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1+1 | 深化社会工作技巧,助力专业成长——记溢彩星光社会工作实务学习小组(五)
作者:协作者
2025-05-06
23

2025年4月11日下午,“公益1+1”之溢彩星光社会工作实务系列学习小组第五节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展【点击查看合集:溢彩星光社会工作实务系列学习小组】。本次小组,是该系列小组的最后一节,继续由协作者学堂公益导师、高级社会工作师李涛老师带领,来自溢彩星光项目的13家公益组织的20名伙伴参与了此次小组。

image.png

协作者学堂公益李涛老师分享

小组开始,李涛老师先带领小组成员回顾了上节课的作业,接着重点介绍了社会工作基本技巧之自我认识和自我表白。“自我表白是分享对自我、他人、事件的感受与看法,绝非‘无话不谈’,必须是建设性的,是有目的的真诚表露。自我认识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需在人际互动中完成——不仅是自我觉察,更要通过与服务对象的交流实现双向了解。” 李涛老师介绍了将个人认知分为“公开区”(已知与隐藏的自我)与“未知区”(自我盲点与待发现的自我)的“心灵窗”工具,并邀请学员结合前面课程提到的陈阿姨案例进行分析。基于学员的分享,李涛老师总结指出自我表白的建设性作用包括加深自我了解、建立信任关系和营造开放氛围。社会工作者唯有真诚面对自我,才能在服务中做到:放下预设,不做“拯救者”,而是“同行者”,通过自我表露引导服务对象敞开心扉,在每一次服务反馈中扩大“公开区”,缩小“未知区”,最终实现“助人自助”的专业目标。

image.png

李涛老师向大家分享“自我认识”技巧

“自我认识最关键的技巧不仅是自我觉察,还需在人际互动当中去认识自我和他人,这就会涉及到社会工作的‘面谈’技巧,虽然个案中的‘面谈’和多群体互动式面谈有所不同,但面谈的技巧,无论是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都是需要掌握的。”李涛老师分享道。为了说明这一点,他举例一个社区工作者想要通过调节爱吵架的老人和邻居间的关系来帮助老人摆脱总和他人吵架却没有成功的案例。从这个案例中组员们很快发现了,社区工作者仅是在想方设法地去改善老人和邻居间的关系,而没有直接和老人面对面沟通,对老人的真实具体情况进行深度挖掘和探索,所以问题也没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案例的基础上,李涛老师借助对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的解析,一方面呈现了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互为主客体的现实,提醒组员在提供服务的时候,需要有“同行者”“陪伴者”的角色意识,另一方面则呈现了“面谈”在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基于此,围绕面谈的六个要素:目的、任务、问题、地点、过程、结论,李涛老师带领小组组员分组讨论面谈的六个要素间的关系,紧接着向大家介绍了社会工作面谈的类型。李涛老师指出,什么样的面谈类型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无论何种类型,我们都要和服务对象建立起融洽信任的默契关系。

image.png

组员互相讨论中

在了解完社会工作面谈的要素和类型之后,为更好地支持小组成员联合编写涵盖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入户工作指引,李涛老师请组员结合入户工作的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结束阶段,分组讨论并分享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注意事项。

image.png

准备阶段的小组在讨论中

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曹霏分享关于准备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在准备阶段,社会工作者需完成一系列关键任务。首先,对目标群体(如低保人员、独居老人等)进行细致摸排,统计户数和人数,并借助北京市救助精准系统等工具完善信息。其次,设计调研问卷,确保问题清晰易懂,涵盖健康、经济和家庭支持系统等方面。此外,对入户人员进行礼仪、沟通和风俗习惯的培训,并准备必要的入户物品,如工服、工牌、防护用品和政策单页等。最后,根据服务对象的作息时间安排入户时间,并考虑人员搭配以适应不同需求。”

李涛老师反馈强调了确定访问时间的重要性,指出应根据访问目的来安排时间,例如,如果目的是动员老人参加“饺子宴”活动,就应该在饭前进行动员,这样更能吸引人们的参与。此外,也肯定了小组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和听力状况这一多年实践得出的宝贵经验。

image.png

开始阶段的小组在讨论中

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赵云惠分享关于开始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开始阶段的核心任务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寒暄和问候,社会工作者介绍自己及机构信息,明确服务目的和范围。同时,观察服务对象的家庭环境、健康状况和精神状态,评估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面谈重点,确保面谈目标的明确性。”

