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文资讯 > 个人专栏 > 专栏详情

黄泓翔
关于作者
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作为多家中外媒体的特约撰稿人和国际组织的特聘顾问,他自2011年开始赴南美、非洲数十个国家调研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的环境与社会问题。2014年,他在肯尼亚成立中南屋,致力于帮助中国青年人通过调研、游学、实习、义工等方式走进非洲拉美等地的一带一路国家。除了是《朗读者》嘉宾、福布斯中国2018年30岁以下精英榜入选者、哥大国际发展项目全球大使,他也是入围奥斯卡的国际纪录片《象牙游戏》主角之一,被联合国和平大使珍古道尔称为“我的英雄”。

思考 | 黄泓翔: 如何在公益与教育之间获得双赢?
暑期新疆公益调研项目第一期,几乎完美地结束了:
学生获得了调研与沟通能力的提升:“我再也不怕和陌生人沟通了”;
学生获得了世界公民价值观的塑造:懂得了“什





【观点】黄泓翔:有时候,成为打工人都是“自找的”
在复旦大学的四年,我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自己毕业后想要做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父母说,最好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国企、电视台、公务员之类,都挺不错的。
前辈说,





【公益新力量】黄泓翔:中国青年如何到世界舞台做公益?
公益行业这些年在中国蓬勃发展
我期待我们对公益的理解
可以与国际视野中的公益早日接轨
更期待通过公益
我们中国人的心可以
与世界人民的心早日相通
由中国慈展会打





【专栏】黄泓翔:越往外走,越深感中国与世界的隔阂
越往外走,黄泓翔越深感中国与世界的隔阂。





【专栏】黄泓翔致毕业生:中国青年应该在世界深处安顿自己
误解与偏见不会因为交通的阻断而消失,世界依然需要你们的力量





【专栏】黄泓翔:培养国际组织人才,不应盯着联合国而忘了NGO
随着中国逐渐富强起来,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地去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导国际舆论。于是,中国开始大力鼓励年轻人去国际组织实习与工作。
▲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专栏】想做公益来背景提升?别踩这七大雷区!
到底什么样的公益活动才能真正帮助别人,
并且帮助自己的背景提升?
在今天的中国,青年人成为了公益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也开始做公益活动。
▲央视





【专栏】黄泓翔:既然有人质疑,我来回应我的“爱国”观
自从作为“卧底调查人员”、参加奥地利导演纪录片《象牙游戏》的拍摄后,我一直会听到一部分人质疑的声音:这是帮西方人抹黑中国!
▲奥斯卡入围纪录片《象牙游戏》





【专栏】我捐的口罩帮上忙了吗:国际上如何评估公益项目的效果?
小南有话说
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小南的朋友们都表现出十足的勇气与团结。大家虽然没能到达一线,但也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然而,红会之类的风波,让





【专栏】红会和我们都需要学习:国际NGO是怎么筹钱和花钱的?
小南有话说
红会这两天被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足以让我们去反思:在重大社会问题面前,公益组织应该把工作做到什么样的水准,才能对得起大众的期待?
我们很多时候会觉得,公




共 14 条
其他个人专栏
查看更多



岩松



汤敏



郭沛源



李小云



吕建中



刘忠亮



何道峰



董强



1971年出生于福建北部山村,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1990年-1991年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一年,1991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95年-1998年在西藏日报工作,1998年至今在光明日报科技部工作。2006年底,依托各地民间环保组织举办“自然大学”,并发起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2006年撰写环保科普报告文学《拯救云南》;2007年出版讨论中国城市如何实现“自净”责任的市民环保报告文学读物《不要指责环保局长——从北京看中国城市环保出路》;2007年12月推出环保时事评论集《环保——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2008年4月份出版揭示中国森林危机的环保报告文学《没有大树的国家》。 2009年5月份出版《边做环保边撒谎——写给公众的环保内参》,是他写的第五本环保报告文学。目前在从事草原保护方面的调查和环保人物的撰写,2010年初将出版《向权力诉说真理——中国民间环保英雄传略》,以及《狼无图腾——草原在哪里》。
冯永锋在出版环保著作的同时参与积极中国公众环保活动,2006年底,他创意、推动依托各地民间环保组织举办“自然大学”,认为只有热爱自然,才可能保护环境。目前,在国内各民间环保组织的帮助下,重点运营“自然大学”项目的环保科普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正式成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自然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课堂,主动认知自然细节,用心感悟自然之美;体会自然保护之重要,协调个人与自然界的冲突。
冯永锋



资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