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鼠兔是什么?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又称黑唇鼠兔,外貌上更似鼠类,但其生理特征和食性与兔类更为接近,属于兔形目鼠兔科鼠兔属。它们主要分布于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原地带,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一种小型穴居哺乳动物。高原鼠兔成群栖息于草原和半荒漠地区,具有耐寒怕热的特性,是典型的草食性动物,且有储草的习性。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原鼠兔的生态特性与生态功能,我们走访了青海当地熟悉鼠兔的藏族居民。通过实地访谈收集第一手资料,以掌握该物种的活动规律及其与高原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2024年拍摄的高原鼠兔|图源:远行客
才让是青海省贵德县王家乡的一位牧民,他介绍道:“鼠兔这类动物非常喜欢打洞。” 高原鼠兔的洞穴通常拥有多个出入口,一般包括一条30厘米至50厘米长的主通道,以及一个用于避难的洞室,可在遭遇天敌追击时迅速藏身。设置多个洞口有助于它们在紧急情况下提高逃生的成功率。此外,鼠兔还会为不同洞穴赋予不同的功能,如“卧室”“厕所”“储藏室”等,实现分区使用。
生活在赛青哈拉达哇草原的椰西女士在采访中提到,鼠兔的洞口大小大致与西红柿相仿。曾在黄河源地区工作的巡护员国庆也分享了他的观察经验:“很多鼠兔的洞其实是废弃的,可以通过观察洞口周围植被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该洞穴是否仍在使用。”
高原鼠兔的洞穴|图源:远行客
高原鼠兔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动物,通常以家庭为单位群居生活。它们属于昼行性动物,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偏好气温较为凉爽的时段。清晨是其活动最为频繁的时间段,傍晚气温逐渐下降后,活动量也会再次达到高峰。造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高原鼠兔对高温极为敏感,气温升高时,它们通常会躲入岩石缝隙等阴凉处避暑。
来自赛青哈拉达哇草原的两位小朋友表示,白天常常可以看到鼠兔,夜晚则几乎见不到;夏季出没频繁,冬季较为稀少;早上出现的频率高于晚上。然而,长期生活在草原上的椰西则有不同的观察结果。她认为,一整天都能看到鼠兔的身影,反而是在冬天见到的次数更多。
事实上,高原鼠兔并不冬眠,它们有储藏食物的习性。每年从7月中旬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开始,它们会收集大量新鲜植物,并堆放在岩石堆附近晾干,作为越冬口粮,这一储藏过程通常持续至10月初。
高原鼠兔的食性广泛,几乎什么植物都吃。它们会取食禾本科植物、梭梭、各类杂草及非禾本科植物。栖息于裸岩地区的鼠兔则以苔藓和地衣为主要食物来源。在采访中,几位小朋友向我们展示了鼠兔进食的植物,与牦牛等家畜所吃的草并无太大差异。椰西和才让也表示,鼠兔会采食大量植物。然而,巡护员国庆的观察则略有不同,他指出鼠兔只食用少量牧草,更多时候会取食某些家畜不会采食的植物,甚至包括部分有毒植物,因此其食谱与家畜存在差异。
高原鼠兔的繁殖能力极强,通常在每年5月至8月进行繁殖。一般每年可繁殖3至5胎,每胎产仔3至6只。也有文献指出其繁殖季节从4月开始,并有记载显示每窝幼崽数量可能仅为2只,也可能多达8只,极端个体甚至可达12只。然而,关于高原鼠兔的繁殖行为,当地牧民及儿童的认知相对有限。
作为初级消费者,高原鼠兔处于食物链的底层,数量庞大,被誉为“高原大米粒”,是众多肉食动物的主要猎物。它们的天敌种类繁多,包括藏狐、赤狐、兔狲、狼、棕熊等哺乳动物,以及大鵟、纵纹腹小鸮、金雕、草原雕、猎隼等猛禽。几乎所有肉食性动物都可能以高原鼠兔为食。值得注意的是,高原鼠兔常与一些鸟类如白腰雪雀、棕颈雪雀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这些鸟类会在鼠兔废弃的洞穴中筑巢,而鼠兔则可通过鸟类的鸣叫声获得预警,从而提前避开天敌的捕猎。
高原鼠兔是草场退化的“元凶”?
