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此“全国敬老月”期间,2024年10月21日下午, “公益1+1之溢彩星光社区老人关爱服务项目” (简称:溢彩星光)邀请北京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领导与溢彩星光社会组织伙伴开展政策对话交流会,了解政府已有的为老服务政策和目前在制定的为老服务政策;社会组织分享在开展为老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共同探讨在政府部门指导下如何利用好政策资源、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做好社区老人关爱服务。北京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干部周宁,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泰康溢彩基金会理事长应惟伟,泰康之家和平府项目负责人薛梅,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研究人员李玥康及13家社会组织伙伴代表参会。
溢彩星光是由北京市民政局提供政策指导、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泰康溢彩基金会)提供资源支持,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北京协作者)提供专业支持,携手社会服务机构专注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公益行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共资助北京和雄安新区的19家社会服务机构开展了22个为老服务项目,服务失独及伤残家庭、失能失智、重症肌无力、心智障碍长者照护者等困境老人 35283人次,获得媒体宣传 177 次,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助老服务。2024年6月6日,溢彩星光项目三期启动,13家社会组织成为溢彩星光项目三期伙伴。
各机构分享项目工作
会议伊始,北京协作者项目官员白先枝,分别邀请13家伙伴就项目启动以来各机构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截止到10月20日,各机构得项目服务工作均已启动。
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应惟伟
泰康溢彩基金会理事长应惟伟对溢彩星光伙伴机构的工作成效予以肯定。他表示公益是基于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对民生所需的关切,还要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来解决社会问题。泰康长期深耕养老产业,发现养老领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市场方式无法解决,希望探索用公益的手段来解决。关于溢彩星光项目,基金会一致秉持资源支持+能力建设,为合作伙伴提供资金、培训等资源支持,希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组织,更专注于解决社会问题。社区助老专业服务非常重要,溢彩星光致力与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基金会将汇聚泰康大健康生态资源及溢彩志愿者的力量,把温暖关爱送到老人身边,营造敬老助老的社会风尚。
就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享交流
泰康溢彩基金会项目负责人臧振力介绍了13家伙伴机构围绕七个核心方面展开的养老服务工作,包括特殊家庭养老、老老人家庭照护、农村养老、京津冀养老协同、倡导性项目老年金融防风险、听力康复以及医养结合的主动健康管理、保障房人户分离养老问题以及街道联合会资源协调推动地区养老等。
北京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干部周宁
各机构伙伴分别介绍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从政策方面提出期望给与的回应。北京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干部周宁结合各机构提出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回应。其中北京市海淀区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的项目旨在推动长者照护者的意定监护和社会监护组织的建立,以填补北京社会监护组织的空白,并应对老龄政策领域的需求。周宁主任指出,尽管目前缺乏专项政策支持,但北京市已提供养老服务津贴,特别是为残疾老人提供补贴,同时鼓励从社区角度出发,总结经验出台支持性政策。
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项目则聚焦低保家庭中的老养残情况,面临经济、就业、医疗和养老等多重挑战,呼吁政策覆盖和社会参与。总体目的是了解和推动政府政策,提高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应对北京市日益增长的老龄化问题。
北京乐予慈善基金会“共富联盟”专项基金去年对建外街道645人进行认知症筛查,发现约30%的患者,这一数据揭示了认知症的普遍性及其伴随的病耻感问题。社区支撑体系亟待加强,以确保认知症照料的可持续性和项目产出。建议将认知症照料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并获得政府政策支持,特别是将个案管理纳入社区服务站。周宁主任提出,政府已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政策上有所行动,如国家老龄委推动的友好社区创建。参考《关于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支持的意见》(京民养老发〔2023〕293号)、《关于开展示范性全国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国卫老龄发〔2020〕23号),到2025年,在全国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面对认知症和精神障碍群体的庞大压力,社会应提供更多支持,以减轻家属负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社会组织伙伴进行分享
北京枫彩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自1988年成立以来,开展失独老人关爱服务,深知标签化可能带来的伤害,做过失独老人再生育需求的调研,呼吁政府鼓励生育及加强心理服务。周宁主任指出,2015年《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和《北京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都是政府为改善失独老人生活,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而推出的措施。
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回应百岁老人的需求因家庭和身体状况的差异而异,有的能够自理,而有的则失能,需要家庭照护者的支持。这些家庭照护者虽然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津贴,但他们往往对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寻找服务资源的能力较弱。未来养老仍将主要依托家庭,但当前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并未充分覆盖这些照护者,因此需要调整培训方式和内容,他们的探索是利用创新手段如小视频来培训2000名照护者。养老成本是养老问题的关键,而最需要照顾的老老人才是政策关注的重点。
周宁主任指出,目前出台了一些针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政策,包括《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管理实施办法》(京民养老发[2019]160号)和《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京民养老发〔2024〕87号) ,都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广覆盖、高质量、社会化、可持续的养老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提升“老老人”(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服务保障水平,同时提出老年科技产业的发展对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天泰社会工作事务所针对留守老人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年轻老人干部以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并指出了农村地区医疗设施缺乏的挑战。
北京然尔阅读公益发展中心倡议老幼共融,通过爷爷奶奶故事会等活动促进代际交流,强调空间改造和文化建设在营造友好社区中的重要性。周宁主任指出,依据《关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京民福发〔2017〕389号)、《北京市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建设管理办法(试行)》(京民养老发〔2023〕279号)、《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全国老龄委发〔2024〕5号)等文件,作为提升老年人服务的契机,同时呼吁社会从观念上积极看待老年人,共同构建一个支持老年人福祉的全民友好社区。
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的保障房社区,居住着580户980人,多为低保低收入和边缘人群,虽已有低收入政策提供保障,但那些不在低保或低收入范围内的居民及特困老人仍面临政策覆盖不足问题。严格的保障房和低保救助条件以及人户分离政策使得他们社区融入困难,社会工作的地位相对次要。建议民政局在政府考核中纳入社会工作评价指标,提高其重要性,并推动政府各部门资金更多地用于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确保政购项目资金能够灵活、有效地满足社区老人需求。周宁主任结合具体内容做出回应并建议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了解具体政策。
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老师跟社会组织伙伴交流
北京协作者中心主任李涛老师就本次会议做了总结。此次会议是溢彩星光组织的首次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就为老服务政策进行面对面交流活动。李涛老师表示对于一些尚未明确的政策领域,希望社会组织能够通过服务实践,不仅提供服务,还能够为政策的完善贡献力量,同时也希望能够反哺社区,促进社区的持续发展。李涛老师结合各机构的发言提出了一个政策研究倡导实践框架,包括明确服务对象和问题、分析问题与政策的关联、从数据和个案两个层面评估影响、通过实践探索解决方案,并最终提出基于实践和研究的政策建议,强调了数据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以确保项目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推动养老服务体系的持续发展,能够为未来的老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他表示本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合作,也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新的契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