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杀虫蚊帐遭遇农药认证难题,如何破解?
作者:杨佳
2021-06-07
125
领域 环境保护

图片

 

众所周知,疟疾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由寄生虫引起,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给人们。全球87个疟疾流行国家中有46个国家报告2019年疟疾病例少于1万例。到2020年底,有24个国家报告已中断疟疾传播达3年或3年以上,其中11个国家经世卫组织认证为无疟疾。中国也有望在今年获得世卫组织无疟疾认证。

 

然而,根据世卫组织网站数据, 2019年仍有大约2.29亿例疟疾病例,其中40.9万例死亡病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5岁以下儿童仍然占全球疟疾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二。

 

图片

肯尼亚基苏木,卫生工作者示范长效杀虫蚊帐的正确使用方法。(图源:WHO)

 

长效杀虫蚊帐(LLINs)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来抗击全球疟疾的主要预防措施。在过去的20年里,通过大范围、覆盖每个家庭的长效蚊帐分发项目的实施,全球由于疟疾造成的死亡减少了46%,挽救了大约760万人的生命。2020年,全球蚊帐分发数量接近2.3亿顶,其中中国天津永阔公司出口的蚊帐总数约为3800万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6%。

 

长效杀虫蚊帐材质为涤纶 ( polyester ) 或聚乙烯(polyethylene),并通过特殊工艺处理,使蚊帐网布含有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类杀虫剂,从而达到驱杀蚊虫、个体防护的目的,并且经过多次洗涤后,仍保持良好的杀虫生物效果。由于含有杀虫剂,长效杀虫蚊帐在国际上属于农药制剂产品。在即将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农药管理名录》(2021年)中,这一类型蚊帐此次也被单独明确列为农药产品,遵循农药产品管理条例。这一政策调整对我国蚊帐生产企业有何影响?笔者认为,这将有助于规范我国长效杀虫蚊帐企业的生产过程,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速企业开展国际标准认证,助力非洲疟疾防控事业。

 

长效杀虫蚊帐 “走出去”遭遇认证难题

 

蚊帐是一种凝聚了中国智慧的产品,但是如何能将这种中国的经验和智慧与全球疟疾防控的工作相结合呢?中国与非洲国家政府、国际组织加强合作,推动中国的产品进入全球公立采购市场无疑是首要渠道。

 

根据2019年联合国采购年度统计报告(ASR),医疗健康产品成为联合国机构采购最多的产品门类,其中“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和医疗设备“两大类采购金额分别超过了32亿美元和7亿美元,我国排在第十位,采购金额为7547.6万美元,与排在前面的印度,美国,比利时等国家仍有较大的差距。这与中国企业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数量仍然较少有很大关系,天津永阔的长效杀虫蚊帐由于较早通过了世卫组织预认证,因此在医疗器械类的供应商排名中位列第六,在所有中国供应商中位列第一。

 

因此,很多中国企业近年来也纷纷开展海外认证,更积极深入地融入国际供应链。与国际标准接轨,是中国的医药医疗类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前提。但是长效杀虫蚊帐是“跨界”产品,要进行哪些认证?怎样才能更好与国际标准接轨?这些都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难题。

 

图片

图源:Landcent

 

“跨界”产品长效杀虫蚊帐

需要获得农药认证

 

早在2004年,天津永阔便开始摸索进入国际公立市场的路线。因为长效杀虫蚊帐含有的有效成分是杀虫剂,因此这个产品早期是需要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农药评价计划(WHOPES)的认证。2010年,天津永阔生产的YORKOOL 牌长效杀虫蚊帐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农药标准联席会议(JMPS)上被批准的农药制剂产品,进入了联合采购产品目录。2017年,该产品被转入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标准下监管。

 

根据WHOPES 认证的流程规定,提交产品评价之前,该产品需要在本国取得农药产品登记证。因此,在长效杀虫蚊帐未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农药管理名录》之前,天津永阔就已经按照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农药登记管理办法》进行了产品登记,走在了所有中国蚊帐企业的前面。

