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亚洲象友好社区——从社区参与缓解人象冲突角度出发
作者:李青霖、梁俊熹、钱相如、Hang Ho Ying Amy
2025-07-10
89

“象可以伤害人,但是人不能伤害象。”村民胡阿姨说道。


当数十头野生亚洲象闯入原本宁静的大树脚村,破坏基础设施、踩踏庄稼,村民的日常生活受 到了明显的干扰。面对这些新“邻居”,社区中逐渐出现了排斥心理。村里一些小学生也直言“我 们最讨厌大象”。为了缓解大象对村庄的影响,村民们自发地展开一些集体行动,这样的行动被称为“社区参与”。


微信图片_20250710201910.jpg

被大象破坏的农田|图源:来自Sheryl 拍摄


高的社会参与度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主动性与合作意识。村民能够通过集体协作、信息共享和 风险共担,更及时地预警象群活动、保护自身安全。同时,广泛的参与还能推动公众对野生动物的理解,增强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并推动制定更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补偿机制,实现人象的相对和平共处。


这篇文章从社区参与缓解人象冲突角度出发,简述了大树脚村社区参与的现状、挑战及未来。


大树脚村社区参与的现状

比起与大象进行正面交锋,避免遇到野象是正确安全防范的重要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监测和预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监象员会操控无人机寻找大象的在村子里的踪迹,并且实时发布象群位置,而村民积极配合监象员工作。大部分村民都会及时查看手机预警群安排劳作和出行。


村民胡阿姨,经营着一家小小的餐厅。为了方便过路村民吃饭,餐厅就在路边村口,但是这个地方也非常容易被野象攻击。胡阿姨回忆有一次大象进了院子,撞坏了卷帘门。好在她现在加入了村里的微信群“曼老街村亚洲信息发布2群”。在见证几次大象出现在家门口后,胡阿姨养成了每时每刻都关注微信群的习惯。群里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就播报一次大象与村民的距离。胡阿姨表示:“这些消息很有用,手机叮铃铃响的时候我就会去看消息。 ”


微信图片_20250710202113.jpg

普洱市亚洲象预警详情|图源:来自Sheryl拍摄


李大哥是大树脚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他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玉米和茶叶。李大哥说,如果象离得近,他在接收到群里的消息时,就会配合监象员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即使非常心疼农作物,他还是会等大象饱餐一顿后再重新种植。并且根据象群的地理位置,他会调整自己在哪片地里工作,和大象保持安全距离。


监象员除了发布大象位置,还会负责安全防象知识的宣传。大树脚村的监象员马大哥说,每年村里都会组织一次宣传安全防象知识的活动。为了提高村民参与度,他们会准备小礼物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每次举手回答问题都会得到小礼物。“工作的时候只有极少数的村民不配合。”


安装防护围栏是大树脚村防象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村民购买脉冲式电围栏或铁丝网,用于保护自家农田和房屋。 脉冲式电围栏在大象靠近时会释放电流,不会对其造成实质伤害,但能有效阻止其进入。村民王大哥在院子和玉米地周围都安装了电围栏,他表示:“ 自从装了电围栏,大象只在门口徘徊,不再闯进来了。”除了电围栏,胡阿姨在房前装了铁丝网,也起到了一定防护作用。


在甘蔗种植合作社工作的马大哥则面临更大压力。由于土地性质特殊,甘蔗被毁无法获得赔偿。为避免损失,他所在的合作社在每亩地安装了双层围栏:内层是电围栏,外层是锋利的铁丝网。虽然成本较高,但有效保障了甘蔗收成,马大哥说:“这些被围起来的甘蔗还不错,要看行情卖。”可见,围栏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象群带来的破坏。


微信图片_20250710202117.jpg

甘蔗地的铁丝网和电围栏| 图源:来自Sheryl 拍摄


事后经济赔偿措施“野生动物肇事责任险 ”(简称“野责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象冲突 ,  弥补了村民农作物的损失。 村民的庄稼在遭到大象的破坏后,他们会马上联系保险公司赔偿。  胡阿姨说:“一般看到被破坏的田地我就会打电话给保险公司。玉米一亩保险公司赔 600 到800。 大树脚村的话是会赔的更高一点。”李大哥说,每次等大象在他的庄稼里饱餐一顿离开后,他会打电话给定损员, 并且他强调:“定损员还是挺公平的。”可以看出他对补偿较为满意。村民王大哥也提到了自家玉米“赔了3200,一亩800”,这些赔偿弥补了村民的部分损失。


大树脚村社区参与的挑战

第一,参与防象措施的购买,如安装脉冲式电围栏。村民会面临不小的经济压力。


杨阿姨是大树脚村的村民,曾开过农家乐,现在在甘蔗地务工。她提到,大多数村民面临的是农田损失和经济压力。她开农家乐就是为了补贴因大象带来的损失。对于防护设施,她说:“我自己没安过,价格还是比较贵, 四亩地也需几千元。” 而土地不规则也会提高安装成本。在目前村民的收入水平下,这些花销难以负担。


