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的700多个日夜,她不只是个体育老师
2021-10-29
46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上,

奥运健儿们用自己的耀眼成绩,

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力量。

许多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都出身于农村、

靠着自己的一路拼搏,

最终登顶世界之巅,

这再次引发了大家对于乡村体育教育的讨论。

乡村孩子,真的像大家传闻的那样,

天赋高、体质强、运动时间长、训练有素吗?

在乡村学校做了两年体育老师的刘璐,

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01 体育,不该只有跑步

刘璐,美丽中国19级项目老师,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

刘璐选择背起行囊,

走进广东汕头潮南区济美小学支教。

具有56年历史的济美小学,

是汕头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

已与美丽中国开展了6年的合作,

支教老师们的薪火相传,

让学校有了青春的活力。

刘璐老师一来,

就成了全校的体育老师。

来之前,刘璐从未想过,

当体育老师,可以这么受欢迎——

一走进孩子们的教室,

总能享受到明星级别的热情高呼:

“啊!体育老师!体育课......”;

课上说的每一句话,

孩子都能牢牢记在心里。

每教一个新的动作,

孩子们都会满操场比着练习;

甚至,当刘璐偶尔不在学校,

孩子们还会数着日子盼她回来。

一回学校,

刘璐马上就能听到外面跑来跑去传递消息的声音:

“体育老师回来了!”

“体育老师在了!”

“体育老师真的在了!”

“走,我带你看体育老师!”

“你看!体育老师!”

然后一堆一堆小脑袋从门口参差不齐地探进来。

作为学校里的“顶流”老师,

刘璐觉得,孩子们对于自己的这份热情,

其实通通来源于他们对于体育本身的热爱。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集合、跑步、自由活动,

就是孩子们体育课的全部,

他们能接触到的体育活动其实非常有限。

刘璐来了之后,

联系自己的母校华南师范大学,

为孩子们筹来了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品;

带孩子们做起了各种新奇有趣的体育运动:

平板支撑、健美操、趣味跳绳......

再加上一些“老母亲”般的关怀和教导:

不能光脚、要穿运动鞋、不要做危险的动作......

慢慢地,孩子们就会觉得,

在刘老师的课上,

每种体育运动都开始有了自己的温度和灵魂。

刘璐说,当了体育老师之后,

常常能在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同样在教育资源匮乏的环境里长大,

同样接触不到丰富的体育运动,

但也同样没由来地对体育有一份憧憬和热爱。

等跑进了大学,选了体育专业,

刘璐才意识到体育世界有多么广阔,

自己对体育的理解有多么狭隘。

做全校孩子的体育老师,

对刘璐来讲不仅是一份工作,

更是一种感同身受的责任——

“这里的孩子们不该和我一样,

他们值得更好的。”

02 体育,也可以很美

很多人说,搞体育嘛,

无非是带学生跑跑步、做做操、打打篮球,

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但刘璐告诉你,当你足够用心,

体育也可以很美,

体育也可以点燃孩子们的自信、热情和骄傲。

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

自信大方,热情洋溢,活力四射,

让人很难相信

这是一群零基础的乡村孩子所呈现的表演。

这是刘璐在支教学校里成立的健美操队,

从临时组队到最终表演,

只有短短两个月。

健美操,是刘璐大学时期的专业之一。

在体育课上,

刘璐曾试着把一些健美操的简单动作教给学生,

没想到立刻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模仿和追捧。

在孩子们的热情推动下,

支教最后一个学期,刘璐终于下定决心,

成立一个兴趣班,

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动作统统教给孩子们。

招募之前,考虑到练舞场地有限,

刘璐想得很简单:

只选10个左右基础比较好的学生,

把他们好好地教出来就行了。

但选拔当天,

看着孩子们非常勇敢、

非常努力地在老师面前展示自己,

看着全校师生都来围观捧场,刘璐很感动。

她觉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太狭隘了——

“对于自己来说,

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兴趣班成员选拔;

但对于孩子们来说,

这可能是他们唯一能够学习舞蹈的机会了。

怎么能只挑那些跳得好的,

而硬生生淘汰另外一批呢?”

