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在2022第一财经·善商业论坛上,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 潘江雪结合15年的公益从业经历,畅谈她对公益求真和商业向善的认知和体会。本期分享:“基金会,必须是‘使命为先’的慈善组织”。
01 面对新动荡时代的迷惘,
公益人有什么答案?
回顾刚刚过去的2022,甚至有种难以置信的感觉。很多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艰难……
面对新动荡时代的迷惘,瑞.达利欧在2022年的新书《原则》中给出了答案:“未来的时代,将与我们有生之年所经历的时代完全不同,但与历史上的许多时代有着相似之处。”其实,我们的经历,并不特殊。
需要学习的是在“全局和局部”,“坚持和变化”,“长期和眼前”的难题面前,重新审视过往的思维模式,是否还能适应今后。受限于人类大脑算力的局限,面对今日世界的复杂程度,想要说得对,进而做得对,确实是个难题。然而此时也正是训练自己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慈善公益组织恰是为这个时候准备的。
在今年6月10日凌晨,阿坝州马尔康市遭遇多次强震。在真爱梦想的第一所梦想中心学校——马尔康第二中学的操场上,老师和同学们连夜搭起蓝色的救灾帐篷。灾难,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也造就了真爱梦想。2008年,真爱梦想的几位创始人都亲身参与汶川救灾的实践,通过实践我们明白,公益慈善不仅需要爱与同情,需要艰难时刻的挺身而出,更需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这正是中国现代慈善公益的方向。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真爱梦想荣获了首届 “上海慈善奖”慈善楷模奖。我很珍惜这份荣誉,也很感谢上海市对真爱梦想15年来为社会所做的服务和工作的认可。取得今天的工作成绩是在党的领导下,上海市民政局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全体真爱同事、捐赠人和志愿者多年努力的结果。这并非客套话,而是现代公益机构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02 基金会,
必须是“使命为先”的慈善组织
作为公益机构中的慈善组织——基金会,它必须是「使命为先」的组织。
2008年,我们的第一个公益项目「梦想中心」就在四川阿坝州的马尔康的学校落成。那个时候,我写下了真爱梦想的使命:发展素养教育,促进教育均衡,以教育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立下这样的使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真爱梦想是为什么而生,以及做这件事情的意义所在。正是使命的诞生,让一个人的小小助学心愿,吸引了一群认同者,凝聚起各方的力量,才能成就一份共同的事业。而这群人努力的目标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愿景,那就是:帮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今年,是真爱梦想深耕教育公益的第15年,我们用“梦想教育公益服务体系”,这套从实践中打磨出来的“硬件+软件+服务”的模式,累计服务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000多所学校的600多万师生。
真爱梦想如何做到的呢?肯定不是仅靠个人美德完成的。因此借鉴商业管理经验,打造现代慈善组织,将个人的慈善行为变成现代管理的组织行为,才能持续发挥作用。这就是使命为先的组织。
从这个角度看,现代公益是在个人美德的基础上的一次公共性跃迁:这是人的现代性的体现,更是自觉践行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的一次道路尝试。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融合了现代公益的理念,专注在一个领域,主要是青少年素养教育领域不断去改进和深耕。
03 “公开透明”并非一蹴而就,
我们也曾摔过跟头
最初从商业机构辞职转到公益领域的时候,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
首先是在公开透明方面。真爱梦想是从2009年就开始公开披露基金会的年报的。编写的第一份报告时,参考了公益组织当时的通行的做法:把过往一年的主要工作、艰辛的事情制作成精美的画册,配上真实的工作照片、简单的数据和感人的故事拿给捐赠人。当我很自豪地把这份声情并茂的“工作成绩单”呈现出来时,我们的监事,也是一家证券公司的高管,就毫不客气地指出:“你们几个都是金融机构出来的人,梦想中心项目做得很专业,可是年报披露怎么会是小学生水平?”她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我们。是啊,公益的专业性是全方位的。于是,真爱梦想从2010年开始采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标准来制作基金会年报,并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结构化、专业透明的披露模式。