在黄河源地区,不少当地牧民普遍认为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原鼠兔。来自王家乡的才让大哥就表示,高原鼠兔对草场的破坏“非常严重”,因此他们每年都会进行毒杀来控制鼠兔数量。为了修复被破坏的草地,他们还会种植燕麦草。才让大哥说:“鼠兔现在破坏得很厉害,种点燕麦草会好一点,都是一边杀一边种。”
这种观点在当地具有一定代表性。多数人之所以将草场退化归咎于鼠兔,是因为鼠兔洞口在地表上较为明显,而它们确实会在过度放牧区域大量繁殖并打洞。然而,这其实是一种被误解的因果关系——高原鼠兔往往是草场退化的“结果”,而非“原因”。
巡护员国庆大哥指出:“鼠兔的打洞行为虽然会影响地表结构,但其对草场植被的直接取食远不及家畜。同时,鼠兔是草原食物链中的关键物种。如果其数量被人为消灭,像藏狐、大鵟等天敌种群也可能因此崩溃。”相关生态研究也表明,在实施毒杀鼠兔的区域,不仅猛禽数量大幅减少,许多依赖鼠兔洞穴生存的地栖性鸟类也明显减少。
从生态学角度看,高原鼠兔更像是草场健康的“风向标”。在植被覆盖率下降的地区,鼠兔数量的局部增加其实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失衡。这种失衡往往源自更深层的因素,如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才是真正导致草场退化的主因。因此,治理退化草场的关键不在于“消灭鼠兔”,而是在人类的放牧行为及生态管理方式。
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包括“一休、二轮、三调、四补”在内的草场管理策略,鼓励通过划区轮牧、生态补偿、休养生息等方式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唯有跳出“鼠兔即祸首”的单一视角,才能实现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草场退化|图源:来自网络
高原鼠兔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上多数哺乳类食肉动物与猛禽的重要稳定食物来源。作为食物链底层的初级消费者,高原鼠兔在维系高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正如巡护员国庆大哥在采访中所说:“有一种黑白相间的猛禽——大鵟,特别爱吃高原鼠兔。它们主要栖息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几乎完全依赖高原鼠兔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国庆进一步解释了鼠兔为何对食肉动物如此重要:一方面,它们数量庞大、繁殖能力强;另一方面,与许多其他啮齿类不同,高原鼠兔全年活动,不冬眠,因此在高原冬季食物稀缺的时期,依然可以为食肉动物提供稳定的猎物来源。
此外,高原鼠兔的打洞行为也在不经意间为其他小型动物创造了栖息空间。由于鼠兔频繁打洞并经常更换巢穴,草原上留下了大量废弃洞穴。这些“闲置资源”成为其他小动物的天然庇护所。“很多鸟类动物都很喜欢住在这些废弃的鼠兔洞里,比如棕颈雪雀。”国庆说。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也观察到一只白腰雪雀正蹲守在一个鼠兔洞口,似乎正准备钻入洞中休憩。它们体型小巧,非常适合利用这些洞穴作为避风遮雨或避敌藏身之处。
由此可见,高原鼠兔不仅是“草食者”,也是“养活者”和“建设者”。它们通过自身的生态行为,为整个高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稳定与物种多样性维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
在鼠兔洞前的白腰雪雀|图源:来自网络
此外,高原鼠兔频繁打洞的习性,不仅为其他动物提供庇护所,对土壤生态也带来了积极影响。鼠兔在打洞过程中会将地下矿物质翻至地表,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增强其保水能力,从而有助于植物生长。这种“翻地”效应不仅促进了地表植被的扎根与发育,也有助于维持高原草地的生态循环。
更为重要的是,高原鼠兔还在“净化草地”方面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它们的食谱中包含毛茛科、龙胆科等多种有毒杂草,这种摄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有毒植物在草场中的分布密度,从而降低了牛羊误食中毒的风险。国庆大哥在采访中指着一株白色小花(龙胆属植物)说道:“这就是有毒植物,鼠兔特别喜欢把它采回来储存在洞里。”在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中,菊科、豆科、毛茛科等都属于常见的有毒植物种类,对于牛羊而言,一旦摄入可能引发组织器官缺氧、呼吸中枢受损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至于为何鼠兔愿意采食这些有毒植物,国庆大哥提出了一个颇具启发性的观察:“它们像是对这些有毒植物上了瘾,甚至有些‘毒品’一样的感觉。”鼠兔不仅食用这些植物,还常常将其与储藏的干草一同囤积在洞中。一方面,有毒植物中的某些成分能抑制霉菌生长,起到防腐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植物的毒性在冬季逐渐减弱,鼠兔便可一并安全食用。
相关研究也支持了这一现象。有学者发现,部分啮齿类动物会将刈割植物铺放于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含有次级代谢物苦马豆素)等有毒植物的叶片上,以减缓植物腐烂速度。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长期进化出的“食物加工”策略,旨在减少养分流失,延长储粮的食用周期。
杂草覆盖的鼠兔洞|图源:远行客
如何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
控制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是一个需要在生态平衡与牧业发展之间寻求动态平衡的系统性工程。研究表明,当高原鼠兔的有效洞口密度维持在725个/公顷(hm²)左右时,其活动反而可能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产生积极影响:植被高度、生物量、多样性,以及优势植物——高山嵩草的优势度都有所提升。这一密度水平可能有助于维持植物群落的结构稳定。然而,一旦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超过这一临界值,对草地的扰动就可能转变为破坏,进而影响牧草产量,损害牧民的生计基础。
因此,推动高原鼠兔的可持续种群管理,必须采取科学、多元与协调的综合治理策略,兼顾短期控制成效与长期生态效益。
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保护和恢复鼠兔天敌种群是最自然、最可持续的控制方式。高原鼠兔在自然界的捕食者包括空中猛禽如猎隼、大鵟,以及地面捕食者如藏狐、赤狐等。这些天敌与鼠兔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捕食关系。当地牧民观察,这些捕食者的活动确实能有效抑制鼠兔数量。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天敌的种群数量正在下降。目前,部分区域已经通过招鹰架来吸引猛禽的方法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
