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政策 | 珠三角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梳理及展望
来源:和气行动
作者:千禾社区基金会
2025-05-13
1086



微信图片_20250513123525.png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和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珠三角地区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具有显著地域特征。该地区地处华南沿海,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和高温热浪频繁发生。


2024年汛期,广东省多次突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雨日的历史最高记录,12个地市经历了史上最漫长的夏季,其中广州的夏季日数高达240天;强对流天气活动异常且范围广、强度大,2024年,全省共计出现22次龙卷风,所有地市均遭遇雷暴和冰雹袭击;同年,共有10个台风登陆广东,而冬季的大范围寒潮影响也波及全省。


此外,作为全球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珠三角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气候脆弱性尤其突出。其中,广州曾在2022年被IPCC列为全球最易受海平面上升影响的经济城市。据IPCC预估,到2050年,在高排放的场景下,广州每年将损失3310亿美元,而如果排放量能快速降低,这一数字可能被限制为每年2.54亿美元。


近年来,由于气候、水文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叠加作用,珠三角地区正面临着更加密集的咸潮来袭,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呈现不断扩大态势。


据报道,2024年10月以来,珠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咸潮上溯距离最远已达40公里;从2023年底至2025年初,当地水利部门已经实施了5次压咸补淡应急调水来缓解粤港澳大湾区的供水保障,次数较往年更加频繁。


提高气候适应能力,打造城市韧性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与生态环境、产业经济和社会民生息息相关,也是社会公平和政府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至今已蝉联36年的“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在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实践中已发挥了先行和示范作用。自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份以来,广东省已构建起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启动了全国首个区域碳市场;积极推广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融合;该省正在积极打造气候金融的全国枢纽,为碳市场建设、气候投融资与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在气候治理领域,广东通过推动珠三角城市协同、与中西部地区能源合作、和港澳地区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等形式不断加强跨城市,跨区域与跨境联动。


这些探索和实践,不仅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也为其他省份、城市群,乃至“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路径。


《珠三角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梳理及展望》分别从国家、省和市级层面梳理了珠三角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政策和实践成果,并着重讨论该地区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以及跨城市协同方面的规划和进展,并从国际、国家和区域格局角度,展望珠三角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动向。希望帮助关注珠三角气候变化的从业者及相关人士快速定位政策依据,分析区域战略优先级,为项目书政策分析部分提供参考。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完整版

微信图片_20250513124214.png



作者:千禾社区基金会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