思来想去,

刘璐决定留下所有来报名的学生,

把他们分成两个班,

基础好一点、接受能力快一点的在梦想班,

基础稍弱一些的在超越班。

两个班,意味着要付出不止双倍的时间和精力。

但这个选择,

为所有喜欢舞蹈的孩子敞开了大门,

这让刘璐很安心。

热爱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专属于她的一份善良和坚持。

刘璐的付出,孩子们都看在眼里。

夏天的广东汕头,

气温能达到30多度,教室里闷热而潮湿。

但只要音乐不停,

孩子们就会一直满头大汗地训练,

没人旷课,没人喊累。

这是一种队员间不用言说的默契——刻苦练习,

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开了舞蹈班之后,

刘璐总能在走廊里、操场上,

看到孩子们喊着口令一起练舞的身影。

褪去了最初的生涩和害羞,跳舞,

让她们愈发地自信和骄傲。

有一次,刘璐和她们聊起学习舞蹈后的变化。

孩子们说:“老师,跳舞之后,

我好像比以前更大胆了,更自信了,

会觉得自己很好看了!”

孩子们说:“老师,我们跳的不好的时候,

谢谢你还是耐心地教我们,

好想一直和你学跳舞。”

那一刻,刘璐觉得自己教的不是跳舞,

而是一种自信、一种美好、

一种敢于欣赏自己的骄傲。

刘璐说,那是她最有成就感的一天。

03 同学,你的体育是语文老师教的吗?

很多人认识刘璐,

都是从她身上的体育标签开始的——

有体育特长、

体育专业毕业、

还在一所乡村小学做了全校的体育老师......

但在支教学校里,

刘璐不光要教体育,

还要带六年级毕业班的语文课和班主任,

因为这个,刘璐常常被朋友调侃:

这下好了,

班级学生的语文都是体育老师教的了......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他们不知道,

刘璐对待自己的语文课,

可是比体育课还要较真儿。

很长一段时间,

刘璐的生活里没有休息和娱乐,

一门心思全扑在教学和备课上——

大量查资料、写教案到夜里10点多,

第二天早上6点又要爬起来继续做PPT,

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提升学生成绩。

学生默写不会、写的不对,

一定要教到全部默写正确才行;

学生不写作业,

一定要留到全部写完才能走。

有些学生的基础实在太差,

考试只能考几分,

刘璐就借来一年级的课本,

从“天、地、人”三个字开始,从头给他们补习。

体育课上温柔包容,语文课上严厉较真,

这种反差让一些孩子不太适应。

一次诗歌课上,

有学生写了一首小诗,

大概意思是说讲台上的刘老师很严肃。

在作业上看到这首小诗之后,

刘璐很震惊,也很难过,

“原来,在学生眼里,我是这个样子。”

每当这时候,刘璐就会停下来,

不断地反思自己:这样做是不是不对?

是不是太拼了?

是不是太较真了?

付出这么多真的值得吗?

这一连串问题,

在支教第二年的时候,才慢慢有了答案。

支教第二年,

让刘璐很惊喜、很意外的是,

开始不断有学生拿着自己折的小礼物

徘徊在刘璐房间门口吵着要送给老师,

很快,各种各样的小礼物就摆满了整个办公桌。

桌上有一封孩子的信让刘璐印象深刻:

老师,谢谢你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鼓励我,

谢谢你让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高......

后来,在毕业班的班会上,

大家一起唱《北京东路的日子》,

这是刘璐教给孩子们的最后一首歌。

歌曲里面有一句歌词,

原本是“方丈!我爱你”,

但唱到这儿的时候,

所有的学生都默契地改成了:

“老师!我爱你!”

这让本来在帮他们录视频的刘璐瞬间泪目。

原来,所有的付出和辛苦孩子们都知道、都记得。

不止是孩子。

告别学校的那天,

有个学生的奶奶知道刘璐要走,

一个人起早跑到山上

摘了10多斤的荔枝提到校门口,

让刘老师带着路上吃。

这又让她哭红了眼眶。

“瞬间觉得这两年,值了。”

两年,越来越多的孩子

在刘璐的语文课上找到了学习的自信

04 做一盏灯吧,照亮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发光

2019年的上半年,

刘璐还在图书馆写研究生的毕业论文,

重点研究如何用体育去阻断我国贫困的代际传递。

但在下半年,

为了一句话“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

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

刘璐加入了美丽中国,

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乡村教育和乡村学生带去改变。

支教的两年,每一个学生家里,

刘璐都去过好几次;

每一个学生的情况,

刘璐都了若指掌,

这让她对自己研究生时期的课题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不断提供优质的教育,

才是改变乡村地区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方法。

在美丽中国的这段时光,

让刘璐更坚定了未来继续做好一名老师的决心。

当老师的日子里,刘璐很幸福。

她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一盏灯:

照亮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闪闪发光——

她教给学生知识,学生也静静陪她成长;

她为学生付出善意,学生也回报予她温暖和希望。


刚来学校的时候,和学生聊人生,

学生说,我们没有梦想;

离开学校的时候,

学生在作文中补上了后半句:

未来没有梦想,因为梦想很快就会实现。

这真是教育最好的样子了。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