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资源研究所日前发布了译作《欧盟成员国的社会责任投资》。
该报告主要从国家层面研究欧盟成员国政府的社会责任投资倡议。社会责任投资这一概念要求投资者将社会、环境以及道德(SEE)议题融入经济目标中(Eurosif,2006)。
该研究报告受欧盟就业及社会事务总理事委托( 招标号为VT/2005/063),体现了欧盟企业社会责任高级别小组(HLG)成员国之间的交流成果。报告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欧洲的社会责任投资概况,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投资的简要评级方法;
第二部分:访谈政府公务人员,调研欧盟成员国的社会责任投资倡议,并描述一些有意思的社会责任投资倡议;
第三部分:调查欧洲金融服务行业的社会责任投资专家,了解他们对政府的期望;
第四部分:两份调查的综合结果。
报告完整版下载地址http://www.csrglobal.cn/upload/image/303121.pdf
如需纸质版,请尽快回复此邮件,并留下您的邮寄地址,我们将在两周内统一将为您寄出。
如需要通讯稿的媒体欢迎联络tuty3212@gmail.com。为了确保我们可以及时联络到您,请您在邮件中注明您的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法,以及希望的采访时间和采访对象,并附上采访提纲,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反馈。
我们非常欢迎来自您的任何反馈。
祝阅读给您带来愉快与收获!
以下为《欧盟成员国的社会责任投资》的导读:
如何让金融行业“充满正气”
--《欧盟成员国的社会责任投资》导读
中国的民众对金融行业的理解,更多是聚焦在行业内从业者优渥的福利和待遇上,在啧啧称羡的同时,鲜有人去考虑银行业的贷款流向会给自己的日常生活带来何种影响。事实上,远至云南怒江纷扰经年的建坝之争,近至武汉填湖造园哗天下之大稽,在强势的水电和地产企业背后,是为其提供充足银弹的金融行业,一旦切断银行贷款,任何忽视环境和社会利益的势力就成了“纸老虎”。
美国最早意识到银行与企业休戚与共的利害关系。由此,轰轰烈烈的“社会责任投资”运动,从美洲大陆薪火相传,遍及世界各发达国家以及新兴经济体。2006年,欧洲社会投资论坛对“社会责任投资”给予的定义是:社会责任投资即要求投资者将社会、环境以及道德问题融入到他们的经济目标中。在欧盟国家中,政府对于社会责任投资的重视度以及民间的实践,基于地缘、文化传统、政体形式和经济发展程度,呈现出分化趋势,各国间的区别相当明显。具有斯堪的纳维亚社会-经济模式特点的国家(丹麦、芬兰、荷兰和瑞典),以及具有安格鲁-撒克逊社会-经济模式的国家(英国和爱尔兰)是社会责任投资政策方面的领先国家,而地中海和处于转型期的国家却落在后面。这个结论也再一次验证了之前的印象,即欧洲国家的社会责任投资政策体现出南北以及东西差异。
那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社会责任投资的出现和演进呢?在社会资源研究所译介的《欧盟成员国的社会责任投资》一书中,来自金融服务部门的受访者们特别提到了主流投资界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他们同时还提到投资者需要考虑日益增加的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压力。他们并不觉得政府在扮演推动力的角色,更多是认可市场在其后的驱动。在综合了社会责任投资专家们的意见之后,推动者被认为是:
•主流投资机构被看作是社会责任投资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尤其是大型机构的投资者、养老基金和小型投资者提升了社会责任投资发展水平。这些机构之所以能够推动社会责任投资议程,是因为他们相信社会责任投资组合能够获得高于非社会责任投资的回报。
•另一重要的推动力是不断增长的环境和社会压力,这些压力促使投资界和普通公众对于社会责任投资有了更深的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媒体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专家们提到《金融时报》曾经提供周刊版面来报道社会责任投资的相关内容。
政府法规和指导方针(包括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仅仅被归纳为边缘角色,因为政府社会责任投资倡议数量,即使在欧盟范围内也是相当少,所以如果还被金融行业的社会责任投资专家认为是社会责任投资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反令人惊讶。
从欧洲的经验来看,社会责任投资并不是慈善机构发明了新的筹资策略从而强加给金融行业,而是多数投资者相信,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企业值得期待,至少,它们会大大减少投资带来的风险。由于此种投资建基于较长的时间框架内,它非常适用于政府托管的养老金投资策略,由于需要考虑到20-30年后的养老需要,稳健的投资策略更符合全体国民的长远利益。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将欧洲经验照进中国现实,我们会发现中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金融业,本应是社会责任投资的温床。显然,我们从不奢望存进国有银行里的储蓄,会产生和股市相当的收益。因此,我们要求国有银行率先采纳社会责任投资策略,利用公民的储蓄,贷款给兼顾社会和环境利益的项目和企业。
普通人一时还难以认清金融行业的强大力量。但只要仔细想想,国有银行的大楼几乎是每个城市中最高的建筑物,任何公司的管理层都需要首先回应银行的需求(也许央企例外),如果不给这股强大的力量设定目标,每一个短期的回报追求都会威胁到我们身处的环境以及下一代人的利益。
(撰文:吴晨,转载请联系csrglobal.cn@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