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慈善领域,如何让资源发挥更大效能?本文梳理了慈善事业的三种核心实践方式——慈善捐赠、慈善投资与战略慈善,揭示其背后的逻辑差异与适用场景。作者指出,慈善捐赠关注“购买服务”的即时价值,慈善投资聚焦机构能力的长期建设,战略慈善则强调与变革理论的深度绑定。三者并非互斥,而是互补的多元路径,关键在于资助者能否明确自身角色与目标。文章强调,建立内在一致的框架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推动慈善事业从单纯“给予”转向深度“改变”,从而实现真正有效的慈善。
战略慈善(strategic philanthropy)已成为有效慈善(effective philanthropy)的笼统表述。但我认为,慈善事业有三种核心方式,每种方式都可以行之有效。每种模式的执行逻辑截然不同,而认清这种区别对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方式一:慈善捐赠(Charitable giving)旨在“购买”非营利组织能够惠及受益方的项目执行。乔治·奥弗霍尔瑟(George Overholser)在《建设不等于购买》(Building Is Not Buying)中将其定义为典型的“买家”(buyer)行为。慈善捐赠者(charitable giver)主要关注项目执行的价值与资助规模的匹配度,而非基于非营利组织本身而关注其发展。
方式二:慈善投资(philanthropic investment),旨在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源,以增强其项目执行能力。正如《建设不等于购买》中定义的,这是典型的“建设者”(builder)行为。与营利性投资者类似,慈善投资者(philanthropic investor)主要关注的是项目执行能力的长期提升与改善,而非单纯的资助规模。
方式三:战略慈善(Strategic philanthropy),则旨在通过购买非营利组织的特定产品或服务,与其界定的变革理论(theory of change)形成战略协同,或投资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以实现该理论的成功。与那些为非营利组织提供资源以助其践行变革理论的慈善投资者和慈善捐赠者不同,战略慈善家(strategic philanthropists)主要关心的是他们自己的变革理论。
另一个区别在于,慈善捐赠者和慈善投资者虽与非营利组织建立交易关系,但并不寻求自身成为转型的推动者。
战略慈善家则与非营利组织一样,致力于成为转型的推动者。非营利组织直接执行项目,而战略慈善家则将项目执行外包。然而,正如将生产环节外包的营利性公司仍然“持有”(owns)其提供的产品一样,战略慈善家虽将项目执行外包,却依然“持有”其资助项目。
这三种方式均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如果没有慈善捐赠者,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慈善资金来源将不复存在;如果没有慈善投资者,非营利组织将无法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本;而战略慈善家的必要性在于,其能针对超越单一非营利组织能力范围的复杂社会问题,提供多维度解决方案。当然,这并非意味着捐赠者(donors)只能选择一种方式,捐赠者可以根据情况灵活选择慈善投资或慈善捐赠。但重要的是,捐赠者需要清楚自己所采取的方式,以便有效执行。此外,机构资助者必须认识到,战略慈善所需的技能(深入的问题领域专业知识)与慈善投资所需的技能(组织分析的专业知识)截然不同,工作人员很难同时精通这两个领域。重点在于建立参考框架,而非固守某种方法论的纯粹性。例如,如果你是慈善捐赠者,过分关注你“购买”项目执行服务的非营利组织CEO的薪酬是没有意义的——正如星巴克的顾客不会考虑星巴克CEO的薪资一样。慈善捐赠者只需关注项目执行价值与资助规模的匹配度,而不必在意该机构的组织属性。
另一方面,慈善投资者应高度关注受资助机构的高管薪酬管理及其他组织属性,因为这些因素关乎那些他们所支持机构的健康状况和增长潜力。
厘清慈善方式的差异至关重要,这能帮我们避免因不了解不同模式而起的争论。例如,关于“非限定性运营资助”(general operating support grants)与“限定性资助”(restricted grants)的价值之争长期存在。但当我们能清晰区分慈善投资方式与解决问题型的战略方式时,此类争论便迎刃而解。从核心来看,慈善投资模式旨在支持非营利机构本身,因此,对机构支持最为有效的“非限定性运营资助”往往成为默认选择。与此同时,战略慈善旨在按照慈善家自身的理念创造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当“非限定性运营资助”能最优推进其解决方案时,这种方式才会成为首选。
我深知自己的定义存在不足,也可能遗漏或混淆了这个复杂体系的某些要素。但我希望,这些界定能初步勾勒出构成社会部门的各类行动者的角色与责任。这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任何模型都难以完整描绘其全貌。然而,通过建立内部一致的参考框架,我们便能深入地探讨如何更好地践行“慈善艺术”——因为前文所述的每类参与者,对此问题的答案都大相径庭。
肖恩・斯坦纳德-斯托克顿(Sean Stannard-Stockton)是“战术慈善顾问公司”(Tactical Philanthropy Advisors)的首席执行官,这是一家为个人及家族慈善家提供服务的慈善咨询机构。肖恩是“战术慈善博客”(Tactical Philanthropyblog)的作者,并且每月为《慈善纪事报》(Chronicle of Philanthropy)撰写月度专栏。他还是世界经济论坛“慈善与社会投资委员会”的成员,其观点和见解曾受到《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的引用和报道。
来源:《斯坦福社会创新评论》英文网站2011年3月29日
原标题:The Three Core Approaches to Effective Philanthropy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