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 专业志愿服务在风险治理中的实践
来源: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
作者: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
2022-12-14
354
领域 志愿服务



《风险治理蓝皮书: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2020~2021)》是中国第一本风险治理领域的蓝皮书,由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社区安全专业委员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蓝皮书以影响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切入点,总结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系列重大举措,从全球风险耦合复杂化的角度,总结了全球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风险治理策略,展示全球风险治理的重大进展,并从社区、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角度呈现专题报告,以典型机构参与典型风险治理的活动展开深度案例分析。




11月14日,“减少灾害风险 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暨《2020~2021年中国风险治理发展报告》发布会顺利召开。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华北电力大学社会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朱晓红出席发布会。会上,朱晓红教授以“i will志愿者”联合抗疫行动为例,围绕“专业志愿服务在风险治理中的实践”做了主题分享。




面对高度不确定性、高度复杂性的奉献社会,服务型政府、具有非营利性和非行政性的社会组织及兼具经济性和社会性的企业应当形成联合治理格局,“i will志愿者”联合抗疫行动即构建起了多元合作的专业志愿模式。


“i will 我志愿”是“Pro Bono,I will!”,即“专业志愿,我乐意”的简写,是中国专业志愿服务的标志,是各界专业人员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供志愿服务的一个民间平台。“i will”品牌自2015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亚洲专业志愿服务峰会上首次发布以来,已经通过全球专业志愿联盟(GPBN)、AVPN和UNV等在全球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在2020年中国新冠肺炎抗疫行动中,以“i will”为平台,汇聚了2千多名专业志愿者为受疫情影响的人群通过线上无偿提供专业志愿服务。


i will以奉献作为内生需求、以友爱作为自发动机,嵌入对危机的感知度和处理问题的灵活性,以志愿者的专业敏锐度,在武汉封城的第一时间发起“i will志愿者”联合抗疫行动。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翟雁密切关注并指出:疫情下的救援需要依靠政府和社会专业力量上下协作,才能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i will志愿者”联合抗疫行动发布倡议,联系公益伙伴、专家研究者和政府部门,打破组织实体化和科层,确定了联合行动计划,联动了最大范围的社会化参与,跨界合作构建政社研合作行动架构。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i will志愿者”联合抗疫行动以党建引领,通过互联网在线服务,为武汉受疫情影响的居民和从事抗疫的志愿者提供社区抗疫援助和社会心理救援,形成“三师三线三群联动”模式,在规划指导下行动,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基础上迭代,不断总结评估,不断修订完善,形成了专业志愿服务参与风险治理模式的常态化。


自2020年1月23日启动志愿服务联合行动到7月18日结束,“i will志愿者”联合抗疫行动直接服务人群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居民和华人留学生群体超12万人,在北美洲、欧洲、澳洲和亚洲的10个国家为当地的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8015人和15个海外华人志愿服务团体提供专业服务与组织赋能支持,无偿捐赠专业志愿服务时间15.37万小时,志愿者贡献服务价值1537万元。




在“专业志愿,我乐意!”口号的引领下,“i will志愿者”联合抗疫行动以志愿精神凝聚共同愿景,以科学态度专业能力参与风险治理,打破组织实体化释放社会空间,为志愿者提供了更多畅通的参与渠道,以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回应风险社会提出的多元化需求,通过科学参与中的价值理性和科学理性,为中国风险治理中的专业志愿服务赋能!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