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保护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社工机构重点服务内容之一。全国各地都在实践并探索着保护儿童,促进儿童的安全、健康成长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从2013年开始参与儿童及家庭的社会工作服务,不仅开展针对全龄儿童的普惠性服务,还针对性的开展特殊儿童保护服务。在服务中,坚持整体的视角,关注困境儿童自身独立生活能力、家庭中照顾技能缺失、儿童社会性适应能力不足,以及困境儿童保护网络不完善的问题。基于在服务中的实践探索,2019年爱有戏策划出“小红伞”困境儿童服务计划项目,为困境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项目案例简介
(一)案例背景
案主,小枫(化名),13岁,家住成华区保和街道,目前在某中学读初二。患有智力障碍、大脑双侧灰质发育严重不良、双侧灰质白质大面积异位、癫痫多重疾病,需要终身服用抗癫痫药物。为保障案主日常生活正常进行,案主要定期复查脑电图、核磁共振、血药浓度、肝肾功能、血氨、血常规等检查。为了照顾案主,案主母亲全职在家,不定期带案主到北京、深圳等地检查、治疗。案主父亲是公交车司机,由于案主长期服用的某一类药品是进口药,药价在每盒700元-1500元,昂贵的治疗费让案主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案主面临的问题
1、案主自身社会适应能力不足
由于案主患有多重疾病,其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父亲忙于工作,母亲将重点放在了案主疾病治疗上;案主平时很少参与社会活动,朋辈群体缺乏,环境融入存在阻碍。
2、母亲压力过大,情绪得不到释放
自案主患病以来,父母便全力以赴为案主治疗奔波,母亲加入了病友群,带着案主去过北京、深圳等地求医,将自己的重心完全放在案主的身体康复上,没有自我压力缓解时间,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释放。
3、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昂贵的医疗费导致案主家庭经济困境,案主家里唯一的课桌,是在案主和母亲前往深圳求医期间,案主父亲在假期利用废弃的压缩木板自己动手做的一张课桌。
(三)赋能保护计划
1、“小红伞”困境儿童服务计划项目通过建立儿童“专业服务伞”和“自我保护伞”,以个案支持的方式,运用社工个案专业能力,促进儿童家庭经济生活困境改善、心理健康发展、自身生活适应能力提升。同时为困境儿童赋能,开展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和方法的培训和活动,让儿童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
在个案帮扶过程中,社工了解道,虽然案主存在智力障碍,但拥有基本的沟通能力与基础生活能力。如自己穿衣服,客人来了说:“请坐”等。案主面临的主要障碍在于缺乏社交机会与朋辈群体。针对案主的需求,“小红伞”社工联合社区居委会、社区儿童之家,为案主提供针对性服务。一是鼓励案主参与丰富的社区公益活动,如社区义卖活动,成为小摊主;中秋拜月活动,成为传统礼仪学员之一。二是参与儿童保护能力提升课程。通过“预防校园欺凌”、“青春期没烦恼”等课程,在母亲的陪伴下,案主顺利掌握了如何识别校园欺凌、青春期生理变化常识等技能。三是通过定向结对,组建“朋友圈”。“小红伞”社工定向链接到金牛区实验中学某班家委会,通过家委会组织5名同龄孩子,在家长代表的陪伴下,前往案主家里,与案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与长期帮扶计划。
2、建立儿童的“家庭保护伞”,通过针对家长开展的封闭式小组、正向教育讲座、亲职教育和家庭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家庭教育素质,完善和提升家庭对儿童照顾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等多方面功能,进一步促进家庭支持系统的健全和改善。
针对案主家庭复杂的实际情况,以及案主母亲长期照顾家庭、缺乏自我价值实现的现状,“小红伞”社工鼓励案主母亲走出家庭,看见自我。从鼓励案主母亲陪伴孩子参与活动,见证孩子的成长,逐渐转变为案主母亲自主参与社区活动。一是鼓励案主母亲参与智慧家长养成系列活动,增强家庭教育技巧,同时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二是案主母亲参与兴趣类活动,如“衍纸生活花”、插花、扎染等,通过兴趣类活动参与,既丰富了案主母亲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她的情绪释放找到了出口。三是引导案主母亲成为社区公益活动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案主母亲对“小红伞”的信任不断提高,也逐渐认可“小红伞”,目前案主母亲已经是居民志愿者,在日常公益活动中从受益人转变为服务提供者。
3、完善儿童的“社会保护伞”,是通过联动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组织其他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企业参与进来,探索实施“织网计划”,为困境儿童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实现多方联动。
案主及家庭面临的困境是多重的,需要的社会资源也是多重的。“小红伞”项目动员了区妇联,红十字会,社区居委会,儿童之家,企业等一同参与个案帮扶,多方联动助力案主成长,提升家庭抗风险能力。一是从案主家庭成员出发,“小红伞”项目社工介绍案主母亲到社区综合空间做兼职清洁,既照顾了案主,又多一份收入。二是动员企业,学校资源。社工链接中国五冶集团,为案主家庭累计提供了价值2000余元的生活学习物资。通过与金牛区学校建立帮扶关系,为案主构建朋辈群体。三是利用网络在支付宝公益发起线上筹款活动,号召社会关注具有相同困境的儿童,发起“家里的课桌计划”,目前筹款项目正在进行中。
二、案例成效
(一)提升了案主自我适应能力
通过以个案帮扶的方式,以需求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措施,提升了案主自我保护能力,特别是在校园防欺凌与青春期系列变化方面。社工引导案主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案主性格变得更阳光。案主家庭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儿童之家建立起紧密联系,其所在社区的支持渠道被打通,朋辈支持网络也慢慢构建起来。
(二)有效缓解了家庭压力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从家庭经济支持到家庭成员能力提升、再就业,从案主母亲减压、情绪释放到成为志愿者,案主母亲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价值得到体现,案主的家庭结构也更加稳定。
(三)动员了各方资源,扩大了资源整合渠道
在整个帮扶过程中,项目联系了社区居委会、儿童之家、街道关爱援助中心、学校、企业等多方力量,不同主体提供不同的帮扶方式。同时,将资源渠道进行拓展,通过个案梳理发起了“家里的课桌计划”线上筹款,为家庭支持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项目效益
“小红伞”困境儿童保护计划项目以个案工作为基础,通过建立儿童保护“专业服务伞”、“自我保护伞”、“家庭保护伞”、“社会保护伞”,实现多方主体联动,搭建儿童保护平台,构建儿童保护体系。目前“小红伞”困境儿童保护计划项目共服务105名困境儿童,募集爱心物资1067份,总价值约38500元;共开展儿童保护类活动46次,服务1146人次。未来“小红伞”将持续执行“织网计划”,寻找1000名儿童保护大使,建立儿童保护大使资源库;发起“我为儿童做好10件事”等持续性计划,形成更具影响力的儿童保护项目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