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本土公益行业自律发展脉络
来源:方德瑞信CAFP
作者:方德瑞信
2024-07-03
348


编者按


近年,中国公益行业时而面临舆情大考,其中不乏对行业伦理自律认知的缺失。在此,我们梳理了中国公益行业伦理自律发展的历史脉络,通过脉络中的时间节点和里程碑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公益慈善自律工作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物与组织,这一脉络展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当代公益行业从起步到逐渐规范化的发展轨迹。每一个承载着关键成果的里程碑,离不开一批批中国公益人锲而不舍的努力,重要的推动者非常关键,而依托怎样的主体或形式来开展具体工作则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契机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在此其中,信息公开、自发联合、社会公开评价等策略选择都有所践行。之所以能形成一个个的里程碑,离不开这些具体的组织和人所推动的阶段性成果在一定范围内的应用或普及。



公益筹款仅代表慈善事业中的一个环节或一部分,公益慈善事业在更为宏大的社会叙事中或引人瞩目或默默无闻,它的行业联合工作取决于时代、环境、主体意志与能力等诸多因素,自律的自觉与联合既依赖于时代担当者的顺势而为,更取决于对共同价值的坚守和传承。



2024年5月,由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提议,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深圳市阿斯度社会组织自律服务中心、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等行业组织联合发起“共建卓越·公益筹款伦理自律行动”。“行动”期待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尽吾辈所能,推动以筹款伦理为切入点的行业自律走向更符合时代需求的行动层面,促进公益实践工作遵从更高的、具备共识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标准。“行动”将在凝聚多方共建、支持认知和实践水平提升、促进他律与自律互动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以令追求卓越者得到鼓舞,使公益慈善的价值本源得以长久彰显。




公益行业伦理自律发展脉络



20世纪八十年代   公益行业的兴起


改革开放为中国基金会发展提供了契机,众多国字头基金会以及地方基金会在这个阶段成立。


1981-1989是中国基金会发展“初创期”,此时的基金会在中国是新生事物,尤其是一些民间基金会基本处于“自由生长”蓬勃无序的阶段,因此也出现“乱象”丛生的情况。直至两部行政法规的出台,使得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中国基金会的发展和管理开始有法可依。



1981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全国性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



1988年


国务院公布《基金会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中国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行政法规。



1989年

国务院出台《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关键成果


法律法规的初步建立,为公益组织提供了合法的运行框架。



关键人物


相关政府部门与公益领域的开创者。



1990-1995年   松散活动期



1990-1995,受当时环境所限,各基金会之间的联合不是依托某个实体性的组织,而更多呈现为松散的组织间交流。通过交流活动,基金会行业逐渐形成分享、学习的气氛,“联合”和“自律”的思想得到逐步培育和激发。



1990年


第一次中国民间基金会会议召开。



1993年


第二次中国民间基金会会议召开。



关键成果


这两次会议不仅是中国公益人对行业发展的探索,也为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供了平台。



关键人物


公益行业的早期推动者,包括13家全国性基金会及民政部社团司、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管理司等参与方。



1994年


中华基金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关键成果


筹委会旨在开展公信力系统、自律和社会监督方面的系列工作,但最终未能正式注册。



关键人物


十余家全国性基金会领导及倡议者。



1998年-2004年   松散联合期



1998年爆发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抗洪救灾”推动慈善捐赠取得历史性突破,影响了政策环境的改善,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契机。基金会的三重管理简化为双重管理,同年发布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一年是中国社会组织法律建设之年,也是社团清理整顿之年。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在公益行业早期推动者的努力之下,基金会联合逐步扩大到整个非营利部门,旨在推动基金会和整个非营利部门的自律与发展。



1998年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步入法治轨道。



1998年


中国基金会与NPO信息网(简称“NPO信息网”)成立,致力于基金会与非营利组织间的信息交流与行业公信力建设。



19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施行。



2001年


● 北京恩玖信息咨询中心工商注册成立;


● 中国NGO国际扶贫会议发表《中国NGO反贫困北京宣言》,鲜明提出“不滥用社会信任和志愿,坚持公开化,提高透明度” “逐步形成行业文化与行为准则,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实施自我治理,维护行业尊严”等诚信行动纲领;