青海高原鼠兔的控制方法包括致命性控制(使用毒药)、非致命性控制(利用避孕药剂控制繁殖)以及栖息地管理(如种植其偏爱的植被)。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争议,在鼠兔被药物清除的区域,鼠兔的捕食者要么死亡,要么被迫迁徙。另一些人主张转向生物控制和植被恢复,以更好地保护高原鼠兔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猎隼捕食鼠兔|图源:来自网络
改善草地生态环境,是从根本上控制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关键策略。研究与实践均表明,鼠兔更偏好在植被单一、退化严重的草场中活动与繁殖,而对于植被丰茂、多样性高的草地则避之不及,因为高密度植被会遮挡其视野,不利于观察天敌与构建洞穴。
根据巡护员国庆的实地经验,种植如燕麦草、披碱草等多叶型优质牧草,能够快速修复退化草地,同时改变鼠兔的适生环境,起到“生态驱赶”的作用。才让大哥也观察到,推行科学的轮牧制度、合理安排夏季与冬季牧场的交替使用,显著降低了草场压力,并有助于植被自然恢复。
此外,控制放牧强度、实施季节性休牧、建设围栏封育区等措施,均能有效提升草地植被的多样性和覆盖度,进一步压缩鼠兔的栖息空间与食物来源,从而达到种群自然调控的目标。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并借鉴当地牧民积累的传统生态知识。许多牧民世代与鼠兔共处,形成了丰富的生态观察力与调控经验。例如,他们普遍认识到,虽然使用化学药物灭鼠在短期内见效较快,但会带来环境污染和食物链断裂等生态问题;相比之下,通过提升草地质量与生态结构多样性来调控鼠兔数量,虽然见效慢,但长远效果更加持久且对生态系统更为友好。
因此,理想的鼠兔管理策略应当以生态调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物理防治为补充,构建起一套多元协同、系统运行的综合治理模式。这种方式不仅关注鼠兔本身,更从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出发,兼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牧业经济可持续。
现阶段,应根据调查结果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同时,应加强对牧民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只有将现代科学知识与传统生态智慧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达成鼠兔控制与草场保护的双赢目标。这种综合治理模式不仅适用于高原鼠兔的管理,对其他草原有害动物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高原鼠兔
https://baike.baidu.com/item/高原鼠兔/582140
2、高原鼠兔
http://www.nwipb.cas.cn/kxcb/kpwz/201309/t20130927_3941642.html
3、Spatial pattern of pika holes and their effects on vegetation coverage on the Tibetan Plateau: An analysis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magery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470160X19305369
4、Daily and Seasonal Activity Patterns of Plateau Pikas (Ochotona curzoniae)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Weather Condition
https://www.mdpi.com/2076-2615/13/10/1689#:~:text=During%20the%20warm%20season%2C%20pikas,daytime%20activity%20of%20plateau%20pikas.
5、Analyzing the recovery mechanisms of patchy degradation and its response to mowing and plateau pika disturbances in alpine meadow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0160X23007070?via%3Dihub
6.一直以来,这个物种备受误解,成为高原草原的“背锅侠”
https://c.m.163.com/news/a/ESQ7CCN5052488CO.html?from=wap_redirect&spss=adap_pc&referFrom=
7、青藏高原草甸退化:鼠兔与人类的生态博弈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1770357523437799&wfr=spider&for=pc
8、高原鼠兔在中国“泛滥成灾”,却被说是好事?明明数量已达12亿只https://mp.weixin.qq.com/s/Z1LulKWhLIgWM1obBNyakQ
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http://www.ibcas.ac.cn
10、关于进一步做好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
https://www.moa.gov.cn/nybgb/2003/snqi/201711/t20171126_5919574.htm
11、它们是兔不是鼠!被误会被错灭的高原鼠兔
https://finance.sina.cn/2023-04-26/detail-imyrsfwc3602669.d.html?from=wap
12、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原有毒植物分布与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的相关性
https://www.ecologica.cn/stxb/article/html/stxb201307061849
13、有毒植物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6935
14、超萌的美洲鼠兔-是位出色花藝家
https://www.epochtimes.com.tw/n473555/%E8%B6%85%E8%90%8C%E7%9A%84%E7%BE%8E%E6%B4%B2%E9%BC%A0%E5%85%94-%E6%98%AF%E4%BD%8D%E5%87%BA%E8%89%B2%E8%8A%B1%E8%97%9D%E5%AE%B6.html
15、Simulation and response mechanism of potenti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plateau pika Ochotona curzoniae under climate change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1989425000101
16、The effects of management on population dynamics of plateau pika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895717712001707#:~:text=Abstract,results%20are%20summarized%20as%20follo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