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规儿童友好城市工作营(BICP Child-friendly City Workshop,简称BCCW)是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室为主建立的创新小组,旨在持续推动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最终促进北京成为健康、安全、包容、绿色和繁荣的儿童友好型城市。
BCCW以cityif“儿童友好”栏目为媒体窗口,希望能为政府官员、企业家、规划设计师和市民朋友提供95厘米高度看世界的视角,为致力于北京儿童友好事业的同仁提供理念宣传、研讨交流、成果展示和实践探索的平台。
2021年3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进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全国将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示范。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已成为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压力、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幸福感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接下来的几期推送中,BCCW会陆续分享国外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供北京和其他城市借鉴参考。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加拿大的CFC实践……
许多加拿大人认为,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儿童成长场所。
这一殊荣得益于国家与地方政府长期将儿童友好作为优先事项。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加拿大不仅将独立的儿童权利立场融入各方面公共政策之中,还致力于让儿童友好的城市规划与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公共卫生等优先事项建立联系,从而使儿童友好理念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
01
儿童发展总体水平
加拿大儿童与青少年福祉指数
根据联合国儿基会统计,2016年加拿大人口规模达到3594万,其中18岁以下的人口达到696.1万,占比19%。
为了客观全面地衡量儿童发展水平,加拿大儿基会设计了一套儿童与青少年福祉指数(THE CANADIAN INDEX OF CHILD AND YOUTH WELL-BEING),包括9个维度125项指标,持续追踪全国儿童和青少年福祉提升的总体进展,作为推进儿童友好行动的基准参考。

图1加拿大儿童与青少年福祉指数(THE CANADIAN INDEX OF CHILD AND YOUTH WELL-BEING)
(图片来源:https://oneyouth.unicef.ca/en/child-and-youth-well-being-index)
2019年,加拿大的儿童福祉指数揭示出以下现实问题:
- 只有55%的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很高;
- 27%的儿童长期感到悲伤或绝望;
- 1/3的人每周报告与精神困扰有关的症状,包括头痛和胃痛;
- 每4个年轻人中就有1个有时会饿着肚子睡觉或上学;
- 超过1/3的年轻人遭受歧视;
- 27%的儿童经常被欺负,而28%经常打架;
- 17%的儿童感到时间压力,1/4表示学业任务不堪重负。
图2 加拿大儿童福祉指数部分摘取
(图片来源:https://oneyouth.unicef.ca/en/child-and-youth-well-being-index)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富裕的社会之一,加拿大充分认识到,当前占人口近1/5的儿童群体是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都市化、多样化和高度受教育的一代。他们四分之三(73.0%)居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比上一代人更多元的家庭中(数据显示加拿大9.4%的儿童在国外出生,大约40%的人出生在外国或者至少有一个外国出生的父母,大约1.7%的孩子不会说英语或法语)。
因此,当代儿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是全新的、复杂的、不容忽视的。
加拿大承诺“与儿童站在一起”(Stand with children),持续关注每个孩子的人权水平与发展机会,并在关键领域与儿童和青年一起设计解决方案,倡导改变政策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02
儿童友好城市倡议实施情况
以魁北克省为例
加拿大是最早响应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国家之一,并在国内建立了本土化的认证流程和评价标准。
根据联合国儿基会官网统计,目前加拿大已有49个城市通过了CFCI认证,包括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等。

