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 书日丨全民阅读,公益组织大有可为
来源: CDB
作者: CDB
2022-04-24
259
领域 教育公平



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


“世界读书日”,源自何处?它来自于一个传说——勇士斗恶龙,救公主,赢美名。那么,勇士得到了什么回馈呢?是公主赠予的一本书。


“书”绝非无用、软弱,而是象征着胆识、力量等美好品质。互相赠书,也成为了西班牙圣乔治节的仪式。以此为灵感,“世界读书日”顺理成章地诞生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致力于向全世界推广阅读、出版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会碰到这个问题——“你还在坚持阅读吗”?在纷繁多样的视觉媒介冲击下,读书似乎成为了怀旧的仪式。追问的原因,其实是我们仍然深知阅读的力量,“阅读”仍然是获取知识最基础的方式之一。


在这一天,公益人也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推广阅读”?从公益的视角出发,他们更关心易被忽视的“他者”,进而延伸出无数个问题——乡村教室有图书角吗?流动儿童有书读吗?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


当追问、反思“世界读书日”的意义之时,其设立目的也许是一种答案,“世界读书日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阅读公平”“知识鸿沟”“乡村阅读”“亲子阅读”……面对考验重重的难题,公益人如何做好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受到了广泛重视。2014年至今,“全民阅读”连续第九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是一项由政府主导、各方面响应的一项全国性的文化活动。政府力量的持续推进,让各地涌现了众多阅读品牌;社会力量的助力补充也必不可少,发掘了许多珍贵的实践经验。


4月,发展简报特别策划了《全民阅读,公益组织如何做》线上直播活动,邀请了公益行业中致力于阅读推广的社会组织,分享他们的真知灼见。这些机构包括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爱阅基金会、满天星公益,以及北京协作者。


他们讲述了公益组织在“全民阅读”议题下的成熟案例与创新做法,也介绍了探索实现“阅读公平”的新路径。这些都让不少读者耳目一新,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公益组织在全民阅读领域大有可为!



01 “专业”,公益组织传递阅读的价值



推广阅读,并不是单向的宣传,更需要多维的认同。目前,全民阅读的不少精力,都花费在了“少年儿童阅读”上。成年人的阅读习惯基本养成,而少年儿童仍有可塑性,需要“认同”阅读的价值。


如何让孩子爱上书?从发现问题,到提出方案,再到改变行动,这都需要公益组织在“专业”上深耕,不只是把书放到孩子面前而已。


2012年,满天星公益正式成立,他们一直专注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城乡之间的阅读差距越来越显著——根据2016年的《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研报告》显示,30% 的城市儿童拥有 88.9% 的儿童读物。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乡村儿童没有好书可读。



满天星公益走访调研了国内很多偏远欠发达的乡村学校,发现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痛点:阅读环境差、图书质量低、阅读陪伴与引导少、乡村教师阅读意识淡薄。


基于此,满天星以“阅读循环圈”理论为指导,设计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体系,建立图书室改善环境,打造数字化借阅空间;趣味活动推广阅读,让孩子爱读书;赋能教师,玩转语文;最后联合多方,改变“生态”。


如今,满天星公益深度参与合作,搭建了6个县域联盟;有近6000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培训;73.6万师生受益。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勐库镇中心完全小学的孩子们在图书馆内借阅图书


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爱阅公益”),以“高品质儿童阅读推动美好未来”为愿景,在“儿童阅读”领域十分专业。他们发现,不仅在乡村,城市的孩子也会“缺”阅读。


2019年,爱阅公益的“阅芽计划”在深圳展开调研,发现“收入高、学历高、买书多的家庭却严重缺乏亲子阅读实践”。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半数以上的家庭都很重视“亲子阅读”“早期阅读”。


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阅芽计划”开始在深圳面向0-6岁儿童发放免费“阅芽包”,里面不仅有精选的宝宝好书,还有家长指导手册和家庭阅读工具。同时,建立儿童早期阅读志愿服务体系,开设“爱阅·儿童早期阅读推广人培训课”,培养专业早期儿童阅读推广人。此外,还建立了数字化的亲子阅读资源平台。



