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微澜图书馆项目启动以来,有学校乐得有人来“送书”,有学校担忧儿童的安全问题,还有的学校谈了好多次,依旧不愿意参与到项目中。
深耕流动儿童教育领域多年,微澜图书馆观察到,在一些条件较差民办打工子女就读的流动儿童,阅读能力平均比公办学校的儿童晚了1-2年。这其中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读书晚。另外,很多家庭父母没有阅读习惯,家里也没有阅读环境和图书,小孩只有上学才开始接触书籍。但哪怕上了学,因为民办打工子女学校没有财政支持,需要自负盈亏,在阅读能力培养上也很有限。虽说很多民办打工子女学校本身接受过大量质量良莠不齐的捐赠,有图书馆,但没有能力对学生进行开放。
微澜图书馆项目成立的初衷,是通过与学校的合作,组织志愿者入校入馆服务,盘活打工子女学校现有的图书资源。微澜图书馆团队希望打工子女学校的孩子们能够阅读到大量优质的图书,让他们亦能享受到自由的阅读服务,让学校的图书馆“活”着,能持续稳定开放。
渊 源
探究微澜图书馆,绕不开“新公民计划”。
国内关注农民工子女的项目中,新公民计划的知名度颇高。目前,新公民计划主要聚焦于三部分内容,分别是:与流动儿童教育相关的政策和趋势的研究、流动儿童教育公益组织相关的研究和支持;流动儿童小升初团体追踪项目,追踪记录北京一所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小学毕业班43个学生的成长;还有一个,就是微澜图书馆项目。
2017年10月,微澜图书馆项目正式成立。项目旨在通过与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和城市边缘的社区中心合作,招募、培训和组织志愿者参与图书馆的运营中,实现打工子女学校图书馆持续、稳定开放,让孩子们所读之书类别更加丰富。项目也想要为公众的议题参与提供行动平台,且让更多公众通过志愿参与,了解流动儿童现状,一起参与议题传播和倡导。
引 路
“流动儿童的父母也知道孩子需要多看书,但因为他们自己的能力、资源有限,在选书上就会有局限。选书其实就是我们可以提供的最大价值,我们不仅仅是提供书,还要提供优质的书、丰富的书。”微澜图书馆团队觉得,如果只是从网上找一些“优秀推荐书单”,工作看似轻松了不少,但真正实行起来确不太行得通。
因此,在选择书籍时,还是得从孩子们的需求出发。微澜图书馆团队认为“好书不等于适合”,孩子不喜欢看还是白搭。另外,微澜图书馆在不同学校的图书馆可能会购入不同风格的书籍,有的馆学生爱看什么就先给他们看什么,再慢慢引导去读“有益的书籍”,有的馆不太鼓励孩子一直借阅一些纯粹消遣的书。
“有的馆今天买几十本书,明天再几十本,就跟家里买书一样,是一个很慢及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而且全国服务的孩子那么多,质量肯定也得一点点去发掘。”新公民计划总干事魏佳羽谈道,微澜图书馆的分馆若是在没有经历大动荡的情况下,也至少在建馆一两年后,书籍的质量才可能达到一个与孩子阅读水平、爱好比较契合的状态。
魏佳羽强调,微澜图书馆的特别之处恰恰在于不是它有什么特别,而是它本来就应该存在于学校中。学校就应该有图书馆,图书馆就应该开放。教育部要求每个学校的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应该不少于40个小时,从需求的角度说,微澜图书馆所做的,是学校本来就应该做的事情。如果非说微澜图书馆区别于一般图书馆之处,那就是图书馆的志愿者对于图书馆与学生投入的热情程度,一定是不一样的。
另外一方面,流动儿童日常生活里接触到的人群面算普遍比较狭窄的,但是通过接触不同的志愿者,他们还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群类型。而且图书馆中志愿者们的介入引发的互动,也能让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更加积极。
当然,微澜图书馆不仅仅停留于借阅书籍这一举动。“如果孩子只是到书店、公共图书馆看书的话,可能会存在匹配上的问题。当然,我们的志愿者并不是每一个都能专业地去推荐书,但孩子们有机会和志愿者不停交流,这在公共图书馆是很难发生的。”魏佳羽表示,“所以我觉得公共空间能起到一个很积极的作用。我们的志愿者对待孩子是尊重平等的关系,我们希望通过这样持续的支持,让他们以后再碰到不公平对待或者碰到伤害时,也能明白那不是自己的问题。”
志愿者
微澜图书馆志愿者门槛不高,年龄,专业背景尽不相同,有专家教授、全职妈妈、自由职业者,也有普通的退休工人,还有很多一开始是为志愿服务时长而来的青年人。大部分志愿者都没有图书馆和教育行业专业背景,也没有图书馆管理员和与大量儿童相处经验。随着微澜图书馆的发展,如何能够在微澜图书馆服务好小朋友的同时,志愿者自己也能通过服务有所获得,成为了微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微澜图书馆上线了线上培训和测试系统。每个志愿者入馆服务之前,都可以通过培训和了解微澜项目的初衷、议题背景、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实务培训,了解图书馆是一个教育场所,哪怕日常无法进行与小孩建立更近、更长久的情感联系。让志愿者们知道,到微澜的志愿服务不仅仅只是借书还书的操作,也是一个教育者和支持者,一个服务者。
微澜的志愿者流动性很强,很多志愿者是完全没经验参与进来的。“其实作为普通志愿者,因为单独值班,也不知道别的馆是什么情况,大家会很孤独,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会挫败和无力,所以互相看得见对志愿者是很重要的。” 微澜图书馆传播负责人廖细雄说,她以前的工作主要在管理、与外部供应商以及客户沟通,她认为传播其实跟客户服务有相似的地方,客户分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她认为志愿者是微澜的内部客户,从传播的角度,微澜除了对外的传播,也需要内部传播,希望通过日常传播的方式让参与者大家彼此看见,互相支持,借由传播来激励大家以及驱动项目。
廖细雄一开始是微澜图书馆的志愿者。
