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访与写作 | 黄扬 刘莹 Franck 编辑 | 徐艾婧
90后的Viya,已经独自走过了世界上33个国家,南美、东亚、欧洲、非洲以及中东都曾留下过她的足迹。回顾这段旅程,她坦言自己收获良多。但这次我们所讲述的并不是“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旅行游记,而是一个人如何不断探索内心、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一个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故事。
不忘本心的Viya
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先从改变自己开始。简单而又深刻的故事,Viya的经历或许能够激励每一个在迷茫中摸索的年轻人。愿我们不忘本心,按照曾经设想的方式去生活、去成长。路途遥远,虽跋山涉水,终有归宿。
1 / 探索意义,听内心
Explore meaning and listen to your heart
听从自己的心声而后行动是Viya身上一个明显的特质。本科选择会计专业的她因为对本专业不感兴趣,毅然决定改变赛道,用业余时间参加乡村支教、海外义工等公益活动;因为内心有改变世界的宏图大志,本科毕业后的她勇敢地选择来到美国旧金山留学,就读社会企业专业;硕士毕业后,父母强烈要求她回国,可倔强的Viya并不屈服。她再一次坚定选择走自己的道路,就这样,她在美国一待就是三年。
追寻本心,Viya一直在路上
回忆刚毕业的日子,Viya不无感慨:“那时的日子可真难呀!”父母对于Viya留美强烈反对,甚至掐断了她的经济来源。除了138美金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来源的Viya,在断粮之际的首要任务便是寻找工作生存下去。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保险销售,坚强的意志、丰富的阅历以及强大的业务能力,短短两个月,Viya就赚了4000美金。这4000美金,是她未来四个月的生活费、是她“单飞”之后的第一次狩猎、也是她日后成为创业公司咨询经理、广告公司运营经理以及游戏公司的策划的基石。一切的一切似乎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可是随着Viya的不断跳槽,随之而来的既是阅历的丰富也是内心的迷茫:
“如果说留在美国寻找的工作仅仅是一种生存手段的话,那自己人生今后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面对浩瀚的太平洋,Viya问询着自己的“本心”
的确,人生意义是关乎人一生的哲学命题。Viya坦言自己从小就是别人眼中优秀的孩子,一直在证明自己可以独立,证明自己可以胜任某种工作,但是她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哪里。
“隔壁家”的孩子Viya
“其实我一直在想要不要留在美国。如果要拿到绿卡需要在美国继续待6到7年的时间或者和当地美国人结婚。而我不想在美国呆这么长时间,也并不想结婚。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必要留在这里。那我究竟喜欢什么呢?我也非常迷茫。我觉得这种迷茫,比上不了学,挣不了钱更可怕。因为我的人生完全没有方向。”
“人生不能失去方向”
年少时,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人生怀有各种憧憬,同时也会对自己的未来带着些许的迷茫和焦虑。但这一次,一直坚持听从心声的Viya再次勇敢地向世界迈出了自己有力的步伐——去不同国家旅行。因为Viya相信在见过大千世界之后,很多内心的疑虑和困惑也会迎刃而解。
Viya拥抱了世界,世界也在拥抱着她
2 / 启程出发,看世界
Set out to see the world
和很多人严密的环游世界旅行计划不同,Viya的旅行计划随性很多。评估一下手里头的预算,如果足够那就去了。从2019年1月哥伦比亚的第一站,到2020年的3月,Viya已经游历了25个国家。
游历世界的Viya
在众多旅行中,黎巴嫩的经历最为特别。之前因为完全不懂阿拉伯语言,接触到中东的报道也比较少数,初来乍到的Viya感到一丝丝紧张和不安。但是令她惊讶的是,黎巴嫩人非常热情好客。“这地方就像是一个小瑞士一样,环境非常优美。而且我觉得当地人也非常友好。刚开始我来到这里人生地不熟,就会在脸书上查看一些当地的活动,同时也结识了一些朋友。他们会很热情地带我搭车去体验当地的文化生活。”
Viya心中的中东“小瑞士”——黎巴嫩
出国旅游最终要接触当地人,体会当地的文化生活。Viya说自己每次和国外人聊天的时候,就会刨根究底问他们各种问题,包括工作情况、感情生活等等。一切都是出于Viya单纯的好奇,她也不会对别人想法去做任何的评论。“与人交往中开放包容的心态很重要,因为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去随便评价他人,这是形成世界观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勇闯世界的背后是Viya不断的去接纳、去理解、去思考