第二,个别村民不满意保险赔偿金额,导致村民参与意愿降低。


虽然多数村民对保险赔偿表示满意,但个别村民认为野责险赔偿金额不够,无法覆盖实际损失。李大哥是村里长期种植苞谷和水稻的村民。他表示虽然保险能申请赔偿,但金额远远不够。“保险公司赔偿我们不满意啊,很低,就是亏啊。”一亩地原本能赚 3000 元,赔偿却仅有 1000 到 1500 元左右。


胡阿姨也有类似经历。她家以种植苞谷、水稻和茶叶为主,还经营农家乐。她说大象不只破坏农作物,还损坏基础设施。去年二月,大象毁了家里的卷帘门,虽然保险赔了400 元,但实际修理费用高达 3000 元。


大树脚村的未来

建立亚洲象友好社区和村民利益直接挂钩,能最大程度上激发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赵老师提到,要化解人象冲突,关键在于让村民理解保护亚洲象的意义,并与村民建立有效的沟通, 只有这样,村民才会真正支持保护工作。


赵老师表示,在工作中,村民常质疑:“你都说不清楚为什么要保护它(大象),把它赶走就行了,冲突自然就没有了。” 面对此类疑问,他耐心解释,强调在管理人类社区时,需兼顾所有人的利益,而保护亚洲象的项目,就如同管理一个自然社区,只有兼顾大象与人类双方的利益,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监象员马大哥为提高村民参与防象工作的积极性,在村子组织防象会议,并在宣传活动中,通过设置抽奖、发放柴米油盐等方式,调动村民的热情。正是在监象员们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对防象工作愈发重视,愿意听从监象员的指挥。自去年至今,村子里再未发生大象伤人、致死事件。


这种兼顾村民利益、激发村民学习动力的工作方法,极具借鉴意义。当被问及如何有效防止被野象伤害时,马大哥直言:“最好的办法就是离远点。” 谈及防象措施,他对部分农户使用大型无人机向大象喷辣椒水、刺鼻农药的做法表示反对,认为“这些方法虽管用,但这种方式对大象不好”,同时他还强调,“大象造成损失,但还是要保护大象”,这也体现出他对人象和谐共处的深刻理解。


微信图片_20250710202119.jpg

亚洲象监测站外面的防象涂鸦|图源:来自Sheryl拍摄


事实上,缓解人象冲突的路径多元且立体。发展替代生计也是重要举措之一 。在大树脚村,亚洲象活动频繁,传统农作物种植常因大象取食而遭受严重损失。村民李大哥分享说,自己祖上世世代代都是种苞谷、水稻的。2015 年亚洲象大规模迁徙至此,李大哥的生活被彻底打乱。李大哥的农田在象群侵扰下损失惨重,连续几年的农作物被大象破坏,经济收入大幅下降。基于此,他选择改变耕作重心,投入了大量心思种植茶树。“大象它喜欢吃甘蔗啊这些甜的东西,茶叶这种它不吃的。”李大哥意识到必须寻找新的谋生方式,也就是 “替代生计” ——通过调整生产模式,在减少与象群冲突的同时保障经济收入。


微信图片_20250710202122.jpg

大树脚村的茶叶加工厂|图源:来自心怡拍摄


在大树脚村,村民杨大姐原本靠着种植苞谷、水稻、玉米、茶叶等作物维持生计。然而,随着 野生亚洲象频繁造访,她辛苦耕种的庄稼屡遭破坏,收成锐减,即便有赔偿也难以弥补损失。 困境之下,杨大姐转变思路,开了农家乐,不仅找到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在保护生态与谋求发展之间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正如杨大姐的调侃:“这里生态好,环境好,水好,人也好,大象来了,没收成喽,赔偿又低,开农家乐回回本喽。”  


一方面,农家乐食材多采用自家种植的茶叶、蔬菜,既推广了特色农产品,又形成了绿色生态产业链;另一方面,农家乐为游客提供了品尝象群栖息地农家菜、体验乡村生活的机会。杨大姐的农家乐与茶园不仅弥补了大象造成的损失,还为同样被大象折磨的苦不堪言的农户们树立了好的带头作用。


还有王大哥, 曾经和村里其他人一样,以种植庄稼为生,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起初,大象的到来也令他十分苦恼,庄稼损失惨重,也赚不到什么钱。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他发觉村民对化肥的需求日益增长。于是王大哥转变思路,凭借种植经验和对土壤、农作物的了解,逐步涉足化肥销售领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收入渠道,也为村民提供了便利。


微信图片_20250710202124.jpg

王大哥的化肥仓库|图源:来自Judy拍摄


由此可见,替代生计在缓解人象冲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人类与  亚洲象因资源竞争产生的矛盾, 同时保障村民收入。  


社区参与在缓解人象冲突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面临高成本和低回报等现实困难,但 是村民们依然展现出积极的态度,通过信息共享、防象措施建设与替代生计探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象冲突。这也为未来人象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面对人象冲突时,社区不是”受害者”而是”参与者”。只有通过更充分的参与、更完善的机制和更有力的支持,才能让大树脚村的未来更加多样,以及获得更多的选择。而这样的未来不止属于大树脚村,更是属于在亚洲象活动区域受到损失的所有社区。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