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从第一声婴儿啼哭中,来到这个纷繁又多变的世界,女人如是,母亲亦如是。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时空无限,当我们驻守当下,试图用简短的文字和瞬时的肖像去「解剖」妈妈故事时,实则是在「解剖」人的故事,从「一」里照见无数个「多」。
此次「妈妈肖像故事展」力图呈现的主题——妈妈的选择题,内里就是——人生选择题。故事的机理,延续了2021年9月全球妈咪计划(GMI)发起的母亲写作项目——妈妈故事100人的精神内核:「透过她人故事,看自己」,已采访收集了近百个妈妈故事。每一个妈妈故事里,有独属于「她」的生命历程和当下境遇,共通之处是——成为妈妈后,人生就开始不那么「自主和自由」了。
当一个妙龄少女,经历长大、恋爱、结婚,而后或主动或被动成为母亲后,她今后人生的大小选择,都将绕不过「我是一个妈妈」的身份认同。这个身份可以「吞噬」自己,「吞噬」自己的诸多人生可能;也可以「激发」自己,「激发」自己的无限生命能量。
我想工作,但必须牺牲照顾孩子,如何选择?我要学业,但必须「抛家弃子/女」,我要不要坚持?我想交友,但家里孩子没人管,我要不要去?孩子病了,我要不要请假回去陪着她/他?诸多种种每一天都会面临的取舍问题......
妈妈身份是什么?
是日复一日的「我没有时间做自己」,是生病难过的时候「我不知道找谁倾诉」,是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着急忙慌往家赶的路途」。同时也是,无论如何,「我都要与困难战斗到底」的勇气;是孤独无助时,「我要爬起来接送孩子上学」的坚持;是跌落海底,拉着最后一根稻草,「我一定要游回岸边」的笃定,因为,「孩子在等我」。
看见母亲,支持每一位妈妈和女性做自己,是GMI的使命愿景。
2023年5月,值此母亲节,GMI联合善淘Buy42和MamaPro推出——妈妈肖像故事特别展,选择了10位目前居住在北京,来自不同教育、经济、文化、年龄、职业背景和生活境遇的母亲,走近她们的生活和工作进行实地访问、交流和拍摄。
策展团队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我们共同看见「妈妈身份」背后,那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人,看见她的渴望、疲惫、紧张、焦虑、幸福、彷徨、希望、失望、沮丧、昂扬,每一个妈妈故事里,有你、有我,也有无数个她和他的不得已和无限可能。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面对当下,无论一个女人是否成为母亲,一个男人是否成为父亲,人在自己流动的身份认同里,都逃不过要面对自己的人生选择题,你准备好了吗?
~漫步肖像展~
1 Mom's Choices 疲惫中幸福的Hein
Hein,30+,视觉设计师
孩子1岁时颅内肿瘤压迫导致失明,她一度因未能及时发现自责。她说:“生育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并不是我们所能选择的”,而她对孩子的付出几乎是全部,“我花9小时照顾孩子,然后我再用9小时疗愈自己”。做她的孩子是幸福的,收获了妈妈全部的爱。当下,她在学习插画并专注视觉设计。
2 Mom's Choices坚定又迷茫的Vivian
Vivian,35+,非主流职业路径的理工科二娃妈
谈及当下,她说:“我无能为力,也精力不济”。面对她的时候,就如采访当天下午的天气——云淡风轻,而在这样的外表管理之下,是一颗不甘心、又容易与现实和解的灵魂。“我也想着再找工作,发现都不尽人意,再看看吧”。说起带娃,她笑答:“还有谁喜欢带娃吗?”
