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数量首现负增长,基金会行业数据发布会顺利举办
来源:CFC中新网
作者:CFC中新网
2025-11-22
46



数据是公益事业发展的无声见证者,也是行业前行的共同语言。2025年11月21日,中国基金会行业数据发布会在昆明如期启幕,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5年会奏响开篇序曲。发布会以“数说发展,预见未来”为主题,携全新数据平台、中基透明指数FTI2025观测结果与多份行业报告重磅登场,旨在以数据为桥,连接行业发展图景与实践行动,为线上线下与会者奉上一场兼具信息量与洞察力的行业盛宴。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5年会,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由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办,云南省民政厅、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支持,云南省社会组织促进会承办。



1.jpg

*基金会行业数据发布会现场




寻:在波动中锚定发展方向




“从2004年每146万人拥有一家基金会,到2024年每14万人便有一家,基金会密度二十年间提升十倍。” 基金会中心网负责人吕全斌在开场主题发布中,用一组直观数据勾勒出行业二十年的快速发展轨迹。


但增长曲线并非一路平滑,而是与国家经济脉动和社会重大事件同频波动: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首个99公益日、2020年新冠疫情等关键节点,均推动行业出现阶段性增长高峰;而近年来国内GDP增速调整,也直接映射到行业发展中:基金会数量增长率持续降低,2024年基金会总收入出现负增长,公募基金会年均公开募捐收入较2019年缩水近一半,同时捐赠收入与公益支出均出现回落。及至2025年11月,全国基金会总数已低于2024年末统计数据,行业体量收缩或许已经成为定数。


波动之下,行业结构的调整正在发生。企业型与高校型基金会成为新成立基金会的主力军,而系统型基金会在净资产、捐赠收入与公益支出等核心指标上出现明显下降。代表社会自发力量的个人型、家族型社群型基金会,则在行业整体中处于小众地位,其净资产占全行业总量比例仅为10%,发展空间亟待拓展。


如今,在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资源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行业更需以数据为锚,精准把握发展路径。基于观测民政系统信息公示平台、年度工作报告等权威渠道的基金会信息,基金会中心网已构建起行业最全面的数据库,并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全新基金会行业数据平台。新平台支持个体基金会查询、公益议题对标、资源对接等多场景应用,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分类与精准检索,助力行业伙伴高效获取数据、洞察趋势,探寻变局中的发展之路。


“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在AI时代,为大家的爱心表达提供数据支撑。”吕全斌说。




2.jpg

*基金会中心网负责人吕全斌




立:在边缘议题中寻找破局之路


公益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健康、完善的行业生态支撑。然而,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资深经理孙叶竹在发布《基金会参与公益慈善行业路径与实践研究报告》时指出,公益行业建设正面临“投入低水平、议题边缘化、结构不平衡”的三重挑战。


3.jpg

*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资深经理孙叶竹


数据是最直观的佐证。2020至2024年,公益行业建设项目在基金会总项目中的体量逐年减少,资源分配亦严重失衡。每年仅有约3%的基金会涉足公益行业建设,绝大多数机构仍处于“搭便车”状态。同时,项目高度集中于微观应用层面的“能力建设”类项目,而在中观层面的“信息与数据”“研究与知识生产”等方向仍有短缺,宏观层面的“行业规范与治理”“政策支持与倡导”等需长期支持的战略性领域,投入几乎空白。


为推动议题破局,报告将680家参与公益行业建设的基金会划分为四类角色:试探性参与者、临时参与者、稳健支持者与核心参与者。孙叶竹呼吁,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的基金会,都可找到适配自身的参与方式:从参与行业会议、举办机构开放日,到提供非限定性资金支持、共建行业信息平台,再到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公益行业建设不应依赖少数“核心参与者”的孤军奋战,而需激发更广泛的主体意识与行动自觉。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在专家点评环节指出,当前公益行业面临艰难现状,但放眼二十年发展历程,基金会密度增长十倍的数据印证了行业发展情况螺旋上升的韧性。她强调要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既要善用数据支撑科学决策,更需关注数字背后基金会对社会问题的解决成效。面对公益行业建设议题边缘化的困境,答案不是依赖少数机构,而是“众人拾柴火焰高”,找到合适每个基金会的参与方式。


4.jpg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彭艳妮




险:透明合规成治理底线


紧随年度数据发布,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高级经理谷蕊发布FTI2025观测结果,强调“信息公开是公益组织的立身之本”。




5.jpg

*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高级经理谷蕊




FTI2025将9857家基金会纳入基础扫描,为项目开展以来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但结果却凸显严峻现实:仅29%的基金会通过基础扫描,这意味着超过七成机构尚未达到法律法规设定的信息公开底线。更值得警惕的是,在本应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的头部基金会中,有898家未通过基础扫描,反映出部分大型基金会在信息公开意识上的短板。FTI2025进阶观测则覆盖774家基金会,其净资产总额占全国基金会资产总量的59%,是行业的中坚力量。观测显示,437家参与进阶观测的基金会得分在95分以上,获得FTI2025金色徽章。