当然在和不同人交流之后,Viya也开始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规划以及发展方向。当时她有两个想法,一个在巴厘岛开奶茶店,另一个是创办一个关乎教育的社会企业。因为当时觉得自己太年轻还不想过老年生活,于是她决定去创办一个社群项目,鼓励国内的年轻人互帮互助,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开放的心态,拥有国际视野并且学会用成长性的思维解决问题。于是一个名为“斯达图“(ståttut)的社会企业就应运而生了。斯达图(ståttut)其实是一个瑞典语,意为用事实思考,用教育改变他人。Viya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一个未来领袖的孵化器,年轻人通过在这个项目中所学到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有意识的探索自我,思考自己的人生。“了解自己是认识世界的第一步。你必须学会知道自己的内心幸福的来源在哪里。有时候你想要的和你觉得幸福的可能不是一种东西,而这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分辨。”
斯达图官网首页对青年人的问题:thrive or surrender
3 / 求理性,差异中的平等
Seek reason, equality in difference
除了对于社会企业的执着与探索,对于时下热点的诸多话题Viya也有自己的看法。在谈及关于女性权利、性别问题时,Viya提出了3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Viya认为,女性会出现一段自我怀疑的过程,这与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一定关系。同大家一样,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Viya 也会受到父母对自己作为一个女生应有期待的影响。但Viya在这个过程中却逐渐有意识地进行了识别,她会判断哪些方面是有科学依据的、哪些是自己未经思考无意吸收他人的看法。就这样,Viya在尝试与父母交流沟通的同时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所想要的。
Viya和自己的女性朋友们
其次,Viya认为,女性要思考自己内心安全感和幸福感的真正来源。她认为女性的安全感不能仅仅来源于另一半的存在,男女之间不应该是依附关系。最后,Viya认为我们要正视性别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做到理性平等。女权主义并不意味着女性要超越男性。在某些客观方面,比如生理结构,男性普遍会比女性体格粗壮,这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所以我们要正视男女之间存在的性别差异。同时,女性可以从有意识地决定自己的婚姻以及生育问题做起,生育对女性身体结构以及功能会有较大变化,而这些都是需要女性自己来承担,更要在了解之后做出自己的选择。事实上,斯达图也正是这样一个帮助包括女性在内的青年人建构思考的社群。
对于如今出现的极端女权现象,Viya表示到我们要先真正理解女权主义、了解女权运动发展史而后再选择自己的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谈及最近热议的关于Papi酱孩子随父姓的话题时,Viya说到Papi酱选择孩子的姓无论是随男女哪一方并不违背其是女权主义者的事实,只要这一选择是自己有意识地自我决定。当今社会各个方面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压力,性别平等仍会面临很多挑战,我们要做的是在真正了解、辨别后做到理性平等。
积极参与女性运动的Viya
4 / 诉平等,权益知识的普及
Equality in litigation, popularization of knowledge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在北美地区,种族问题历来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Viya的团队也在积极努力的帮助海外华人群体进行着权益知识的普及。由于我国人种相对单一以及文化教育影响,很多留学生以及海外华人在种族歧视问题方面是缺乏教育并且了解不足的,旅居海外的他们难免在国外生活学习过程中受到歧视却毫无意识。
2019年美国种族比例
最初Viya的团队活动是以遭到种族歧视后如何维权为目的开展的。但随着活动的进行,Viya发现很多华人在遭到歧视后自身却没有意识到此类问题的存在,对后续活动的开展造成很大阻碍。于是她将团队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相关知识、法律以及常识的普及上来。
为华人权益奔波的Viya
青年领导者、北美华人、女性,正如Viya丰富多元的人生一样,她所创立的斯达途同样也在摸索中前行着。Viya希望能够在公共效益和商业利益中寻求到平衡点,进而使斯达途以“thrive”,让自己和不断参加活动的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交流互鉴、共同受益。
未来领导精英的孵化器——斯达图
Everyone can be a force of positive change.
斯达图官网:
https://www.stattut.org/
| 图片来源:Viya & 部分来自互联网
以上内容来自受访者观点,不代表SRP立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