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影响力是指公益项目或组织为目标受益人带来的重大和持久改变,以及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取得的成效。它是公益项目及公益组织的立足之本。
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涉及哪些方面?如何形成社会影响力?本文提供了四个具体可行的方向。
注: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品説(pinshuo123)
作者:社工客创始人顾正品,文章内容略有删改。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社会影响力,一般是指公益项目或公益组织的服务给目标受益人带来的重大和持久改变,以及其能持久改善或解决社会问题的成效,乃至给大众、社会、环境等其他方面带来的良好改变。
“社会影响力评估”也成为判断公益项目成效,以获得资助的重要手段。如果说衡量一家企业做得多大,一般指其市值(市场价值)有多大,那么,评估一个公益项目或公益组织做得多大,也可以指其社会影响力有多大。因此,社会影响力是公益项目及公益组织的立足之本。
社会影响力是如何形成的?个人认为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一般具备这四个特征:议题大、成效高、传播广、联动多。
1 关注的社会议题足够大
什么才算是大的社会议题?至少要具备以下特征:普遍性、规模性与前瞻性。
(1)普遍性。项目关注的是普罗大众的普遍需求。很多富有影响力的公益项目都在关注大众的普遍需求(吃穿住行等),其关注的需求越大众、越底层,其社会影响力可能就越大。
(2)规模性。项目的目标对象有一定的规模性及样本量,便于项目调研、介入及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
(3)前瞻性。项目所关注的议题是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方向。可能目前问题并不突出,不过对于未来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可持续性的生态环境保护。
公益项目的社会影响力,不是项目发起人及其团队的个人魅力,而是该议题本身的影响力。发起人觉察并介入该议题,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解决这个社会问题。因此,项目团队解决的问题有多大,就有多大的社会影响力。
2 取得高品质的重大成效
确定关注的社会议题后,接下来就是考量项目团队解决方案的成效。面对同一个问题,可能每个人的解决方案都不同。针对这个社会议题,项目团队是否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视角及解决方案?创新性具体体现在哪里?
可以分为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手法创新或工具创新。
比如,“助人自助”的创新理念,不仅是帮助服务对象,还要协助其学会自我帮助。“五社联动”的创新模式,如何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互相联动来解决这个社会问题?通过“历奇辅导”(透过将服务对象安放在一个新奇的环境中,让他们跳出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区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继而透过总结经验,让服务对象得到成就感,并能将成功的经验转化为未来生活的参照)的创新手法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区别于传统讲座式的教学方式。
这些创新的解决方案立足于确切的需求,有品质保障且规模性的产出。比如,服务的人数、活动的次数、使用产品的数量等。这些产出也确实可以有效解决社会问题:服务对象获得新知识、技能提高、行为改正、身体状况改善、社会地位变化、态度或价值观改变,乃至社会环境的良好改变……
3 通过公益传播扩大影响力
目前,有人将公益传播与社会影响力混为一谈。其实,公益传播只是社会影响力中的一环,仅从媒体报道、自媒体传播量的统计来衡量一个项目的社会影响力实在难以周全。公益传播一般涉及设计美学、修辞文学、传播符号学、人际互动学、新媒体技术等范畴。
公益传播的意义在于“影响不在现场的人”。一般情况下,我们现场的参与者数量有限,而通过传播,可以激发公众对此议题的共鸣,从而找到公众参与的最大公约数。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公益不是要求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多做一点点。所以,可以通过公益传播的形式,扩大项目的社会影响力,突破圈层,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议题、参与其中,并付出行动,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公益传播的过程,不仅是服务信息的传送,同时也是团队文化、机构使命与价值观的输出。“公益传播”路径大致经历三个环节:由小到大,由里及外,逐步扩展。
第一个环节,“团队领袖”向“团队成员”传播的过程。即团队成员要统一口径,促进自我认同,营造团队文化。
第二个环节,“团队成员”向“直接受众”传播的过程。即项目团队成员要向服务对象交付品质保障的服务,要让服务对象交口称赞,解决其痛点,满足其需求。
第三个环节,“直接受众”向“间接受众”传播的过程。如果项目服务做得好,就会自然传播,口口相传。
4 联动更多社会力量解决问题
社会议题越重大,可能涉及的维度就越复杂。单靠个体、单一组织无法系统性地解决问题,需要联合多方社会力量加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推进工作开展,取得更佳的成效,营造良好的生态。
(1)更多合作方的参与。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一个公益组织的项目做得好,通过共创的方式,达到双赢的局面,就会得到多方的支持,合作方陆续加入,社会影响力也会不断增强,形成正向的互相影响效应,形成项目的“增长飞轮”:
“更好的服务成效”带来“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带来“更多合作方参与”,带来“更好的服务成效”。
(2)更多同行的协同。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在业界也会有口碑,会受到同行的尊重。为了更有效地解决某个社会问题,社会组织需要联合同行的力量,共同发起某个活动、项目或某个倡导的议题等,一起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3)政府部门的支持。项目方可以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组织的会议及活动,了解最新政策动向。在互动中,汇报工作,积极献言献策,倡导政策出台,促进资源良好分配,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4)更多公众的认可。最后,公益组织还需要向社会公众交代,做到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组织的开放区越大,就越容易得到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反之则可能遭到质疑与反对。
项目团队把所关心的议题,行动以及成果,通过各种传播的渠道及方式,让更多人知道,扩大项目影响力。更多人了解,就会有更多人相信;有更多人相信,就会有更多人关心;有更多人关心,就会有更多人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