观测中也不乏积极信号,在FTI2025基础扫描中,已有923家基金会共计1775次通过FTI自测系统主动查漏补缺,成功从“未通过”转为“通过”。在进阶观测过程中,也有334家基金会通过FTI自测系统提交观测信息,主动参与透明建设。


谷蕊表示,“基金会要用好FTI这个小工具,把信息公开这件大事做好。” 信息公开并非一次性任务,而是常态化的日常工作,基金会可从补齐一条信息、熟悉一项指标起步,逐步实现透明化建设的持续进阶,让“合规透明”成为机构治理的核心底色。


在交流环节,来自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的伙伴直指医疗类基金会在“款物去向”“阶段报告”等信息公开内容上实操难点,呼吁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更具体的操作指南。北京市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理事长张菊芳聚焦透明边界与AI赋能,探讨基金会信息公开依赖下游执行伙伴协作的现实挑战,同时展望AI激活行业数据价值,为中基透明指数FTI注入智能分析新动能。


6.jpg

*来自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的伙伴




7.jpg

*北京市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理事长张菊芳




合:在开放中构建行业共同体


数据的价值,在于流动与共创。发布会上,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高级经理周妍分享了“火花计划”的整体进展。这一由基金会中心网发起的数据服务支持,旨在打破行业内数据供需不匹配的困局,推动行业数据从沉睡资产转化为公共产出。


8.jpg

*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高级经理周妍




自启动以来,“火花计划”已覆盖行业研究、机构对标、资源链接、学术论文等多个场景,使用者既包括壹基金、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等一线机构用于内部决策与战略对标,也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学者开展课题研究,更有多家业内平台与研究机构产出面向基金会行业的独家洞察。


数据的开放共享,正成为连接不同主体的纽带,推动基金会行业从各自为战走向合作共创。发布会特设“伙伴共创”环节,集中呈现“火花计划”支持下的多份细分领域报告。


北京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始人黎颖露第三年发布《基金会投资保值增值观察报告》。报告介绍,基金会保值增值活动正从被动理财转向主动配置,专业能力成破局关键。2019至2023年间,尽管开展投资的基金会数量小幅增长,但其占行业总量的比例持续下降,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以2021年为拐点滑落,收益波动与权益市场高度相关。与之相对的是,基金会长期股权投资规模五年内连续增长。报告建议,基金会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建立分层投资体系,并配套完善风控机制与专业团队,真正实现资产的可持续保值增值。


9.jpg

*北京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始人黎颖露




悦享新知创始人&CEO高瑞发布的第三期《基金会行业薪酬观察报告》聚焦2024年行业薪酬情况,为行业人才发展提供参考坐标。高瑞首先肯定了报告数据质量的明显提升,2024年有效秘书长薪酬数据占比较2021年翻倍,数据时效性也提速一年。核心薪酬方面,2024年基金会秘书长及专职人员平均年薪均略高于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年薪水平,从四年趋势看,秘书长薪酬年均涨幅约3%,专职人员薪酬年均涨幅约5%。高瑞也在发布中坦诚基金会薪酬数据获取不易,呼吁行业以更开放、坦诚的姿态共享机构薪酬水平。


10.jpg

*悦享新知创始人&CEO高瑞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和众泽益主任王忠平发布最新年度《企业基金会观察报告》,介绍企业基金会如何在压力中坚守初心、于共生中探索新局。报告显示,企业基金会注册增速及收入规模持续下滑,在收缩背景下,公益支出却逆势大涨40.35%,创历史新高。这一鲜明反差,凸显企业在困难时期的责任坚守。面对企业基金会合规压力加大、独立性不足等挑战,报告呼吁构建“政策支持、双向赋能、协同共建”的发展生态,推动企业基金会从“依赖输血”走向“主动造血”,实现与企业的战略共生。


11.jpg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和众泽益主任王忠平




在伙伴共创环节结束后的交流中,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孙孝文以“门外汉”视角,赞赏了基金会中心网及共创伙伴在当前备受挑战的发展环境中坚持行业数据基础建设与数据发布的韧性。同时,他建议联合媒体等社会力量推动信息公开,吸引更多元的资源进入行业数据建设领域。他还认可了AI技术对降低数据使用门槛、提供行业发展预测的重要作用,为技术参与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2.jpg*南方周末研究院副秘书长孙孝文




桥:在看见与行动之间筑起通路



正如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教授刘忠祥在总结发言中再次强调,基金会做好信息公开“真实、完整、及时”的六字原则,是行业数据工作的基础,也是行业洞察客观性的体现。未来,基金会中心网也需完善数据收集方式,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与基金会一同前进。



13.png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红十字国际学院客座教授刘忠祥




透过数据,我们看到行业的另一面:有增速放缓、机构退出的转型阵痛,也有透明化进阶、细分领域深耕的坚定步伐;有资源分配不均、行业建设边缘化的现实困境,更有全行业主动破局、一体共建的内生动力。


透过数据,我们回望过去、翘首未来,它连接个体与系统、弥合认知与行动、连通经验与决策,指引基金会走向更具韧性与价值的未来。






编辑|周妍

排版|李悦欣、季拓

审核|吴艾思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