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去过杭州的融爱星面馆,或许店里一些腼腆的服务员会令你印象深刻。这其实是海亮集团专门为容纳心智障碍人士就业而创立的餐饮品牌。
小傅是面馆里的“劳模”,也是一名孤独症青年,除了服务堂食的顾客,他现在也是外卖骑手的好伙伴。小傅打包外卖又快又好,面汤不会外洒,还会工整地贴好食安封签。这背后,是饿了么与爱德基金会共同打造的“筑梦餐厅”项目,该项目会给予容纳残疾人就业的餐厅一系列提升外卖运营能力的扶持政策。在发现外卖可以为残疾人创造就业岗位后,“筑梦餐厅”项目又和浙江省海亮融爱心智障碍人士就业服务中心一起打造了首个外卖打包员岗位的培训课程,确保了“小傅们”掌握这项新的职业技能。
01“筑梦餐厅”项目的产生,缘于饿了么近年来公益领域坚定的创新实践。
“对于企业而言,传统直接的做公益方式就是捐钱,”饿了么公益事业部总经理徐昕哲表示,“但对于一个拥有数字化能力,而且连接大量商家、用户以及生态伙伴的外卖平台,我们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创新要求。”
以“筑梦餐厅”为例,它的资金来源是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的饿了么“爱心吃货豆”项目,除了联合基金会的公益资金支持,饿了么还以专业能力通过项目向餐厅输出一对一外卖培训等“授之以渔”的支持。“筑梦餐厅”不是一个现成的公益项目,而是饿了么在运营中发现公益需求后,携手生态伙伴爱德基金会共同完成的一项公益创新。徐昕哲表示,公益其实是一项非常性感的事业,饿了么努力从三个维度来让它变得更有魅力——
而这些都离不开数字化能力的建设,才能连接广泛的社会资源的同时,输出内生性的动力。
02 将爱融入一日三餐:建设基座破解公益难题
“筑梦餐厅”能够快速落地,得益于饿了么已经成熟运营的“爱心吃货豆”项目,该项目上线于去年阿里巴巴95公益周期期间,用户可用点餐获得的吃货豆随手支持社区公益项目。一年以来,已有超18万人次参与,累计投入吃货豆达4000万,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残疾人就业以及社区困难老人提供帮助。数字化的优势意味着透明,用户可以通过“我的公益”,查看自己对所有项目的助力证书和公益足迹。
而为商家连接公益的“爱心商家”项目,则已运营了更长时间,饿了么平台的商家以门店为单位在后台报名后,每完成一笔外卖订单都会向指定的公益项目捐赠一笔善款。这个交易捐模式具有透明、可追溯的优势,令线下数百万家的餐饮商家参与公益也变得轻松而简单。9月3日,饿了么宣布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零售品牌也加入到了“爱心商家”的行列。截至目前,饿了么“爱心商家”模式支持参与的商家已超20万,筹集善款超过1700万元。其中,通过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的爱加餐项目,为儿童提供了超过21万份营养加餐,惠及6省9市10县(市、区),并为109所学校配备了爱心厨房设备,受益学生超6.4万人次。这种“下单即公益”“随手做公益”的公益模式,不仅激发了参与者的公益热情,更为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一笔善款如何能产生最大的社会效应?不仅是善款本身的合理化使用,更是其引发的善意回响。当参与公益随着每笔订单被融入一日三餐,善意也会更多地萌芽。在一次饿了么组织的“爱加餐”公益探访时,张亮麻辣烫云南分公司总经理张伟发现,云南广南县兔乡大里夺小学的食堂餐桌数量不够,于是自发又为学校捐赠了26套餐桌,与学校师生结成了非常美好的友谊。
饿了么员工也延续阿里“公益3小时”的理念,通过自发成立公益幸福团的方式参与公益,比如22年10月成立的“筑梦手语课堂”幸福团,以学习手语的方式支持听障餐厅的创业,参与人数已超过6000,并组建了帮助社区手语咖啡店的志愿者小组。
饿了么还建立了“社区侠”骑手公益激励体系,数字化保障下,这一制度令公益行为可量化、可追溯、可激励。饿了么一年投入数百万元,通过荣誉激励、物质激励和发展激励三大配套,回应每一份来自骑手的善意。根据统计,“社区侠”们一年的公益行为达43万次。
随着数字化公益基座的建成,饿了么的公益募集能力趋于成熟,但又面临起“做减法”的难题,公益的领域十分宽广,饿了么应该如何让自身更专注?
