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联合腾讯技术公益、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冠军基金于12月2日下午举办的“携手志愿、团结至善”第37个国际志愿者日(IVD)主题活动顺利召开。
本次活动是在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提出的“志愿服务促团结”背景下,联合全国多家公益组织共同聚焦志愿者招募和社会动员,通过标准释义、案例分享、岗位发布、专家点评的 “志愿V论坛”和“直播带人”两大环节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号召全体志愿者团结起来,即刻行动,共同倡导志愿者精神。
会议伊始,邀请观众共同观看了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科技赋能 志愿者联合起来、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汇聚更多力量,支持专业志愿服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从我做起,团结起来的视频,三位专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诠释了志愿精神,突出志愿服务既是团结的方式更是团结的内容。
随后由主持人专业志愿者黄悌介绍了本次主题活动联合腾讯技术公益,联动公益组织,聚焦志愿者招募和动员,携手社会各界赋能公益组织,团结至善的会议目标。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创始人翟雁对到场的各位嘉宾和志愿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年UNV国际志愿者日的主题是“志愿服务促团结”,团结的起点是在公益目标的指引下汇聚志愿者携手服务,而动员和找到合适的志愿者就涉及到志愿者招募的问题。一方面当今公益组织招募志愿者并不容易,另一方面广大的社会公众想要找到合适的服务岗位也很难,针对“两难问题”,今天借IVD的V论坛,聚焦志愿者招募来共同探讨破解之道。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四位专业志愿者伙伴来与大家全程互动:志愿服务标准化建设、社区组织等领域研究专家宋煜、北京夕阳再晨社会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罗旭、腾讯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王蓓以及五星志愿者代表安辰。与会嘉宾结合各自擅长领域及实践经验,从志愿服务招募相关标准应用、公益组织志愿者需求、企业员工志愿服务供给、家庭及个人志愿者服务教育的不同维度,针对各公益组织所发布的招募岗位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与线上参会的各界伙伴互动过程的同时,全面剖析志愿者招募的需求调研、规范流程、配套资源、平台搭建等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诸多挑战和破解之道。以实际行动,展示专业力量,弘扬志愿精神,带动更多社会人士关注志愿服务,团结起来,携手志愿。
儿童关爱类志愿服务岗位发布
首批“直播带人”发布了5家儿童关爱领域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招募岗位,分别是北京市快乐小陶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为视障儿童制作触摸书”,北京童年一课助学发展中心的“为乡村小学生教授素质教育课”,诸城市阳光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的“千帆筑梦助学——走访困境学童”,中华儿慈会长腿叔叔信箱的“写信陪伴留守儿童”以及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的“与心智障碍者一起参与社会融合活动”。通过主办方机构介绍、项目实施过程展示、志愿者服务体验分享及服务对象自身变化等不同维度吸引关注儿童关爱且具备相关服务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志愿者报名,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对服务儿童群体的重视,携手志愿就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
标准化、规范化是解决志愿者批量化参与的关键
“志愿V论坛”第一个议题基于首批发布岗位,围绕“NGO组织的志愿者招募为什么难”展开。嘉宾分享了自身参与志愿服务及志愿者招募的工作经验,指出如何把需求方和被需求方精准、有效连接起来,是志愿者招募最核心需要解决的问题。诸多已发布的各志愿者相关地方标准及在编的《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指南》将志愿者招募分解为招募准备、信息发布、志愿者申请、志愿者遴选、志愿者录用几个环节。此外依据项目及招募群体的不同,也将志愿者注册环节进行了灵活的部署。目前来看,研发志愿者招募的行业标准过程当中,更强调通用性,不仅仅是大型活动的招募,也包括社区志愿服务、抗疫志愿者、线上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同时还要考虑可操作性。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撑,也是国家基础性的制度;标准与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以及条例,为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机制提供了支持,这些都是公益组织需要参考和借鉴的有力工具。
身心健康类志愿服务岗位发布
接下来,由博能基金会联合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等多家公益组织发起的“i will志愿者联合行动心理志愿者培育项目”,西安市阎良区自如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站的“心理关爱青少年,突破维特式烦恼”项目,中国红十字会冠军基金的“助力运动员职业发展实现新梦想”项目,中国营养学会的合理膳食营养惠万家之“全民合理膳食,让营养健康走进社区”项目和巴州红十字生活乐语志愿服务队的“合理膳食营养惠万家-健康巴州志愿同行”项目分别发布了具有明确职业技能要求的志愿服务岗位,直接反映出新时代社区居民需求的多样性和服务提供方技能要求的专业性、规范性及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挑战。
