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COP16 | 当你决定去卡利——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篇
作者:GHub
2025-02-27
128


在“卡利”系列文章的首篇,我们主要介绍了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第二十六次会议(SBSTTA-26)对于监测框架议题的讨论过程及建议文本,集中关注各缔约方对监测框架指标体系的分歧,包括标题指标等的使用,二元指标及问题清单,如何支持发展中国家使用指标等问题。同时根据相关要求,SBSTTA要向SBI进一步报告关于规划、监测、审查和报告问题的讨论结果(点击阅读:迈向COP16 | 当你决定去卡利——监测框架篇)。故此,本篇将延续第一篇“监测框架”的大主题,将目光转向执行问题附属机构第四次会议(SBI-4),对于事项2“审查执行情况”以及事项3“关于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议题”的问题背景、商讨进程及建议文本一一进行解释(文本重点已划好)。

欢迎各位专家与伙伴与我们多交流探讨,批评指正 nature@ghub.org

1,什么是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

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主要是从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以循环往复的“指导—执行—反馈—调节”从而不断推进相关计划的完善及实际落地。而由于全球国家相关能力具有差异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不同的诉求,前者要求不断增加履约透明度,后者则希望履约保留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国情。因而,在COP15 第15/6号决议中,采用了一种多层面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的办法[1]:

  • 在规划方面,要求缔约方在COP16前根据指导意见修订和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NBSAP),使之符合《昆蒙框架》及其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无法提交的,要按照附件一所载的报告模板酌情通报体现GBF所有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的那些国家目标,在COP16之前拟定后单独呈件。
  • 在报告方面,规定缔约方于2026年2月及2029年6月前提交第七、八次国家报告,并在报告中包含标题指标及其他指标。与此同时,在国家报告中使用标题指标并回答是/否问题,作为补充,可酌情任选组成指标和补充指标以及国家指标。
  • 在审查方面,确定在COP16及之后的每届会议上审议NBSAP,在COP17以及COP19上进行对GBF集体执行进度的全球审查,并决定继续推进多种审查工具的开发,包括自愿同行审查、资源国别审查论坛、非国家行为体承诺跟踪机制等。其中,其要求SBSTTA-25就全球审查流程的相关科技投入提供咨询意见,供SBI审议,还授权SBI为全球审查制定具体程序,包括使用指标的程序,并拟定审查报告,供COP16审议。

SBSTTA-25的事项3对全球审查的拟议具体流程及其科技和工艺投入进行审议并提供相关建议,最终通过《指导<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集体执行进度全球审查的科学、技术和工艺投入》(CBD/SBSTTA/REC/25/2),建议COP16 [2]:

  • 决定《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集体执行进度全球审查将是一个包括几项要素的进程,包括一份全球报告,其主要重点是评估执行《框架》的进展情况,其结构将包括以下要素:关于报告和《框架》的介绍;(b)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和趋势的简要科技综合;(c)对执行《框架》集体进度的审查,包括逐项目标地评估实现23项目标、2030年使命和《框架》的其他要素(包括C、I、J和K节)的进展情况;(d)关于提供符合《框架》的执行手段的专门一节;(e) 分析实现《框架》和2050年愿景总目标的进展情况;
  • 决定编写全球报告时应参考以下信息来源:(a)作为其主要来源,根据《公约》第26条和2022年12月19日第15/6号决定提交的国家报告,包括标题指标;(b) 根据第15/6号决定第15段,对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以及国家目标中的信息进行的全球分析;(c) 过往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和过往两版《地方生物多样性展望》;(d)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与政策平台的评估,经政府间审评的其他相关科学评估和报告,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科学评估和报告;(e)经执行问题附属机构审评的关于执行手段的报告,包括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关于全球环境基金信托基金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进展情况的报告;(f) 经科技同行评议的其他相关文献、相关数据库;(g)非国家行为体对《框架》的承诺的信息,包括关于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妇女和青年贡献的分类信息;(h) 来自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和其他相关多边环境协定、国际组织和进程的相关信息;(i)在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下获得的相关传统知识、创新、做法和技术;
  • 决定设立一个特设科学技术咨询小组,负责编写全球实施《全球框架》集体进展报告,其任期至缔约方会议第十七届会议,为编写全球集体进展报告提供科学、技术和工艺建议,包括关于传统知识的建议。