03 找到社区场景:让公益服务出现在身边
经过调研,饿了么将社区公益确立为工作重点,因为社区是组成城市美好生活的核心单元,而饿了么还拥有“社区侠”这支具有社区服务能力的骑手力量。而社区中最主要的弱势群体,老人、儿童和残疾人成为了重点服务对象。
除了上文提到帮助社区残疾人就业的“筑梦餐厅”项目,饿了么针对社区儿童的心理健康,与乐扬公益合作了“e起未爱”计划。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骑手也参与到了对于儿童的守护中来。骑手可以通过送餐使用的蜂鸟App内自学“社区守护侠”课程,一旦在送餐的场景中,发现有无人看护的儿童,或者儿童身上有严重伤痕的情况,都可以通过App一键上报,后续由乐扬公益跟进处理。
目前,“e起未爱”计划围绕社区建设,在上海普陀区已开设了8个“未爱小屋·蓝e站”,提供未成年人心理关爱课程807人次,正向养育家长课6083人次。项目还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提供亲子关系辅导课程及夏令营,帮助他们的家庭融入城市美好生活。
“e起未爱”计划搭建了线上的数字平台,引入了平台的商家和伙伴加入。经过平台认证的“未爱先锋品牌”,可以在线上自主发起针对儿童的关爱和实践类公益活动,家长也可以基于位置就近线上报名,在社区内享受公益服务。比如小杨生煎的“一日店长”职业体验类活动就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欢迎。
04 让公益引领创新:给美好生活更多可能性
社区老人最关注的民生服务毫无疑问是用餐,老年人如何在居家养老中享受好的用餐服务是始终困扰社区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因为其涉及到政企合作,以及多方社会力量的协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97亿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约2.17亿人。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扩大,政策层面也将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一项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具体举措。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解决“急难愁盼”的第一条就是扩大老年助餐服务。饿了么3年前就曾与上海的长风街道合作,以组建助老送餐队的志愿模式为高龄老人送餐,累计送餐超过3万单,该模式在北京、长沙、杭州等地也陆续复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模式缺点开始显现,因为没有数字化,每天的送餐信息需要人工采集,骑手没法使用送餐软件的导航功能,导致送餐效率不高,而且老人要修改订单信息也十分麻烦。
随着饿了么公益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徐昕哲开始推动运用数字能力来解决老年助餐服务的难题。在上海普陀区民政局的统筹下,饿了么与乐扬公益的加入创新攻坚,探索出了全国首个老年助餐“政府+企业+公益”的合作样本。
饿了么的物流配送系统与由乐扬公益开发的“长者助餐”小程序对接后,老人可以自己或者委托子女在小程序上按周期订餐,骑手每天通过蜂鸟App接单后配送,这样高效地覆盖了普陀区所有需要送餐上门服务的困难老人。
饿了么还根据老年餐“单点取,多点送”的特点,量身定制了物流配送策略,通过数字化手段降低配送的成本,也不影响骑手的收入。在助餐筹资方面,也通过数字化实现了“政府补贴+公益资金”的多元化模式,确保其可以长期健康运营。徐昕哲透露,饿了么正在与公益基金探索合作,通过“爱心商家”项目发起老年助餐服务的助老基金,在更多地区帮助困难老人。通过饿了么公益的数字化创新,蕴育出了超越公益本身的老年助餐“普陀模式”。这一模式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被认为具有很大的复制潜力。饿了么也在内部组建了包含近10个部门的老年助餐服务专项小组,与多个城市的民政部门开启了合作。始于公益,蜕变于数字化,最终形成多方共建的一整套解决方案,饿了么让公益成为了助力破解社会难题的催化剂。徐昕哲认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字化创新,将是饿了么公益的使命,“饿了么将长期专注社区数字公益 的探索,持续提升对弱势群体的生活服务能力,给未来的美好生活带去更大的想象力。”
“筑梦餐厅”项目的产生,缘于饿了么近年来公益领域坚定的创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