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 | 徐添喜: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视域下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教育与转衔
来源:晓更基金会
作者:晓更基金会
2022-03-31
523
领域 残障融合



残障人士的就业发展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及2030远景发展目标下残障人发展事业的重心和难点。其中,职业教育是促进广大残障青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继续教育进而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
2022年2月27日下午,晓更基金会、融合中国家长组织网络与融爱融乐共同举行职业教育专题(线上)研讨会。邀请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校代表、家长代表、一线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方共同探讨,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政策形势下,残障人的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与优化空间还有哪些,以及该如何更好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落实相关政策。


在研讨会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副教授徐添喜以《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视域下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教育与转衔》为题进行了演讲,基于终身学习的概念阐述他对心智障碍者职业教育模式的观察和建议。


以下是演讲全文。


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视域下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教育与转衔


一、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


生涯发展,是指在各个阶段,每一个个体应该承担的角色和职责。生涯发展超越了职业选择、准备、就业与适应,而大致以自我的了解,自我接受和自我发展为基础,逐渐形成一个整合而适当的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自我),同时将此概念转化为实际的生涯选择和生活方式,达到个人的生涯发展目标,并满足社会的需要。

从我们的生命周期看生涯发展的全过程,每个个体都是从身体发展到心理发展,最后实现社会化的。


对于心智障碍者,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阶段,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但学校老师的教学对象的障碍类别越来越多元,障碍程度所需要的支持也越来越高。无论心智障碍者的障碍类别或障碍程度如何,他们的生涯发展整个进程,或者说发展方向,应该是一样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让他们进一步社会化,提升生活质量,包括他们的家庭还有身边人的生活质量。


终身学习是在196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第一次被提出来的。无论个体是否有障碍,终身学习倡导用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视角,看待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应该承受或承担哪些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终身学习对每一个个体都是很重要的。


二、生涯发展与终身学习视域下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教育


首先,从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来说,每一个人不管障碍还是非障碍,基本上主要的生活内容无外乎就是工作、学习和生活。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去工作,更好的去完成自己的使命,更好的去完成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同时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生活。对于心智障碍者也是一样的。

当前残障群体职业教育和转衔服务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没有一个关于职业教育很明确的界定。

第二、针对心智障碍者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没有明确的标准。当教师在面临教学对象、障碍程度、障碍类别等变化的时候,职业教育的目标与定位的调整方法也无规范。

第三、缺乏职业教育的评估体系。评估是为了让职业教育和转衔服务更加有针对性,让评估的内容更好的去指引教学、课程,从而促进心智障碍者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国外,关于职业评估、转衔评估的工具,基本上是围绕工作、学习、生活三个方面。在学习方面的评估目标,是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后续其他高等教育,帮助心智障碍者提升自我决策,学会功能性的交往。比如:

怎么样更加有意义的“听说读写”?
怎么更加有意义的和别人交流?
还有,怎样更好的了解自身障碍?
理解障碍会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这些可能都是残障伙伴需要去学习的。


基于这个评估框架,职业教育和转衔服务就不仅仅只定位为“让残障学生提升某项职业技能”这个单一目标。以学生的“生涯发展”视角出发,当其生活环境、身份角色出现重大转变时,居家生活能力、教育与就业、休闲与娱乐、社区参与和社区使用、自我决策、人际交往和身心状况等都将对他的职业状态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不管有着何种生命历程,“生活质量”应该是每一个个体及家庭生活中很重要的衡量因素。所以当我们谈起职业教育和转衔服务时,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跳出技能训练的思维,观察影响个体生活质量的每一个维度,看到其可能要经历的生命历程和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也要考虑培育其他非职业教育领域的能力,这些能力往往对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方面的能力也决定着学生们职业生活的高度。

各个地方在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时,虽都有各自很有特色的一面,但仍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加全面的设计。



三、国外职业教育和转衔的模式


对于心智障碍者而言,休闲娱乐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决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运用学习策略能力都是比较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培养上述能力要优先于培养特定的某项职业技能。

主要的做法包括提供支持性的就业辅导员和工作导师,也可以邀请雇主参与到职业培训中,创设情景化学习、实践和精准评估的场景等。



四、职业转衔能力的培养路径



如果以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标,在职业转衔能力培养中需要做到“三个一体”:

第一、教育、康复、职训一体化。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不管他们障碍程度和障碍类别如何,涉及的课程内容都包括教育类课程,康复类课程,还有职业训练类课程。教师应基于对每一个特殊学生的评估,在了解学生状况后,有针对性的组合课程模块。但是职业训练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决定特殊学生生活质量的高度,所以也提出教康为基——教育和康复为基础,职业训练是本位。同时在外部环境上,需要构建支持体系,包括理念的推广。

第二、个人、社会、职业一体化。

第三、在资源上面,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



五、思考与前瞻


第一、以政策为抓手,完善顶层设计规划,明确相关方权责。


第二、以评估为基础,制定生涯转衔计划,提供多层次支持。


第三、以合作为手段,整合优化多种资源,实现无缝式衔接。

第四、以社区为依托,增加实地体验机会,提升社会适应性。

第五、以结果为导向,择取多维支持策略,达成高品质生活。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