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郭开元:帮扶青少年,要先学会理解和尊重
来源:字节跳动公益
作者:字节跳动公益
2023-06-25
391
领域 妇女儿童




越来越多青少年加入网络原住民大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民青少年占比达到26.6%。2亿中小学生接触手机和电脑的机会越来越多,青少年首次触网呈现低龄化趋势,他们自控力不足,容易被网络上新奇的内容吸引,网络沉迷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在互联网越来越向低龄青少年渗透的情况下,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扶?当下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这些都是解决网络沉迷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抖音公益发起“共益Insight”栏目,希望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与我们一起探讨如何助力社会公益,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中来,共创美好。

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领域。为此,共益Insight对话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和他聊了聊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公益帮扶的话题。

郭开元曾主持“流动青少年权益保护与违法犯罪预防研究”“未成年人网络伤害”“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状况及对策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

在他看来,做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等公益帮扶时,一定要理解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尊重。如果细节考虑不周全,很可能会伤害到青少年。

以下是郭开元部分观点节选:



不要把网络沉迷病态地标签化



共益Insight: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来关注青少年权益相关的研究的?

郭开元:
我们工作的内容就是研究青少年权益保护,一直把青少年权益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我们的研究不是纯粹理论研究,还要做实证调查,通过访谈和问卷等一手的资料来研究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比如说我们发现一个青少年的问题,像网络使用和沉迷这样的话题,我们先进行文献梳理、找到一些问题点,再设计问卷向青少年发放,通过调查问卷来收集一手资料。我们一般都是亲自去带着问卷去调研,让青少年们当场填写,我们当场回收,通过问卷数据分析来找到问题和原因,最后再提出对策。

有时候我们坐在办公室里想的和他们的实际可能不一样,还有好多方面颠覆了我们原来的认知和判断,所以这种调查是非常有意义。

共益Insight:您关注青少年权益的初衷是什么?

郭开元: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资源。青少年的问题研究好了,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是有非常重要战略意义的。

共益Insigh:在您的印象当中,哪次调查做下来之后,让你产生了这么大的感受?

郭开元:
随着社会发展和转型,那么各方面都在变化,青少年群体的结构也在变化,问题都会不断的那么去发展,一些老问题可能出现了新变化。

比如,过去孩子们接触网络比较少,在网络空间上的利益诉求表现就没这么明显。现在是Z时代,他们是网络原住民,所使用网络是他们重要的权利。他们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交流、娱乐,在这种状况下,很多这种利益诉求是通过网络表达出来的,他们的发展就和网络空间分不开了。

共益Insigh:现在各大的热点讯息都反映了一个状况,小孩可能自控力不太强,很容易导致网络沉迷,家长们很操心,社会各界发出了很多的呼吁。在您的研究观察当中,是什么因素会导致青少年的网络沉迷?

郭开元:
网络沉迷是个老话题,与自我控制力有关系。未成年自我控制力低,他们在使用网络上不能很好地去理解控制是很大的原因。当然,通过我们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外部原因,比如家庭缺少监管,孩子们受到网络素养的教育不足等。主客观的原因结合起来,导致孩子们出现网络沉迷的现象。

网络沉迷沉迷程度划分非常重要,不要一提到网络沉迷,大家就病态地把它标签化,毕竟有些轻度的适当控制就可以。

实际上,很多网络沉迷是家庭监护问题,像手机育儿这种现象,这和家长的监护有关系,或者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遇到的有些家长,孩子一闹就把手机给他,形成一个惯例后,孩子们会有一个判断,他要想看手机,一哭闹就能得满足,这很可能会形成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家长要和孩子制定一个规则,比如说你表现好了,可以看看10分钟或者半小时,让他知道遵守规则才可以。



青少年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共益Insight:2019年之后,像抖音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陆续上线了青少年模式,现在基本是全网推广,您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观察?

郭开元:
青少年模式能够为青少年的上网提供网络保护。网络保护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内容保护,青少年模式下面的内容是经过筛选的,把一些不良内容剔除了;第二个是功能保护,比如限制青少年打赏,不能打赏就限制了青少年的消费等行为;还有其他一些防隐私泄露的功能,以防有人通过青少年的信息,找过去实施违法犯罪。

我们现在设计的青少年保护模式可以起到很好保护作用,但很多人不用,它就起发挥不了作用。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了这个问题,孩子们不用青少年模式,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内容不完善,没有分年龄段,没有细致的分年龄段。比如,我们访谈了一个高中生,他说多数是幼儿园的东西,不适合他们看。

共益Insight:这些是互联网平台涉足青少年公益的一部分,现在以青少年为服务主体的公益活动整体是什么状态?有怎样的变化?

郭开元:
希望工程这些它是传统的公益方式,它的关注点是生存问题,通过向贫困学生捐款、提供午餐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公益组织大多是官方背景,是自上而下推动的。

互联网出来以后,青少年公益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个变化全民参与,民间公益组织也发展壮大起来;另一个是关注点的变化,现在不只关注生存问题,也关注青少年的发展问题,而且不只是个体的问题,而是整体性的发展困境。

现在公益组织更加注重公益理念产品化,更加注重青少年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观认同。

共益Insight: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公益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郭开元:
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要保护他们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我们过去调查也发现到这个问题。做公益的时候,一定考虑到未成年人是权利主体,而不是权利客体。权利主体是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权利客体是我给你什么你就接受什么。如果把未成年人作为一个权利客体去对待,有可能你提供的产品不适合他们的需求。

做青少年的工作也好、事业也好、研究也好,首先要有爱心和善心,才能够坚持下去。企业做青少年相关的公益,也要有爱心和善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真正做好。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