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特殊教育——“影子”老师之我见
作者:兰州灵星特殊教育
2025-05-13
26

兰州特殊教育—— “影子”老师之我见

     

随着国家七部委联合发文,心智障碍这个群体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到了入学的年龄段孩子,心智障碍的孩子进入普通小学的机会增多,为了让孩子们不被学校劝退,“影子”老师成为心智障碍孩子陪读稀缺资源。今天我们来谈谈“影子”老师存在的意义、功能和误区。

131d135fbfd1c3fff3afa98128fa9c3.jpg

一、“影子”老师陪读的意义

1、促进个案能力发展

“影子”老师是在课间时间介入,帮助心智障碍儿童和周围的同学建立关系,发展关系,学习互动,学会交流,处理自己遇到的事务,帮助心智障碍学生在普通班级中与同龄人共同学习,减少隔离,实现教育公平。

2、个性化能力支持

心智障碍孩子需要到普校去就读,由于孩子的特殊性,需要与新的环境去做适应,先要对孩子进行评估,看看孩子是否已经习得或者具备呆在学校这个环境当中的各种能力,如果没有这些能力,“影子”老师首先应该在资源教室帮助孩子建立并习得这些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即时干预,让孩子能够快速的适应新环境,知道上学的秩序,孩子要知道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学、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下课、以及下课了该怎么做、认识班级及班级中的同学和老师。

ba12b0681b3246236c2a773a2be3b0a.jpg

3、介入时间短期性

通常影子老师的陪读不能超过三个月, “影子”老师的介入,不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提醒或指令孩子,而是通过 “隐形支援”帮助学生掌握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实现独立参与课堂,帮助学生自主适应环境,最终目标是退出陪读,让学生独立成长。

二、影子老师陪读的功能

早期明确正确的训练和教育方向,让孩子们习得独立进入普校的各种能力,部分心智障碍的孩子是可以独立入学,不需要“影子”老师;如果有些学生能力较弱。需要“影子”老师介入,影子老师的功能是:让孩子能够和这个学校班级中的孩子和睦相处、融入班级、交朋友、学习社会经验,因为学校是个小的社会团体,是社会经验的来源,影子老师陪在这个环境当中目的就是让孩子快速的适应环境,熟悉环境,应用环境,知道自己班级的位置,知道厕所的位置,知道活动室在哪里等。

三、“影子”老师陪读的误区

首先 “影子”老师不应该陪在孩子的课堂当中,心智障碍的孩子需要学习独立上课的能力和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等,如“影子”老师参与课堂只是完成了家长脱手和学校的课堂要求的问题,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进步。其次“影子”老师操作的误区:只是让孩子上课不打扰其他同学上课,孩子一旦出现影响上课的行为,影子老师就会带孩子出去到资源教室,孩子会错失学习在校规则,规矩等能力,而且会让孩子习得错误的经验:

d26513177936e476fe0917933b20c6c.jpg

1.孩子没有办法学习到独立上集体课的能力,独立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独立遵守学校规则的能力,学习活动规则的能力,孩子的能力永远提不高,此时影子老师的介入,孩子就没有真正的融合。

2.正常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到心智障碍的孩子,他们体会不到同学们常态与自己互动的状态,心智障碍的孩子就不会有和同学平等的互动,就不会有累积社交经验能力的机会,孩子就像是提线木偶,孩子们错失了在真实环境下学习各种能力的机会。

3.会让心智障碍的孩子产生了错误的经验。如果不想还在这个环境中上课,就会出现不适当的行为,结果可以去资源教室一个人呆着,一个人活动。

4.“影子”老师介入对正常孩子来说,会产生错误的认知,为什么这个孩子有老师陪?他和我们不一样?这个孩子一定是弱的,其他同学就会试探这个孩子,这时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影子老师怕孩子受伤或受欺负,会阻断特殊孩子接受其他同学的互动和人际关系的链接。二是正常学生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主动和特殊孩子玩,但是这种互动不是真实的互动和交流,关系不平等,交流互动不平等,特殊的孩子就不会习得常态的经验。

总之“影子”老师介入只用1-3个月时间,帮孩子建立一日在校生活秩序,帮助学生获得长期适应能力,让孩子借助学校的环境、学生的这个身份,去学习新的社会关系,经历新的人生体验,累积新的社会经验。

                                                                                     兰州灵星特殊教育---高海娟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