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资讯 > 资讯详情
应对气候变化 莫要推卸责任


领域
环境保护
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主题反映了当前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南北极冰川融化、小岛屿遭淹没、热浪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人们普遍希望,世界各国在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达成一份有实质内容的协议,行动起来共同应对气候挑战。而谈判取得成果的关键,是少数发达国家不要推卸责任,率先进行减排。
然而,“杂音”却不时传来。在正于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今年第二次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气候变化问题副特使乔纳森·潘兴对媒体说,由于国内立法进程原因,美国不太可能在年底的哥本哈根谈判中接受包含具体减排数字的协议。美国《洛杉矶时报》4日称,穷国提出了一大堆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不可能接受的“过分要求”。这意味着,如果按照美国目前的“时间表”,哥本哈根协议前景堪忧。
美国的态度与欧盟形成鲜明对比。欧盟委员会环境事务委员斯塔夫罗斯·季马斯在为世界环境日发表的声明中,不点名地要求一些发达国家的行动“更大胆一点”,以避免气候变化达到危险甚至灾难性的程度。季马斯呼吁,作为整体,发达国家到2020年必须实现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30%的目标。
目前,少数发达国家一直试图推卸自己的责任,希望修改谈判的基本原则。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由于历史累积排放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等原因,只有发达国家才承担强制减排任务,同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采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但少数国家一直在“区别”的定义上做文章,混淆问题的实质,它们要把发展中国家分为几类,主张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应与发达国家一样承担减排责任。美国总统气候变化问题特使托德·斯特恩3日放言,如果没有其他有关方的参与,美国也不愿承担那种责任。
要达成有实质内容的气候协议,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但这种参与和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义务有本质的区别,其在于:发展中国家适当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是自主提出的,而非强制性的条约义务,它包括政策、行动和项目,但不是减排承诺和减排指标,它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进行,要与实现发展和消除贫困的目标相协调。
气候变化谈判涉及全球各国,利益冲突错综复杂,一些矛盾根深蒂固。然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要在谈判中坚持不动摇,要坚持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同举并重。各国之间,需要的是各尽所能,真诚合作。对少数发达国家的谈判代表来说,他们或许更应把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当作座右铭: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