李涛老师反馈指出,在开始阶段,风险预案的制定尤为重要,尤其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和安全风险。需要提前考虑如何预防和规避潜在风险,确保入户过程中不发生安全和健康问题。此外,卫生和感染控制措施,如佩戴口罩和脚套,以及入户前后健康监测,都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image.png

中间阶段的小组在讨论中

北京天泰社会工作事务所李雪分享关于中间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中间阶段是入户工作的核心部分,社会工作者需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观察家庭环境和陈设,通过气味判断卫生状况,访谈了解经济、健康和家庭支持系统,并结合观察和访谈发现隐性需求。同时,进行危机干预,澄清服务对象的感受和需求,避免偏见或误解,并与服务对象达成初步共识,制定下一步计划。”

李涛老师提醒,在面谈过程中,需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面谈内容。例如,若发现服务对象存在紧急健康或安全问题,应优先处理这些问题。根据轻重缓急处理需求,避免面谈内容过于发散。确保面谈内容集中在最重要的问题上,避免因跑题而影响面谈效率。

image.png

结束阶段的小组正在讨论中

雄安新区民联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心董珍惠分享了结束阶段应该进行的工作:“结束阶段的关键任务是总结面谈内容,确认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达成的共识,并反馈服务对象的参与情况。评估本次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后续跟进计划。同时,整理面谈记录、照片等资料,完善档案,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李涛老师总结指出,结束面谈时,应确保谈话内容适度开放,让服务对象对下次面谈充满期待。避免因谈话内容过多而导致服务对象疲劳或失去兴趣。此外,对服务对象的承诺必须兑现,确保专业服务的诚信和连续性。

image.png

溢彩星光伙伴社会工作实务学习结业合影留念

本节小组是溢彩星光社会工作实务系列学习小组的最后一节。李涛老师带领组员一起回顾出发时的期望,并为参加4次以上的组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在最后的总结环节,学员们用关键词表达了对整个课程的感受与收获。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韩明光“连接”来描述培训带来的资源共享和人际关系的拓展,认为通过培训结识了更多朋友和资源;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中心赵云惠认为“真诚”是培训的核心,无论是老师还是学员,都以真诚的态度分享经验和知识;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关爱中心杨俊娟感谢培训“解惑”,特别感谢李涛老师的分享,解答了她长期以来在实务中的困惑;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韩亚歆感谢“链接”带来的专业提升和团队力量,认为“公益1+1”这个平台和团队的支持让专业道路更加宽广;北京先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郭玉贵赞扬培训“精准剖析”了社会工作者的痛点,李涛老师和协作者团队的分析和建议既精准又贴合实际,引领大家不断前进;雄安新区民联社会工作志愿服务中心董珍惠认为培训中感受到的每一家机构和每一位小伙伴的专业精神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曹霏则认为培训“种下希望”,通过公益平台和协作支持,为整个行业和个人带来了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协作者学堂开展的此系列学习小组,社会组织的伙伴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也在情感上得到了支持和鼓励,找到了归属感和动力,对未来的社会工作充满希望,也期待在专业道路上继续前行,为行业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本次系列社会工作实务小组由泰康溢彩基金会委托协作者学堂开展,协作者学堂是协作者创建的“没有围墙”的社会工作社区教育项目,旨在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转化为社区可以理解的语言,并与实务行动更加紧密结合,为缺乏学习资源的边缘群体、公益组织提供支持。