工作多年,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让她一直在思索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在哪里。2016年,廖细雄决定辞职重新出发。经过一年准备,2017年3月,廖细雄辞职了。之后,她给了自己一段很长空闲时间,去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这期间,她阅读、游荡,参加了大量的文化和历史沙龙。2017年10月,因缘巧合,廖细雄知道了微澜图书馆,就加入进来了。
当志愿者的那两年,廖细雄开始观察微澜图书馆和别的机构的社群运营及传播。她意识到,现在许多的传播看似阅读量高,但很多时候只是停留在数字,都是弱联结,深刻的影响发生总是很难。当她加入新公民计划后,她决定一定要去建立实实在在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传播。
“微澜可以去做这个联结的人,通过在微澜的实践把大家彼此联结起来,彼此支持,这会给予每个人力量,一个人生长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可以自己发电的时候,这对于志愿者来说也很重要,也是微澜很重要的意义所在,微澜本身的项目生长也需要依赖很多志愿者持续的参与。” 廖细雄相信,每个志愿者都有很大的潜能。
这两年,来自各地志愿者们的反馈,让廖细雄更加坚定联结的必要性。“传播不只是对外界的传播,对小朋友的传播,也是对志愿者的传播,我们所倡导的也是我们需要通过实践去履行的。我们需要一个联结点,可以让大家相互看见,以某种形式把大家联络到一起,看见彼此的困境,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相互理解,一起成长。”
2019年底,入职两个月以后,廖细雄重新启用了机构几年前注册的微信账号“小新”。通过“小新”,微澜图书馆在微澜社区之外,有了一个信息中转站。小新在朋友圈对机构和微澜图书馆的日常工作进行报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微澜人能彼此看见,2年了,这项工作从未间断。
除了传播工作,廖细雄也还是会固定到馆里做志愿者。算上前两年当志愿者的时间,廖细雄常驻微澜图书馆北京5馆已经4年,她一直保留馆长的身份。廖细雄坚持,通过参与实践,近距离和志愿者和孩子相处,对理解志愿者和孩子,对于理解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做好内部传播和外部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这四年,廖细雄看着二年级的孩子升到了六年级,她也通过借阅书籍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及成长。廖细雄说,微澜图书馆也成为了孩子们学校生活的重要一部分。一下课,馆内借书还书的孩子们来往不绝。11月,因为疫情原因,廖细雄负责的图书馆暂时关闭。有一天,廖细雄有事去学校,就顺便争取了这一天临时开馆。关闭一周的图书馆重新开馆,孩子们开心得不行。
转 折
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内,微澜图书馆“磕磕绊绊”走过了四年。借由书籍,微澜图书馆拓宽了流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四年,因为学校被腾退、疫情等各种各样原因,微澜图书馆有的分馆不得不撤除闭馆。
微澜图书馆项目一开始是从北京出发的。从第一所微澜儿童图书馆正式进驻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到现在,微澜图书馆已经遍及北京、广州、深圳、佛山、上海、苏州、东莞、珠海、昆明9个城市,共和各地民办打工子女学校和社区建设图书馆超过72家,目前还有微澜分馆53所,44所处于开放运营,9所在整备开放阶段。在北京的图书馆是最多的,有22所。截至2021年11月30日,据不完全统计,微澜图书馆录入藏书超过63.29万册,实现外借超过66.97万册次,累积服务流动儿童6.9万名。仅在微澜社区,就有2994位志愿者进行了服务登记,服务超过1.6万次。
微澜图书馆开始前两年,按照最初的运营模式还能勉强正常运营。但运营压力很大,服务很难深化,再开新馆,微澜的筹款和人力都很难负担。要继续走下去,微澜就需要重新思考已有的框架和运营模式。2020年初疫情,不能开馆,团队便集中精力探索,“馆东计划”、分馆“月捐”及“培育图书馆管理团队”计划应运而生。
馆东计划将持续捐赠人和持续服务者作为分馆馆东,通过竞选加入分馆理事会,参与分馆的具体运营,突破项目受限于总馆人力和财力的双重瓶颈,使微澜规模化成为可能。另外,微澜的分馆理事会增加学校代表理事,让学校深度参与图书馆治理共建阅读生态。在信息透明、权力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下,让有意愿的参与者发挥己长,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参与微澜共建。总馆则以开拓新馆、提供服务支持为工作重心,通过评估施加影响,保证分馆运营质量。
目前,微澜图书馆已有44个分馆上线了馆东计划,超过1400人的月捐馆东为其捐款,已有24个分馆成立了自己的分馆理事会负责分馆运营。理事会参与运营后,大部分分馆在环境,图书质量,阅读推荐,开馆天数等各方面的工作又往前走了一部,不但“活”下来,似乎也“活”得更好了。
智能化运营也是微澜图书馆的重要工作方式。微澜的图书管理系统由另一位伙伴益迪教育科技提供,微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一直根据项目发展和需求,为该公司系统益迪云图不断提供产品需求和建议。
微澜社区是微澜非常重要的开源平台。微澜社区由微澜图书馆执行长自行开发,由技术组志愿者和团队执行人员进行维护,并会根据项目需求不断迭代。除了志愿者运营外,各个分馆的社区小组,可以通过微澜社区实现报名、预约服务、服务登记,以及跨馆交流等。
2021年,一位技术组志愿者的参与,还帮微澜打通了微澜社区与微信工作群的通信,让微澜信息能更及时准确传达,让图书馆的日常运营更有效。
图片由微澜图书馆提供,志愿者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