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本月初《反家暴法》正式实施,如何切实发挥法律保护儿童的作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反家暴法》的亮点之一,即明确规定了发现疑似受虐儿童需要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及启动相应的对应机制。本期则讨论在实践中应当如何建立和完善强制报告制度执行机制的问题。博源拓智提议建立一套系统的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强制报告体系,在体系中引进和借鉴专门预防和处理儿童虐待/暴力的机构——多部门专家团队(MDT),细化、规范各方的职责,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反家暴法》切实实施。
1
强制报告制度执行机制亟待完善
《反家暴法》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特殊保护,其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即强制报告制度,规定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易发现家暴线索的机构有家暴强制报告义务,如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遭受了家庭暴力,有责任、有义务向公安机关报案,对于不报告的情形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反家暴法》明确规定了强制报告这一义务,但却没有解决怎么报告、报告后如何应对等问题,在执行机制上仍有待科学化和细化。目前世界上80%以上的国家都设立了预防和处理虐待与忽视儿童的专门组织机构,多数国家建立了系统的监测识别报告体系。然而在我国,除了严重案例的刑事判决外,儿童虐待/暴力问题缺乏其他有效干预。家庭暴力的处置涉及公安、法院和妇联等多个部门,而现行法律对各部门的权责规定还不够细化,相关部门如何联动也没有具体的流程规范,部门配合存在障碍。
2
建立强制报告体系及多部门专家团队
儿童虐待与忽视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社会现象,儿童虐待案件的处理需要相关的法律、社会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和相关经验的各方人才。在上一期微信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美国等国家采用的“儿童权益倡导中心(CAC)”和“多部门专家团队(MDT)模式”,这为我国强制报告体系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促进《反家暴法》的实施,使之发挥切实作用,我们提议建立一套系统的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强制报告体系,设立宣传、教育、劝阻、制止、调解等各种干预措施;明确相关投诉、庇护、医疗救治、法律援助等救助服务;明确报告人和相关责任人的义务和责任,处理的流程等。在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强制报告体系中可引进和借鉴专门预防和处理儿童虐待/暴力的机构——多部门专家团队(MDT),整合资源,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反家暴法》切实实施。
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强制报告体系下的MDT旨在建立一支由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团队。当发生虐童/儿童家暴以及儿童需要保护的情况时,报告主体人(如幼儿园/学校、社区工作人员等)应当报告给相关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将根据具体案情的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策略处理,或上报公安机关/妇联、或组织专家团队进行个案干预和评估、跟踪回访等。接报人员的专业培训、MDT团队中各专家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模式、个案干预/处理流程等,都将涵盖在强制报告体系中。
3
建立强制报告体系,呼唤你我共同行动
落实《反家暴法》强制报告义务,建立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强制报告体系和多部门专家团队(MDT),需要社会各方携手。2016年3月起,北京博源拓智儿童公益发展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试点项目开展未成年人家庭暴力强制报告体系建立和MDT本土化实践;将吸收MDT在国外的成功经验,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本土机构掌握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共同探讨强制报告体系建立所需的要素、标准、流程、宣传途径。强制报告体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更需要政府主责部门和专业机构的持续推动。
博源拓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与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尝试建立符合儿童保护原则又体现地方特色的多元模式,让执行机制成为法律约束的最佳伙伴。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上期文章《<反家暴法>亮点-强制报告该如何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