自2020年9月8日启动以来,协作者学堂已围绕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能力,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提升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等专业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方法的能力,组织与行政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基于社会责任的研究能力等六大能力,采取小组学习、同伴讨论、专题工作坊、共创工作坊等多种形式,设计开发了21门课程,开展超过1500课时。形成了一是面向打工青年培育其成长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打工青年全日制班,二是面向有志于参与志愿服务的社区弱势群体培育其成长为具备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志愿者骨干,三是面向有志于投身公益而又缺乏资源的边缘青少年,以及缺少专业实践与认同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社会工作专业学习实践机会,培育其成为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质的专业人才,四是面向社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实务助力计划和社会工作领导力助力计划,以提升一线实务工作者的专业服务能力,并协助组织管理者建立专业管理体系。其中社会组织助力计划,目前已经开展了4期,包括受青岛民政系统委托,针对承接协同计划山东项目试点任务的胶州市12个镇街社工站的驻站社会工作者开展系列培训和督导(点击#协同计划赋能培训,可查看详细信息);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针对“公益1+1”之绿缘计划的17家在地公益组织开展了社会工作实务助力计划(点击#绿缘计划社会工作实务学习小组,可查看详细信息);受东城区妇联委托,面向东城区妇联社会组织之家和妇联干部开展了社会工作实务赋能工作坊(点击#东城区妇联社会组织之家社会工作实务赋能工作坊,可查看详细信息)。此次小组是实务助力计划的初级阶段学习,未来还将开展中级和高级实务进阶培训。(点击《协作者学堂 | 生命影响生命的社会工作教育实践》,了解更多学堂信息

image.png

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吴扬介绍中青的发展历程

本次小组学习活动的场地和会务事宜得到了北京中青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青)的大力支持。小组开始前,中青社工事务所主任吴扬向溢彩星光伙伴介绍机构基本情况。中青2015 年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发起成立,作为共青团中央首批全国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实训基地、北京市 5A 级社会组织,构建了 “服务 - 咨询 - 培训 - 研究” 一体化专业体系,深耕青年发展、社会救助、社区治理等领域。在政社协同方面,中心深度对接北京市民政局及西城、海淀等区县,运营街道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社区青年汇等民生项目,创新 “精准识别 + 资源链接” 服务模式,累计为 3000 余个低保家庭提供青少年成长帮扶。在东西部协作中,通过 “牵手计划” 对口内蒙古敖汉旗、山西灵丘县,打造 “困境青少年书信陪伴”“京蒙青少年交流营” 等品牌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其专业服务获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北京市优秀社工项目等荣誉,相关成果被《中国社会工作》收录,获新华网等媒体报道。溢彩星光的伙伴也参观中青运营的紫竹院街道中青社区青年汇。作为共青团基层服务阵地,该青年会 2016 年挂牌、2018 年建成,承载团中央青少年服务试点平台与暖心驿站功能,面向 6-35 岁青少年提供多元服务。

image.png

溢彩星光的伙伴在中青运营的紫竹院街道中青社区青年汇合影


作业回顾:社会工作者如何处理“难缠”的服务对象?

在第四节课中,李涛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求大家回顾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难缠”的服务对象,并分享自己的应对策略,以巩固专业关系的学习。通过对组员作业的案例汇总分析可见,“难缠”的服务对象普遍表现出以下特点:情绪激动、不配合、频繁抱怨甚至出现对抗行为。结合组员的作业经验,社会工作者有以下应对措施:

1. 运用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这是建立信任和有效沟通的基础。

2. 运用良好的沟通能力: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灵活调整沟通方式,有效传达信息。

3. 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在压力和冲突面前,能够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化的反应。

4. 掌握专业素养:按照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服务。

5. 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服务对象的多样化需求。

6. 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能够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避免职业倦怠。

7. 提升批判性思维:反思和质疑现有的做法,推动服务的改进和创新。

8. 加强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和其他专业人员协作,共同为服务对象提供支持。


协作者学堂是协作者在2020年发起的扎根社区的社会工作教育项目,为有志于投身公益而缺乏学习资源与机会的打工青年提供社会工作赋能。经过三年多的试验,协作者学堂目前已开发了21门课程,正逐步开放给社会组织,包括面向社会组织实务工作者开展社会工作实务能力培养计划,面向社会组织管理骨干开展社会工作领导力培养计划,以协助社会组织建立可持续的专业服务体系。


让爱长长久久,感谢每一位“协作者之友”,一路同行,协作者期待更多人加入“协作者之友”月捐计划,成为协作者的支持者和建设者,成为助人自助的典范。

image.png

image.png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