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文资讯 > 个人专栏 > 专栏详情

董强
关于作者
董强博士,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公益慈善周刊》电子刊物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公民社会组织、乡村管理、性别与发展。曾承担民政部、北京市等省部级课题及基金会资助的课题研究。

观察 | 社会组织与重点帮扶县结对:如何持续发力?
乡村振兴社会组织的机会在哪里





视点 | 董强: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助推中国社会组织“扬帆出海”
近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刘建超在加德满都撒提尼克学校举行的尼泊尔微笑儿童(粮食发放)项目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在尼泊尔开展的这一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的支持,是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中国社会组织在全球实施的首批项目之一。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官宣首批社会组织获得了政府对外援助资金。





观点 | 董强:县域社会组织能否成为乡村振兴的公益主力军?
基层公益慈善组织,能否把握机遇并抢得“先机”,最终成为公益行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力。





观点 |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随着《行动方案》的出台,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的“许可”门槛将会越来越低。





【干货】新冠疫情对社会组织的打击有多深?92.72%的北京市社会组织受到打击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社会组织的打击深度及其应对措施的年中快速评估——基于北京市服务型社会组织随机抽样的调研分析》报告。





董强:中国公益正在出现的若干主义
中国现代公益脱胎于国家主义和民间主义两种文化的互动。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等多数的公募基金会都是这一文化互动的典型代表。从上个世纪九十年




共 6 条
其他个人专栏
查看更多



岩松



汤敏



郭沛源



李小云



黄泓翔



吕建中



刘忠亮



何道峰



1971年出生于福建北部山村,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1990年-1991年在石家庄陆军学院军训一年,1991年-199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95年-1998年在西藏日报工作,1998年至今在光明日报科技部工作。2006年底,依托各地民间环保组织举办“自然大学”,并发起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
2006年撰写环保科普报告文学《拯救云南》;2007年出版讨论中国城市如何实现“自净”责任的市民环保报告文学读物《不要指责环保局长——从北京看中国城市环保出路》;2007年12月推出环保时事评论集《环保——向极端发展主义宣战》;2008年4月份出版揭示中国森林危机的环保报告文学《没有大树的国家》。 2009年5月份出版《边做环保边撒谎——写给公众的环保内参》,是他写的第五本环保报告文学。目前在从事草原保护方面的调查和环保人物的撰写,2010年初将出版《向权力诉说真理——中国民间环保英雄传略》,以及《狼无图腾——草原在哪里》。
冯永锋在出版环保著作的同时参与积极中国公众环保活动,2006年底,他创意、推动依托各地民间环保组织举办“自然大学”,认为只有热爱自然,才可能保护环境。目前,在国内各民间环保组织的帮助下,重点运营“自然大学”项目的环保科普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正式成立。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自然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课堂,主动认知自然细节,用心感悟自然之美;体会自然保护之重要,协调个人与自然界的冲突。
冯永锋



资中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