“阅芽计划”集执行、赋能、倡导于一体,很快得到了家长群体和专业阅读推广人的重视,项目成效显著——阅芽包累计发放超18.8万个,小程序内容平台累计浏览超360万次,更重要的是“早期亲子阅读”的里面传播了出去,甚至逐渐辐射到了乡村。



02 “坚持”,公益组织让阅读落地开花



全民阅读,公益组织要看得到需求,懂的了专业,也要扎实地推动。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有这样的一个群体常常被忽视,却又不能忽视——流动人群。


面对流动儿童,阅读推广是“难上加难”的工作——如何找到他们?如何“持续”地服务他们?如何让他们自主地阅读,甚至自发地推广阅读?


根据《流动儿童家庭亲子阅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44.1%流动儿童家庭没有任何形式的书架,61.8%的流动儿童家庭有借阅需求。北京协作者十分关切这些孩子对阅读、对知识的渴望,在爱德基金会的资金帮助下开展了“协作者困境儿童自助图书馆项目”。


团结协作、助人自助”,是协作者的核心价值,在帮助流动儿童建设图书馆的过程中,还以“阅读”为连接点,积极构建流动人口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同时,提供各种社区服务,包括图书借阅、主题活动、公众教育等;最后,让那些受助的“小图书管理员”学习专业的社工知识,去服务、带动其他人,真正实现“助人自助”。


目前,协作者已经带动1132名流动儿童参与志愿服务,惠及9783个家庭。


深耕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多年,微澜图书馆观察到,在一些条件较差民办打工子女就读的流动儿童,阅读能力平均比公办学校的儿童晚了1-2年。


微澜图书馆项目成立的初衷,是通过与学校的合作,组织志愿者入校入馆服务,盘活打工子女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微澜图书馆团队希望打工子女学校的孩子们能够阅读到大量优质的图书,让他们亦能享受到自由的阅读服务,让学校的图书馆“活”着,能持续稳定开放。


截至2021年11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微澜图书馆录入藏书超过63.29万册,实现外借超过66.97万册次,累积服务流动儿童6.9万名。仅在微澜社区,就有2994位志愿者进行了服务登记,服务超过1.6万次。





03 “联合”,公益组织迸发更多阅读的力量



“中国有无数读书会,他们在默默无闻地做事情。我们希望把这些草根组织联动起来,呈现出一种全民阅读的社会合力。”韬奋基金会阅读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读联会”)会长石恢表示,基于共同的价值观和阅读的情怀,引入资源,互相支持,放大声量,是读联会始终在做的事情。


作为全国首个阅读组织联合机构,读联会希望联合各类阅读社会力量,共同服务于全民阅读事业,以多种方式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共建多元、和谐和开放的阅读生态,平衡落实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的阅读权利,推动全民阅读事业的深入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间,读联会打造了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行走 阅读中国”品牌阅读活动,连续多年举办系列阅读活动。例如,201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举行的“二十年二十城联读活动”;2019年为庆祝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举行的“70年70城联读”活动;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举行的“百年百城联读”活动等等。


在这些活动中,读联会以历史性的大背景切入年度阅读主题,用联读的方式联结全国各地的阅读组织,在全国范围内以可见的阅读行为,见证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一步步读懂中国,体现了“文化行走,阅读中国”的价值使命。


“全民阅读是一件大事,它已经成为了政府工作的一部分,每年都需要布置、考核。在政府大框架的推动下,社会力量仍然有很大价值”,石恢认为,政府在举办阅读节、建设基础设施、助力图书出版具有明显优势;社会力量在弱势群体、多元议题、细枝末节之处大有可为,积攒的经验与做法甚至突破了常规阅读推广的局限



如何让“书”这个媒介重新起到连接的作用?让“书”与“人”的关系更近,这都包涵在“全民阅读”的范畴之中。在全民阅读领域,公益组织的“视角”是特别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用绵延不绝的公益力量填补知识鸿沟,努力实现“阅读公平”。


从乡村儿童阅读,到流动儿童阅读、城市亲子阅读,再到联合而起的读书会,公益组织已经变得越来越专业,在全民阅读的不同“赛道”上已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改变。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