 

随着农药管理的逐渐加强,国家对于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产品的监管也日趋严格。2017年,国家颁布了修订后的《农药管理条例》, 加强了生产许可证制度和产品登记制度的管理。今年年初,长效杀虫蚊帐在即将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农药管理名录》(2021年)中被单独列出,同时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优化进出口管理服务公告》(征求意见稿)要求名录内的农药产品在进出口过程中应取得我国农药登记证明,进出口农药的单位应取得相应的农药生产/经营许可证,才能申请出口放行通知单。此政策虽然目前尚未正式实施,在此之前国内一直将长效杀虫蚊帐当做单纯的普通纺织品进行出口,但是一旦开始实施,国内蚊帐企业将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取得双证的时间周期长。一般来说,申请农药产品登记证至少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即使通过了世卫组织预认证的蚊帐企业也会由于不符合中国的最新法律法规,仍然无法获得出口许可。

 

二是需要的前期投资大。 根据《农药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农药生产企业应当进入地市级以上化工园区或者工业园区,并且配备相应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这意味着部分蚊帐企业需要搬迁生产地址,进入符合规定的园区。

 

三是公立市场的价格竞争也日趋激烈。由于价格竞争激烈,产品利润远低于商业市场水平,企业只有获得足够大规模的订单,才能降低成本,获得利润。这对新进入的企业并不友好,两三年后的蚊帐市场更是瞬息万变,无法预测,因此企业是否愿意投入资金和时间来获得资质,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如何加快推进

中国长效杀虫蚊帐认证工作

 

中国企业将产品推入国际市场时,发现非洲不少国家也要求该产品符合本国的政策法规,在相关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即使产品获得世卫组织预认证,在联合国的统一采购中,大部分也不能被免除。我们不能因为非洲国家工业生产能力不足,就认为当地政府同样缺乏质量监督管理能力。以东非国家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为例,长效杀虫蚊帐进入两国之前,需要分别在肯尼亚农业部下属的PCPB(病虫防治产品委员会)和坦桑农业部植保司进行注册备案。从当地法规可以明确看到,当地政府一直将长效杀虫蚊帐产品作为农药产品来监管,而不是普通纺织品。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标准,把控产品质量,努力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也就是“合规合法,用心生产”。

 

农药产品是一个比较专业的领域,与传统纺织品相比,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天津永阔在摸索产品认证的过程中获得了中国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的指导和帮助,得以加速认证过程。比如农检所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经常举办农药相关政策的宣讲会和农药产品认证和标准解读的培训班。在会前收集各个企业在实操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在会上统一进行解答。天津永阔每年会派产品认证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两至三次培训班,系统了解产品认证流程,提高认证工作效率。

 

另外,在疫情之前,天津永阔曾多次随中国医保商会到访非洲部分国家,与当地投资局、药监局以及同行业的本地企业直接对话,了解本国政策和程序,极大提高了沟通效率和信息准确度。疫情期间,沟通交流转移到线上,但是也一直持续进行,加强了企业与国家职能部门,企业与出口国家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使企业快速熟悉程序,加深认识,推进产品认证的顺利进行。

 

天津永阔进入国际市场已有10年的时间,非洲一直是主要出口市场。通过永阔10年“走出去”的历程和当前的市场形势,建议中国企业实时跟进国际标准,合法合规经营,将有利于中国长效杀虫蚊帐走向世界,助力非洲疟疾防控事业。

 

本文为Diinsider“中非健康与发展传播项目”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杨佳

天津永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非洲公司总经理

2010年入职天津永阔,曾负责永阔公司与联合国机构,特别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长期协议(LTA)的投标和签订工作;全程参与世卫组织预认证验厂沟通对接工作;主持协调乌干达合资工厂验厂准备工作。2019年赴肯尼亚建立全资子公司和海外仓,开拓非洲市场。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