虽然以上通过了文本内容,但SBSTTA-25仍有许多细节并未达成一致,在通过的建议文本中以括号形式保留分歧,等待后续会议进一步审议。因此,根据要求,SBI-4主要是在SBSTTA-25及SBSTTA-26对监测框架及其指标审议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商讨,试行不限成员名额自愿国家审查论坛的运作方式并提交一份建议给COP16,编写一项关于“昆蒙框架”执行进度全球审查程序的建议,并审查及确定第七次和第八次国家报告的更新模版,在线报告工具以及开发在线决定跟踪工具等信息。其会议的主要讨论集中在事项1“审查执行情况:制定国家目标和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的进度”以及事项3“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中。

2,SBI-4相关议程回顾

在SBI-4中,关于规划、监测、审查和报告问题集中在事项2和3中,以下将分别介绍。

SBI-4 事项2:审查执行情况:制定国家目标和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的进度。

事项2 的审查执行情况中,SBI主要负责审议缔约方根据要求后修订或更新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或是按照报告模版拟定的单独呈件,以及秘书处编写的关于《公约》第8(j)条和相关条款多年期的工作方案执行情况报告。

会议中,缔约方代表主要就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实施手段与其面临挑战不符、更新或修订以及及时提交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的必要性等问题有所分歧,最终在进行修改后于5月29日通过了最终建议(CBD/SBI/REC/4/1),主要内容包括SBI应:

  • 敦促各缔约方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第6条修订或更新其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根据2022年12月19日第15/6号决定第5段要求,将“昆蒙框架”C部分考虑在内;
  • 鼓励各缔约方根据国情、优先事项和能力,努力采取全政府和全社会的办法,通过提高对不同部门和政策进程修订或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进程的认识,特别是在各部委、国家以下各级政府、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妇女、青年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包括私营部门等之间提高主流化和一致性;
  • 敦促各缔约方在COP16之前提交经修订或更新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包括反映《框架》所有目标和指标的国家指标,对于无法做到的缔约方,根据第15/6号决定第7段要求,酌情在COP16之前将其国家指标作为单独呈件提交;
  • 强调缔约方应按照第15/6号决定附件一提供的模板并使用《公约》在线报告工具提交其国家目标;
  • 确认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的修订或更新取决于提供充分、充分、可预测和可利用的执行手段,包括财政资源、能力建设和发展、科技合作和技术转让,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

SBI -4事项3: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

会期中5月21、22、24、26、28日的议程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代表们争论也很多。诸多代表支持区域和次区域对话,强调了全球审查的重要性并讨论了相关程序,对非国家行为体所做承诺的信息及报告流程表示进一步完善,并建议修改国家报告模版。代表们还对审查工具,如非国家行为报告其自愿承诺的程序等进行重点讨论。但在5月29日,最终还是通过了阶段性文件(CBD/SBI/REC/4/2)。SBI在国家报告模版、全球审查内容及其进程、为编写全球报告设立AHTEG,及SBSTTA、SBI和IPBES相关的审查工作等对COP16提出了建议,主要包括[3]:

  • 注意到或强调缔约方实施强化的多层面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方法有助于有效执行《公约》及其议定书和《框架》;
  • 认识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与政策平台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贡献,以及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在审查上述机构的结论方面的作用;
  • 认可附件一所载用于编制第七次和第八次国家报告的国家报告模板的修订;
  • 决定缔约方大会第十七届会议对《框架》的集体执行进度进行的全球审查最终将在会议作出一项或多项决定,包括酌情提出任何建议,以应对集体执行进度中的挑战,包括实施手段,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手段,以期实现《框架》的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
  • 全球审查将主要基于国家报告、《框架》集体执行进度全球报告,且决定全球审查将是一个由缔约方主导的进程,并由SBI提供指导;
  • 决定全球报告将主要侧重于评估框架的集体执行进度,并包括以下结构性要素:(a)报告和框架的介绍;(b)生物多样性现状和趋势的简明科技综述;(c)审查执行《框架》的集体执行进度,包括对实现 23 项具体目标、2030 年任务和《框架》其他内容(包括 C、I、J 和 K 部分)的进展情况进行逐项评估;(d)专设一节,介绍与《框架》相一致的实施手段;(e)对实现《框架》和2050 年远景规划目标的进展情况进行分析;
  • 决定在编写全球报告时利用国家报告等信息源:(a)根据《公约》第 26 条和第 15/6 号决定提交的国家报告作为其主要来源;(b) 根据第 15/6 号决定第 15 段提供的对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及国家目标中的信息进行的全球分析;(c)迄今已发表的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和两版《地方生物多样性展望》;(d)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与政策平台的评估以及其他相关的政府间审查的科学评估和报告、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和报告;(e)执行问题附属机构审查的关于履行手段的报告,包括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关于全球环境基金信托基金和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进展情况的报告;(f) 来自生物多样性相关公约和其他相关多边环境协定的秘书处、国际组织和进程的相关信息,包括根据相关公约提交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报告;(g)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在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获得的相关传统知识、创新、 做法和技术;
  • 决定设立一个特设科学和技术咨询小组,负责编写《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集体执行进度全球报告,该小组的任务有时限,直至缔约方大会第十七届会议,其职权范围载于本决定附件四,该小组将提供科学、技术和工艺建议,包括关于传统知识的建议,以便在上一段所述来源的基础上编写全球报告。
  • 还决定负责编写《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集体执行进度全球审查的特设科学和技术咨询小组将向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报告并支持其工作,向执行问题附属机构提供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意见,以指导全球审查工作;
  • 决定在把全球报告提交缔约方大会之前,将把其提供给科学、技术和工艺咨询附属机构和执行问题附属机构进行同行评议和审查。
  • 强调全球报告应利用缔约方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经同行评议的现有最佳科学、技术和工艺信息,以及在土著人民和当地社区自由、事先和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获得的传统知识;
  • 强调在编写全球报告的所有阶段都必须确保平衡、透明和包容;


除了上述通过的内容,括号中待下次审议的内容包括对不限成员名额自愿审查论坛及其运作方式、非国家行为体所做承诺、全球审查咨询委员会职权范围、是否在国家报告中使用标题指标、二元指标、组成指标及补充指标、是否特别提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展中国家以及小岛屿发展中国面临的挑战等。这些括号内容将提交至COP16进一步审议。

总结

综上,SBI-4从执行角度对指标的运用、国家报告模板以及全球审查流程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讨论,并且相比于监测框架议题以及随后介绍的资金机制议题来说,形成了最终的建议文本,尤其在国家报告以及集体执行进度报告方面达成了一致。

综合整个监测框架问题来看,无论是SBSTTA-26的事项3“GBF的监测框架”,还是SBI-4的事项2“审查执行情况”以及事项3“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取得的进展,可以看出代表们在GBF“执行—反馈”环节的认知统一,尤其在建议文本中反复强调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差异性能力的考虑,相比于SBSTTA-25通过的建议文本有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其通过商定指标内容,重申提交经修改或更新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的目标,规范全球审查流程,对全球报告结构的具体化,扩充全球报告的信息来源以及明确特设科学和技术咨询小组的职权范围,尝试推动更好GBF集体执行进展的反馈,从而为落实GBF并取得积极成效提供保障。

但是监测框架的效力来自于指标体系的完善以及具体的执行情况,而目前来看,缔约方代表及利益团体等在诸多细节上仍有较多的不一致。留给COP16商定的文本仍占多数,因此也可以推测出未来COP16日程的紧凑以及审定任务的繁重。在下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本次会议谈判最为艰难的议题之一“资金调动和财务机制”,进一步了解资源调动战略、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等具体问题。欢迎各位专家与伙伴与我们多交流探讨,批评指正nature@ghub.org.



感谢项目顾问盛学敏的贡献

封面图:IISD

参考文献:

[1] COP15:《15/6. 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

[2] SBSTTA-25:《25/2. 指导<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集体执行进度全球审查的科技和工艺投入》

[3] SBI-4:《4.2 规划、监测、报告和审查机制》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