图3 加拿大CFCI认证情况
(图片来源:联合国儿基会官方网站https://childfriendlycities.org/initiatives/?location=ca)
从魁北克省的实践来看,加拿大儿童友好城市创建的一般路径体现出如下特征:
(1)主导力量:由非政府组织牵头、非盈利性组织资助,建立本地化的儿童友好城市倡议。
自2009年以来,加拿大建立了全球儿童友好城市倡议(Child Friendly Cities Initiative ,CFCI)的魁北克版本(The Municipalité Amie des Enfants,MAE),由非政府组织Carrefour Action Municipale et Famille(CAMF)牵头,并得到了非营利性组织“儿童的未来”(Avenir d‘enfants)的资助。
(2)侧重领域:参考联合国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结合国情市况,聚焦儿童参与、立法、规划等核心模块。
魁北克省的儿童友好行动着重突出了全球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九大模块中的三个组成部分将,将儿童参与、儿童友好法律框架、全市性儿童权利战略规划三个模块作为实施和评估的重点。
(3)认定流程:本地组织与联合国儿基会共同认证。
对于符合认定标准的城市,CAMF与加拿大儿童基金会合作给予认可,有效期为三年。如果城市政府希望在三年后重新获得认可,则必须提交评估,开启下一个三年的提升行动。
为了获得儿童友好城市认可,魁北克省的城市政府必须做到以下行动: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起草一项包括评估指标的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提交中期评估报告;庆祝国际儿童日(11月20日);在官方认可仪式上组织一次媒体活动;在当地推广该项目。
(4)实施效果:得到广泛响应,产生实际影响。
自启动以来,该计划已经在魁北克省范围内发展壮大。目前,包括省会魁北克市和最大的城市蒙特利尔在内的49个城市已获得MAE认可,近50%的魁北克儿童居住在经认可的儿童友好城市中。

图3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获得儿童友好城市认证
(图片来源:联合国儿基会官方网站https://childfriendlycities.org/initiatives/?location=ca)
03
儿童友好城市范例
温哥华
蒂姆·吉尔(Tim Gill)在2017年一份研究报告中总结了若干欧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指出“城市政府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倡议的理由无非有三,一是着眼于儿童权利与福祉,二是致力于振兴城市经济和人口,三是将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行动相联系。”
其中温哥华的直接动机更接近于第二种。在住房成本不断上升、迫使育儿家庭迁出、人口结构面临失衡挑战的背景下,实施儿童友好是一项以保持人口结构平衡为直接目标的战略选择。这一出发点对于当下的北京也颇有借鉴性。
“我们不想成为一个由时髦的千禧一代和有钱的高科技企业家组成的城市,温哥华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地方,我们希望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同样的机会在这里成长。”
——Andrea Reimer,温哥华市议员【2】
作为一座努力应对人口结构快速变化挑战的高密度城市,温哥华将有利于儿童的城市规划与适合家庭需求的住房供应政策之间建立了联系。市议会于1992年通过了《面向育儿家庭的高密度住房导则》,当地的儿童与青少年协会(the Socie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SCY)于1994年发起的儿童友好住房项目,北温哥华市启动“儿童、青少年及家庭友好策略”(CNV4ME)。
“你必须建造人们喜欢的、想要驻足的、想要漫游的、可以相互交流的地方。今天的人们居住得更近也更密集,因此更要拥抱多样性和包容性。这是我们珍视的价值观。”
——Linda Buchanan,温哥华市议员【2】
根据英国卫报2018年的报道【3】,家庭友好型住房政策使得2001年到2011年间居住在温哥华市中心的儿童比例翻了一番。
在这一政策的设计与实施中,以下关键经验值得提取:
(1)从儿童到家庭,提供了针对高密度环境的家庭友好住房设计导则。
为考虑育儿家庭的住房需求,温哥华专门而制定了《面向育儿家庭的高密度住房导则》。在2020年最新修订版中,规定每个住房项目中应有足够数量的住房为家庭而设计(超过20户),以便儿童能够与同伴玩耍;项目选址与小学、日托中心、课后看护设施,社区中心、杂货店的步行距离应在0.8公里之内,游乐场和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应在0.4公里之内;社区需要提供停车场、分龄游乐区、自然光和“玩水玩沙子的机会”。同时,住房本身的大小和布局也要适应育儿家庭的空间需求,包括公共墙的隔音等级和楼板的冲击隔离等级能够满足“声音隐私”、每个家庭拥有一定规模的室外开放空间、在易于访问的范围内设有可储存童车的大容量储物空间等。