新型志愿服务模式及科技向善
将造福更多公益组织
新冠疫情影响的初期阶段,线下志愿服务严重受限,同时导致志愿者数量大幅下降,招募工作一度陷入困境。而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大批技术志愿者的积极参与,使得线上志愿服务的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持续上升。“志愿V论坛”的第二个议题围绕“线上志愿:21世纪志愿服务新趋势”探讨志愿服务的新型模式、热门岗位、参与群体、交付方式的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与会嘉宾表示,科学技术向公益领域的延伸为社会组织提出了诸多挑战与机遇,而专业志愿者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首先需要找到专业的“中介组织”,即帮助专业人员更好服务社会组织的组织,他们的培训和过程支持恰是专业志愿者所缺乏的,发挥着转换器和协作者的作用,博能基金会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由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平台、规则、标准所构成的新型志愿服务生态中,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从这个角度讲,专业志愿远远超出了一个志愿服务类别的范畴,而专业志愿者的招募则更变成了一个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内容。尤其是在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携手志愿势在必行。从社区营养志愿者到营养师科技志愿者,从心理学助理志愿者到咨询师,从运动员到青少年体育教育指导员,志愿者们的个人成长让“团结至善”惠及每个,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人人皆有份,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公益志愿领域的具体体现。
环保动保类志愿服务岗位发布
山林湖草水田沙,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在绿水青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越来越成为社会组织关注的服务对象。北京绿色啄木鸟志愿服务中心的“感恩潮白河饮用水源保护行动”,郑州市郑东新区泳泉志愿服务中心的“保护郑州疣鼻天鹅”,朝阳市聚和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心的“守护凌河—清理河岸垃圾项目”以及三明市沙县区山水环保服务中心“入社区进校园开展垃圾分类宣教”在线发布了环境和动物保护相关领域的志愿服务岗位。志愿者们的身体力行、动物们的怡然自得、大自然的俊美秀丽也引起了线上热心伙伴们的共鸣。从身边做起,团结起来,即刻行动。
志愿服务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然而,面对众多挑战,志愿服务也需要量力而行。在开展公益项目的时候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会遇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针对“基于现有资源并不能解决的问题”,嘉宾分享了自身遇到的困难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偏远地区缺乏基础设施的限制而无法引入针对少年儿童的数字教育,长期干预需求和志愿者流动性大、技术水平欠缺的问题,新型公共服务标准缺乏和风险防控的问题,都再次说明志愿服务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而非大包大揽。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的领导要鼓励员工多开展志愿服务,在平衡岗位工作的同时将志愿服务和员工专业技能的提高结合起来,为社会组织招募志愿者提供更多人力资源的储备。
宣传倡导、应急救援类志愿服务岗位发布
最后一组“直播带人”的4家机构的志愿者招募项目,涉及疫情防控、宣传倡导和应急救援,分别是湖北省公益创新研究会的“湖北社会组织抗疫口述史项目”,京徽志愿服务总队的“礼让斑马线 志愿益同行”,灵山慈善基金会心果慈善基金的“志愿青年互助计划——公益活动助推官”,库尔勒市绿丝带爱心顺风车志愿服务队的“同心战“疫”,守护家园”。从随手公益到社区互助,岗位多元、新颖独特的技能需求让人眼前一亮。
会议最后由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老师进行“志愿V论坛”的总结,本次会议我们共同观看了来自全国各地18个公益组织展示的项目,同时四位可爱的志愿者嘉宾,用他们的技能、知识、经验,站在研究者、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的管理者以及志愿者个人、志愿家庭等不同身份角度,为直播展示了不一样的视角、场景、经验、观点。他们让我们看到了更加多样性的志愿服务场景和机会。志愿服务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要真正实现携手志愿,首先就要团结。在开展志愿服务时,志愿者应承担一份社会契约精神,我们承诺为了公众的利益Pro Bono,“我愿意” i will,这就是志愿服务带给我们的新业态。今天“直播带岗”“直播招人”在线实现了更多的跨界协作,嘉宾之间相互讨论的我们如何联合起来,而这就是志愿服务的魅力所在。要能够真正做到意志自由、经济自由、专业的知识自由,大家要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这样我们就可以无惧风雨,无惧挑战。团结、奉献、友爱,共同进步,这就是中国的志愿精神!预祝所有可爱的志愿者们,节日快乐!
2022国际志愿者日志愿服务项目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