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会能否逆袭数据保护?
来源:财新网
作者:张翃
2013-07-04
1630
领域 环境保护
棱镜门虽引发外交风波,却难对政府间关系有深层触动。德国或许能引领这场公民社会对数据保护的“逆袭”
        
自德国《明镜》周刊爆出美国窃听欧盟驻美办公楼后,欧盟及成员国官员纷纷表示“很受伤”,美国的回应则显得“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在坦桑尼亚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敢保证欧洲很多国家也在监听他的言行,“如果不是想知道我早餐吃什么,至少也想知道如果我最后跟他们国家领导人见面时会谈些什么。”美国国务卿克里则说“这对许多国家来说都不是什么不同寻常的事。” 美国前国家安全局(NSA)主任、前中央情报局(CIA)主任海顿将军(Michael Hayden)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欧洲人应该先去调查自己政府在做什么。”
 
美国的态度很明显,窃听他国政府,不管“敌国”“友国”,都是常态。区别只在于,美国拥有无可匹敌的技术手段和最庞大的情报机关。其他国家并非更加“高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已。
 
尽管目前欧盟显得对美国严辞相向,但这桩曝光对美欧政府间的双边关系很可能只是茶杯风波。这起事件更值得观察的是,民间力量如何能够介入政府间的外交关系,并引发深远的转变。
德国或许能够引领全球公民社会的“逆袭”。棱镜门爆出后,德国反响格外强烈。这不仅是因为德国是美国在欧洲搜集情报最密集的国家,或者更因为经历过极权国家的德国人对“老大哥”加倍敏感。宣扬网络民权(信息隐私权、反对政府和商业机构存储个人通话和网络信息)的海盗党在德国获得了不小的政治支持,并自2011年以来进入了四个邦的议会,也说明了德国民间对数据隐私的支持和行动力。
 
海盗党今年民意支持一度跌落,但棱镜门让人们认识到,海盗党担心的那种“老大哥”式政府监控并非杞人忧天。面临今年9月的德国联邦选举,棱镜门或许能为德国海盗党选举烧上一把火。
 
世界21个国家或地区的海盗党也已联合起来,发起了名为“反棱镜”(www.antiprism.eu) 的网络倡议。他们要求,为斯诺登这样的举报人提供政治庇护、欧盟议会设立质询委员会调查棱镜门真相、加强欧盟关于数据保护的立法、对网络自由订立国际条约、资助开发保护数据隐私的软件、防止棱镜计划登陆欧洲。
 
如果关注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公民社会组织能够成功在全球治理上发出声音,没有理由网络安全方面的公民组织不行。论影响范围、组织渠道,网络数据安全的倡议都有其他运动难以匹及的资源优势。
 
或许是在这样的民众压力下,欧盟和美国两方政府才不能继续只说不做。欧盟司法委员芮丁(Viviane Reding)7月2日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她早在6月10日就致信美国司法部长霍尔德(Eric Holder)要求解释,仍未得到回复。但就在采访刊出后的当天晚上,霍尔德就与芮丁通话。7月3日芮丁马上告诉媒体,美方已经同意设立专家组对此事进行细致调查。该小组将在7月和9月举行会议。
 
此外,欧盟议会的公民自由、司法与内务委员会(LIBE)将成立一个专门小组进行调查,并将在今年内拿出调查报告。相比欧盟委员会和成员国政府,欧盟议会至今的反应是最强烈的。甚至有部分议员提出要冻结和美国即将展开的“跨大西洋投资与贸易合作伙伴”(TTIP)的谈判。由此看来,虽然欧盟议会在欧盟治理中的角色仍嫌边缘,但它作为一条民主的“体制内”渠道仍然能让欧洲民众的声音及时表达。
 
没有多少人认为棱镜门会让TTIP的谈判泡汤,因为欧美都需要这剂经济强心剂。但TTIP谈判的契机,给了欧盟要求美国在数据保护上向欧盟看齐的杠杆。棱镜门给了欧盟世界的舆论支持。
TTIP谈判也是公民社会可以利用的支点。不管斯诺登所为最终被认定是对是错,他提醒了世人,网络空间的国际格局,是一片霍布斯式的混乱。正如海顿将军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一语道破:“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的是美国公民的隐私权,它不是国际条约。”
 
民族国家框架下的民主治理,让A国政府不能轻易侵犯本国公民权利,却可无所忌惮地侵犯B国公民权利。没有制度约束,全球网络空间的数据安全,只会遵从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与其批评个别国家政府的“伪善”,呼吁建立全球治理的制度更应是公民社会关注的重点。欧洲的海盗党已经发出了呼声。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