图4 加拿大《面向育儿家庭的高密度住房导则》最新修订版(2020.9)【6】
以这一导则为代表,温哥华用一系列家庭友好的公共政策将儿童友好的理念拓展到育儿家庭友好。更难得的是,这一导则与当地区划和开发附则(Zoning and Development By-law)、带条件批准的住房开发项目审批结合使用,适用于所有经市场或政府新开发的每公顷超过75户的住房项目,将规划设计的规范性要求了融入了项目审批的法定程序,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
(2)从住房到社区,强调全面改善社区的儿童基础设施。
上世纪90年代,位于温哥华的儿童与青少年协会(the Society for Children and Youth,SCY)开始实施儿童友好住房项目。通过与大温哥华地区的许多社区合作,面向家庭、社区、建筑师、规划师、开发商、住房管理人员等,系统评估了儿童在多户住房中的需求,确定了决定居住空间是否对育儿家庭友好的因素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儿童友好住房项目的经验在1996年的联合国人居二会议上进行了总结介绍,并在之后推广为儿童友好社区(CYFC)工作,列入了2017年联合国儿基会的《儿童友好城市最佳实践概要》中。
这项工作的重点是与社区(包括儿童和青少年)一起开发社区自我评估工具,制定儿童友好社区的评估清单,并推广这些工具以供加拿大其他地区使用。项目建立的一系列工具涉及18个不同的社区评估领域,分别是健康服务、住房、学校、休闲与社交活动、本地商业、艺术与文化、社区安全与政策、媒体、体育活动、建成环境中的玩耍空间、学龄与学龄前早期关怀、公正性服务、当地政府、公园与自然、社会与家庭支持、就业、科技、交通。在每个领域提供如何对待儿童和青少年的基本原理、与儿童权利公约的关系、思想库和评估工具。

图5 儿童与青年友好社区工具包
(图片来源:https://www.scyofbc.org/resources/)
儿童友好社区(CYFC)的工作之所以意义非凡,是因为这项工作能够实现对儿童的最大影响,并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其福祉、成长和发展。儿童的流动性有限,在体验城市的邻里尺度上比成年人要小,对公平和可达性更为敏感。正如蒂姆·吉尔(Tim Gill)在报告中指出的那样——“你必须谈论居民区,因为人们在那里长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社区尺度上的儿童友好行动是在对儿童影响最大的空间中实现儿童的权利。
(3)从社区到城市,将家庭友好政策延伸向城市公共领域。
以住房和社区为良好起点,温哥华的儿童友好行动趋势也在向整体的城市公共领域延伸。
北温哥华市制定了“儿童,青少年+家庭友好战略(CNV4ME)”,该策略将家庭置于城市所有决策的核心,围绕住房、社区参与、社区空间与周边环境、规划和服务、社区伙伴关系5个主题,旨在营造充满活力,富有弹性和完善性的社区,确保有适当的住房选择、支持服务以及娱乐和文化设施,以吸引和留住育儿家庭。
这一战略重点考虑了5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并在5个主题下每个具体策略后针对性地标注了适用目标人群(target group):
①EC低龄儿童Early childhood (0-5 years of age)
②MC中龄儿童Middle childhood (6-12 years of age)
③Y少儿 Youth (13-18 years of age)
④EA青年 Emerging adulthood
(19-24 years of age)
⑤P 育儿期Parents

图6 北温哥华市儿童,青少年+家庭友好战略”(CNV4ME)框架
(图片来源:https://www.cnv.org/City-Services/Planning-and-Policies/CNV4ME)
北温哥华市实施CNV4ME战略的政策驱动力一是确保城市能够包容全龄人口,二是纳入对儿童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关切。在2018年-2022年战略规划中,该城市提出了“成为世界上最健康的小城市(The Healthiest Small City in the World)”的愿景。
在这一愿景之下,儿童友好的促进行动在城市公共空间和公共政策领域中广泛拓展。以CNV4ME的5个主题之一“社区空间和周围环境”为例,围绕城市中的公共聚集空间、私人聚集空间、操场、可步行和无障碍的社区4类区域,该战略鼓励在城市和邻里中为儿童提供户外游戏空间和安全的出行路径。
在公共空间方面,该战略支持了一批公共游戏空间和儿童基础设施的创建,例如:使用市政府广场举办“家庭电影之夜”活动;在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集聚空间引入玩具套件;开放玛丽皇后社区小学的大操场,使附近的孩子们可以进入。