在管理方面,我们并不需要自己造轮子,可以把在金融机构和商界的现代管理经验带入公益领域,让治理、管理和运营变得更为规范透明和高效。于是我们把“慈善借鉴商业管理思想”列为真爱梦想最初的三条工作原则之一。
04 公益规模化的优势是——
成本优势,让爱发挥更大的效力
早在2008年,真爱梦想刚刚成立的时候,很多公益组织走的是“小而美”路线。刚开始,我以为是因为公益慈善资源短缺。后来我发现很多在商业社会里不言而喻的事情,在公益界确实需要再次验证和核实。
其中之一,就是规模化,这个问题至今仍不是公益界的共识。当然,商业社会里也存在小而美的企业。那些百年企业,很多都是小而美的。
回到公益领域去分析这个话题,这与你选择的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真爱梦想选择面对的社会问题,不是一部分学生没钱上学的扶贫济困,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是素养教育资源不充分、分布不均衡的巨大社会问题。
而小而美的项目并不能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国之大,要帮助的人之多,我们需要探索一个大规模的解决方案,一个可以被广泛适用、可复制推广的方案——这就需要专业高效,进而实现规模化。其实这是所有面对这类社会问题的公益项目的最大挑战。
因此我思考:专业会带来效率的提升,效率的提升会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有机会让效果不断优化,最终实现优质公益项目的规模化。而规模化的优势是什么——是成本优势,可以用更低的社会成本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让善款发挥更大的效力。这难道不是捐赠人和慈善机构所追求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吗?然而要做到,很不容易。
真爱梦想选择了这条难走的路。首先我们选择切入青少年素养教育这个领域,也就是定位于一个细分市场。比如我们的公益产品“梦想中心”,就是通过改建学校的一间教室,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学习空间,从空间关系的改变来影响课堂中的师生关系。相比建设希望小学,一间梦想中心,不仅具有成本优势,能发挥出公益的杠杆作用,用一间教室撬动一所学校的改变;而且我们还能用连锁店方式来实现杠杆的规模。
这套解决方案的打磨和优化,靠的是学习和借鉴连锁超市的管理经验。来自商业机构的高层管理人才加入真爱梦想,帮我们不断完善梦想中心的供应链体系。15年来,梦想中心的成本控制一直我们最值得骄傲的公益绩效,每年供应商的公开招标,对品控和物流的追踪,都有效控制了梦想中心建设成本。从最初半年建两家梦想中心,到现在28天竣工一家梦想中心。
05 需要规模化的,还有很多“软件”
然而,硬件建设只是梦想中心项目的第一部分。如何用规模化方式为学校提供梦想课程服务,做有效的教师培训,才是更大的挑战。不仅要借鉴商业的做法,还要对现行的育人方式进行改进。在“软件”服务中保持优质、低价和有效运作,不断学习和采纳商业管理经验,研究国际先进的教育管理和育人模式,甚至要类比学习医学的循证方式,去持续改进和优化公益行为。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保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的习惯,从charity navegator到SGS,不仅引入商业的精细化管理的方法,还根据国际NGO,以及学校管理的最高要求来调整我们的管理和治理水平。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行TOR(项目工作大纲)、SOP(标准作业程序)等一系列在商业组织成熟的项目管理工具,全面推行了ISO9001标准、KPI制度和OKR制度,并与北师大一起推出卓越梦想校长能力标准、梦想教育毕业生形象和课程方案、梦想教育理论研究、梦想力测评量规、梦想教师五星成长体系等一系列专业标准。在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从目标管理型组织,到学习型协同组织的跨越,目前正在探索成为共创型组织的可行性。
最近几年,第三次分配引起热议,在公共事件频发的情况下,融合公益和商业属性新业态的公益慈善组织迅速崛起。
2022年出版了《有效的爱》这本沉淀了我15年公益方法论的书籍。很多人问我,如何让爱有效?这就是答案。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公益理念和方法论,可以关注下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