3 Mom's Choices 紧张忙碌的Cristina
Cristina,35+,体检出“三高”的投资人
在我们到达她家后,她泡着茶一口气讲了一个小时,几乎全部有关工作,从西安到北京到海外,投资上亿、上百亿的项目,我说:“你要是半夜接到电话,都能直接汇报。”她也自觉一直处于放松不下来的状态。拍摄后的那周,我们相约参访画廊,她慌忙从一个午餐会赶来,看完展,她说:“晚上我还要出差。”
4 Mom's Choices 找寻价值感的乐冉
乐冉,35+,全职妈妈,烘焙师
在家六年多的乐冉,已有些不适应与陌生人交往,但她为了欢迎我们,精心准备了茶点。对自己她是极度的坦诚,讲到独自在家带娃的状态,她说:“没有太多价值感,邻居也总投来不理解的目光”,说到自己做的烘焙,“我热爱烘焙,从中能找到快乐”。自己虽热爱烘焙,但她不希望女儿过度关注,希望女儿能有更多空间视野选择自己喜欢的事。
5 Mom's Choices家中“顶梁柱”林林
林林,40+,烟酒店老板
在经营烟酒店之前,她还做过菜市场。听她说,疫情期间,为了拿到更多的白菜出售,直接一个身体扑在了白菜堆上。烟火生活的欢乐和灵活,是常年坐办公室的朋友很难体会的。她偶尔会说:“我没有文化”,但她讲起关于自己和自己家庭的事情,都是娓娓道来,没半点遮盖,信心满满。在我眼里,她是一个幸福又自足的妈妈。
6 Mom's Choices “双面人” 焦律师
焦律师,40+
“选择律师职业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她面对镜头自信、自如、始终微笑,恰似她口中的“面具”,问:“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脱口而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双面人。”她曾一度因抑郁和焦虑住进北京某精神科医院,“那四个月我感觉特别舒服”。镜头外,她极力展现“真我”,“真我”却总是自动逃掉,留下的是自己灿烂笑容里的不可捉摸。
7 Mom's Choices 热烈而又冷静的Eva
Eva,40+,资深公益人
擅长数据/编程的她,真正兴趣所在是音乐、绘画和艺术。10岁左右的她亲历哥哥少年时期的“自杀”,幸而哥哥被救下。谈及哥哥那封被她藏起来的遗书,很多话欲言又止。她坦诚当下婚姻不如意,但也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无论生活、婚姻还是职业之路。除了家乡北京,她先后驻足上海、欧洲、美国。
现在,她依旧怀抱社会公益理想。
8 Mom's Choices 四十仍惑的雨轩
雨轩,45+,珠宝设计师
曾全职妈妈10年。她说:“妈妈这个职业我做了很久,现在我要投入到自己的热爱。”
疫情间,她毅然启动自己的珠宝设计工作室,带学生、做设计、在手作中修行,这一路坎坷,她内心非常清楚。“我是一个严格的妈妈”,这个严格是对待孩子,更像是她对待自己的态度。
9 Mom's Choices 永远年轻的黄阿姨
黄阿姨,70+,前农耕者
四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一生在地里劳作。不到两岁丧父,“家里没有了父亲,别人家都看不起你”。她先后经历了从动荡到动荡的年代,小时候她问地主家借米,地主嫌弃她家穷,说:“有也不借”。后来,她参与了村里的“斗地主”,我问:“地主都那么坏吗?”,她说:“地主也有好的,人都是有好有坏。”回到当下,她满面春风,衣着时尚,喜爱八段锦和交友,爱看养生堂。
10 Mom's Choices 奋斗终身的周奶奶
周奶奶,95+,前播音员、自学中医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她两次坚定地说道。从解放前的北平地下党,到新中国第一批播音员,三班倒,无法顾家。离休后,“发现一身的毛病”,用八年学习了中医医术,笃定人生信条——做自己的医生,她说“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由此开启奋斗的第二人生,为自己治病,并义务为他人治病和义务教授手反射疗法二十多年。问:“奋斗到什么时候呢?”
答:“奋斗到死的那天吧”。
关于人生的选择题,人们每一天都在面对,我们看到的10位妈妈,除了是她们自己,也是不同人生境遇的我们。只要活着,就有选择,就要选择。所以,本次展览没有结语,欢迎大家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