图7 北温哥华市政府广场引入的休憩设施(上)、“家庭电影之夜”(中)及Kids in the Hall 活动(下)
(图片来源:https://www.cnv.org/City-Services/Planning-and-Policies/CNV4ME)
在出行路径方面,该战略致力于营造可步行和无障碍的环境,在未来几年内建成便捷联系的绿色项链步道网络(Green Necklace and Spirit Trail),为居民提供更多步行或骑自行车穿越城市的机会。

图8 北温哥华市在绿色项链小径上的儿童友好标识
(图片来源:https://www.cnv.org/City-Services/Planning-and-Policies/CNV4ME)
CNV4ME战略还推出了专为儿童和家庭而设计的“儿童城市地图”,供他们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探索城市。地图中有激发儿童探索兴趣的寻宝任务、本土植物和外来植物的辨识知识、趣味空间与公共艺术品打卡任务、各类服务设施与活动场地分布等信息,儿童可以借助这张地图选择安全有趣的出行路线。

图9 北温哥华市儿童城市地图
(图片来源:https://www.cnv.org/City-Services/Planning-and-Policies/CNV4ME)
04
小结
与其他高收入国家相类似,加拿大所面临的城市发展挑战充满了现代化晚期特征,如高密度的建成环境、不断变化的人口结构、对可持续发展与公共卫生的关切等。所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还将儿童友好的规划与设计作为新兴理念探索时,加拿大已经认真践行了二十余年,并以实践证明儿童友好与包容性增长并行不悖。
从儿童友好在加拿大的实践历程中可以提炼出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是儿童友好应当与城市发展的整体愿景或优先事项相结合,成为发展的一部分而非发展的对立面,从取得全面的、跨部门的行动力,将影响施加到城市的整体公共领域;二是儿童友好的惠益人群不应局限于未成年人,还应将“新成人”(19-24岁)和育儿家庭的生活便利与发展机会作为优先考虑;三是重视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确保新的开发项目从一开始就拥有适合儿童与家庭的设计特色;四是儿童友好的举措应该从对儿童和家庭影响最大的空间入手,以住区作为改善起点是最为有效的。
总之,加拿大的经验告诉我们,让城市变得有利于儿童是一件充满不凡远见和战略雄心的事情,不仅仅惠及城市中的一部分人,更意味着更具活力的社区、更高凝聚力的市民认同、更有吸引力的城市。
参考资料:
【1】联合国儿基会2017儿童友好最佳实践案例概要:Compendium_of_Best_Practices_of_Child_Friendly_Cities_2017.unicef.
【2】Tim Gill 研究报告:Building Cities Fit for Children:Case studies of child-friendly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in Europe and Canada. Tim Gill, 2017 Churchill Fellow
【3】英国卫报报道:What would the ultimate child-friendly city look like?.Laura Laker.2018.The Guardian.
【4】加拿大儿基会官网:https://oneyouth.unicef.ca/en/about-one-youth
【5】魁北克省的儿童友好城市倡议介绍:http://carrefourmunicipal.qc.ca/municipalite-amie-des-enfants/programme-mae/quest-ce-quune-mae/
【6】HIGH-DENSITY HOUSING FOR FAMILIES WITH CHILDREN GUIDELINES Adopted by City Council on March 24, 1992 Amended on September 15, 2020
【7】儿童与青年友好协会:https://www.scyofbc.org/resources/
【8】儿童友好社区项目:https://www.childfriendlycommunities.ca/
【9】北魁北克市CNV4ME战略:https://www.cnv.org/City-Services/Planning-and-Policies/CNV4ME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