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公益节|如果您是他们,能继续生活吗?
作者:协作者
2024-10-15
99

有这样一群流动儿童,他们大部分居住在城市的边缘社区,周围的高楼大厦离他们是那么近,又那么远。他们生活的家庭,往往要么只有妈妈,要么只有爸爸,或者既没有爸爸也没有妈妈,只有奶奶爷爷;家里的人多是打零工、收废品……通常收入很低;或者家里有人有病需要长期持续治疗;或者因突发的意外情况等原因而使得儿童陷入生存、安全和发展的困境中。

协作者作为最早服务流动人口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自2006年起,持续开展流动书桌助学计划,针对上述困境流动儿童开展救助服务。2024年3月23日,协作者云社工发布《流动书桌助学计划 | 为200余名困境流动儿童寻找助学资助人》。至此,有无数热心人士和团体加入到救助这一群体的行动中。自2024年初到10月9日,北京、南京、珠海、青岛、江西协作者的社会工作者们携手59名资助人、志愿者走访188名困境儿童,近距离的感受他们面对生活现状的力量、听见他们需要的心声,看到他们的需求。

单亲妈妈撑起一个家

小玲,就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离异,妈妈靠捡废品抚养小玲和小玲的四个兄弟姐妹。小玲的二姐目前在读技校,一到周末和假期二姐都会去打工挣学费和生活费,二姐在墙上写下激励自己的话“踮脚够不到的东西,何尝不试着跳起来够”。小玲的大哥初中毕业还没有找到学校,前几天给人扛水泥胳膊烧伤了。而小玲的二哥目前小学在读,小玲是最小的。日常小玲妈妈会从菜市场捡些菜叶做成咸菜,妈妈说:“家里从来没有买过菜。家里养的下蛋鸡是孩子们唯一的营养来源。现在也不敢想什么期望了。把孩子们拉扯大就由他们自己吧。”

bb066da803068692836f9c82a6e37e5e.png

返乡上学,依然笑对生活

小林,14岁,一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孩子,他的生活并不平凡。小林爸爸,小时候患上脊椎侧弯和脊髓空洞;目前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小林的爸爸曾经是一位北京某民办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师,2020年由于疫情和学校关闭等原因,带着小林回到老家,现在主要依靠低保和残保维持生计。小林2024年秋季学期前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2024年秋季进入普通学校的班级读二年级。他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随着旋律翩翩起舞,沉浸在节奏的律动之中。兴致来时,他还会将手中的笔想象成麦克风,放声高歌。

由于小林一家返回老家河北,协作者社会工作者携同志愿者李鑫潼通过网络视频了解了小林一家的近况。李鑫潼通过线上,也看到小林一家的力量,她分享道:“小林爸爸非常朴实,依靠自己的劳动和付出陪伴着小林成长,他有很多的不容易,却依旧还在坚持着,希望帮助小林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小林患有唐氏综合征),帮助他走入同龄人的世界。我想要帮助他们,那种由衷的心疼,我想我可以我能做更多,我鼓励自己说,要加油,和小林爸爸,小林一起加油!“在访谈后,她链接资源为小林家捐赠动态血糖监测设备。


630b6cd8e3ad4d900095cb1f9fa6f532.jpg


用生命影响生命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协作者走访、救助的这些困境流动儿童,没有被困难打倒,依然努力地生活。

小夏(化名),14岁,刚中考完,她曾经有个哥哥,患有癫痫,19岁的时候坠楼去世。姐姐目前在广州上班。弟弟今年12岁,患有癫痫、多动症、自闭症,妈妈照顾弟弟没有工作。小夏的爸爸是泥工,有时候会去工地里干活,工作有一天没一天。

在交谈中,来自四川传媒学院返乡大学生钟雨晴感受到小夏母亲的疲惫和无奈,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坚定和对女儿的期待。面对儿子这样的情况(儿子患有癫痫、多动症、自闭症),他们没有选择放弃,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他们没有选择退缩,面对要照顾儿子,他们没有办法去干活拿到可观的收入,但他们依然坚持着。他们用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我,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条件的爱。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有着最平凡的伟大,困境之中,他们选择用坚持和爱铺就孩子前行的路,用信念点亮希望的灯塔。


18ffb8a1a110a7e13813e0cbe498eb53.jpg


为他们注入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虽然他们努力的生活,但他们仍身处困境,他们大多没有专用的学习书桌,他们也缺乏健康的意识和资源;面对现在的困境,快点长大努力挣钱是他们的目标,但在成长和生活的道路上仍需要来自您的支持和关爱。他们和家人需要:

1、教育资源:目前协作者在腾讯公益上线“流动书桌助学计划”众筹项目还在进行,支持困境儿童有学可上,你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支持他们继续上学。

64dbae5c017a8221e631518295836f8d.png

扫码直接捐赠

2、医疗健康资源: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义诊/体检服务,儿童的口腔、视力等单科检查,家长的全面体检,以及提供血糖仪、电子血压计等健康设备。

3、陪伴服务:为困境儿童提供医学、心理、运动、学习等相关的陪伴服务,结合自身特长,回应困境儿童服务需求,在协作者社会工作者的督导和支持下,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每周定期为儿童开展陪伴服务,需相对稳定地服务一年以上(至少6个月)。

4、政策解读:结合困境家庭的需求,为家长开展权益保护、教育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培训。


如果您有意愿为困境儿童助力,请与我们联系。

北京协作者:刘文静 010-64062702  15311557894(微信同号)

南京协作者:闫世琼 18061696726  17714419259(微信同号)

珠海协作者:李娇咏   15919153630(微信同号)

青岛协作者:车晓琳   15318875485

江西协作者:袁晶     18179032637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