2024年民企前100强的公益慈善状况进行了基础扫描。
基金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设立门槛较高,是民营企业最为专业化的公益慈善参与路径。2012年,民企前100强中仅有24家企业设立了基金会,占比不到三成。2024年,民企前100强中有51家企业设立了基金会(含企业家个人发起的基金会),占比过半,其中至少有6家企业设立了2家及以上的基金会。这说明,更多具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采取组织化、专业化的方式开展公益慈善,系统性资源整合能力显著增强。
研究院对这51家民企基金会的年报情况进行了收集汇总。其中28家基金会已公布了2024年年报,21家基金会的最新已公开年报是2023年,1家基金会的最新已公开年报是2021年,还有1家基金会成立于2024年,未发布年报,但成立时间和注册资金等情况已公布。
基于上述年报数据,51家基金会的净资产总额为127.58亿,净资产过亿的有16家。净资产排名TOP10的基金会中,超5亿的有7家,超10亿的有2家,头部效应显著。
去年28家民企基金会的公益总支出
达32.5亿
51家基金会中,80%以上的基金会都是2008年之后成立,特别是2016年慈善法颁布后,有20家民企企业成立了基金会,说明政策引导在头部民营企业中得到了显著体现。
2024年,已公布年报的28家民企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总额为23.25亿,公益支出总额为32.51亿,其中8家基金会的年度公益支出过亿。
前100强民企基本都设立过专项基金
除基金会外,专项基金、慈善信托也是民企参与公益慈善的重要路径。前100强民企中基本都向慈善组织捐赠并设立了资金规模不等的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的设立门槛和运维成本相对较低,一般都依托于慈善会系统和高校基金会设立,存续期1年到10年不等,较为灵活。
民营企业的公益捐赠以现金、物资和股权为主。位居2024年民企前100强第4位的华为,2019年-2024年的捐赠额是17.55亿,包括现金捐赠和物资捐赠。2018年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携夫人马东敏与百度公司一起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人民币(含部分等值资产)联合成立“北大百度基金”。2020年10月,魏桥创业集团创始人张士平之女张红霞代表家族向滨州士平公益基金会捐赠魏桥创业集团两亿股股权。
基础扫描显示,民营企业及企业家是推动中国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力度和贡献,与企业经营效益、发展状况呈现正相关关系。
影响力慈善研究院自2022年起每年推出《样本慈善家影响力观察报告》,对捐赠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与成果进行研究,34位样本慈善家2014-2023年的捐赠总规模超过2350亿元,其中14位创办的企业进入2024年民企前100强。
为推动更多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提升其慈善事业的系统性、战略性和专业性,研究院将研究范围从民企慈善家扩展到民营企业,正式启动中国民营企业公益影响力研究课题,通过对100家民企基金会的调研和案例研究,对民营企业的公益慈善实践进行全景式扫描与分析。该课题的相关阶段性成果也将持续发布,敬请关注。
本文头图基于AI生成调整。
来源:影响力慈善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