● 首届NPO自律论坛召开,恩玖中心提出NPO七条自律准则(后完善为九条)。



2002年


中国NPO诚信国际研讨会召开。



2003年


● 《中国NPO诚信发展报告》发布;


● 中华慈善总会代表团于2000年访美,就非营利组织诚信等话题与美国同行进行深入讨论,商定引进全套NPO诚信系列培训课程,并在回国后推进本土化开发。2003年,恩玖中心与麦克里兰基金会合作的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培训落地。意味着从对NPO诚信的探讨和关注,转向诚信建设的具体实施推动;


● 《中国非营利组织(NPO)公信力标准》讨论稿发布;


● 《中国非营利组织(NPO)诚信和行业自律呼吁书》发布。



关键成果


酝酿中国NPO的自律准则,NPO行业内对于自律的认知已经达成某种共识,即“非营利组织必须自律”。



关键人物


商玉生、朱传一、阎明复、徐永光、何道峰等。



2004年


国务院颁布《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基金会依法开展信息公开。



2005-2015年   多元联合期



2008年汶川地震催生社会组织总量急剧上升,公益行业规模快速壮大。2011年“郭美美事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引爆了民众长久以来的不信任情绪,使得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各类慈善机构透明度和公信力问题再次成为公众焦点。很多公益同仁意识到推动整个行业的伦理自律发展和进步才是长远之策。



2005年


首届“中华慈善大会”召开,会议商讨开展中国NPO自律行动。



2006年


“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行动”的发起。



关键成果


自律行动旨在建立自律准则,加强行业的行为规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机构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三家机构共同发起,并委托恩玖中心作为执行机构。



2008年


《中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自律准则》向社会发布。



2009年


● 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形式注册成功;


●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自律宣言》在第一届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上发布;


●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依据行业发展状况设计了《中国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估体系》,并依据该体系自2009年起连续6年发布《中国慈善透明年度报告》;


● USDO自律吧成立,通过了《USDO自律准则》和《USDO规则》。



关键成果


USDO是由全国100多家公益机构共同发起的开放社区和沟通平台,其所有成员机构通过签署遵守《USDO自律准则》,共同促进行业自律、提升行业公信力。



关键机构


USDO自律吧在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等多家机构支持下开展行动。



2012年


2012年中基透明指数(FTI)发布,随后几乎逐年更新迭代。



关键成果


进一步提升基金会信息披露的专业性和标准化。



关键机构


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



2013年


USDO自律吧推出“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GTI)”及相关研究报告,其研究对象主要是民间草根公益组织。



关键成果


推动了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的提升,2015年报告涵盖机构达1738家。



关键机构


指数得到了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北京恩玖非营利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委托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和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开发。




2015年至今   精细化演进期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革新浪潮,以商业互联网平台为代表的商业与技术力量,在急速推进中国公益慈善筹款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整个公益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201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并于2023年修订。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静安区方德瑞信的前身(公益筹款人联盟项目组)加入《国际筹款伦理准则》的倡议组织,并发布了第一份筹款伦理倡议。



2017年


上海静安区方德瑞信社会公益创新发展中心注册成立,定位为公益筹款行业倡导与培育组织。



2018年


《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行为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



2019年


《中国公益慈善筹款伦理行为实操指引手册》发布,并于2022年修订。同年,腾讯公益联合静安区方德瑞信与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推出《99公益日透明守信共建公约》。



2024年

《慈善筹款伦理实践研究》一书正式出版。



关键成果


推动中国公益行业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了国内筹款活动的伦理水平;提出中国本土版的筹款伦理准则,并持续通过知识生产、行业培训等形式引领相关伦理工作建设。



关键机构


静安区方德瑞信、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等主要伦理研究和知识生产组织,并获得来自南都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等资助方的支持。



本文的梳理主要基于行业书籍、材料及网络搜索等形式,由于时间跨度较大难以确保所有信息的完整和准确,期待行业伙伴的关注和指正。向以上每一个里程碑背后的人致敬,感谢你们所作出的努力和坚守。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