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5月27日晚七点,“2023年流动儿童友好社区论坛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边会——数字化分论坛”继续进行。该分论坛以“儿童公益服务的数字化现状”为主题,邀请了儿童友好领域的基金会、公益机构、社会企业等数字化板块的负责人,共同探讨公益数字化的经验与心得。
开场致辞·腾讯公益基金会
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项目总监王艳君致辞,认为知识生产是一种助力公益一线解决方案的方式,支持在垂直议题上做充分探讨,产出议题、扫描报告、共建议题、社群分享经验等,探索公益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腾讯公益一直在致力提升公益行业的整体服务能力,支持公益组织开展项目管理系统,持续提供数字化工具箱,关注通过数字化发展提高公众议题筹款能力等。今天的论坛主题是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积极地发展流动儿童友好社区服务,期待大家都能收获到更多流动儿童领域的生动美好与公益实践。
定义问题比解决方案更重要
跑通模式比搭建系统更重要
组合轮子比创造轮子更重要
来自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代理秘书长夏腾飞的分享提出了数字化的本质是解决公益的业务模式问题,指出通过供给侧提质增效降本,需求侧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连接侧将供给与需求进行更精准的匹配,从而创造更好的“捐赠人/受益人”价值。真爱梦想用数字化方式,通过内部的供应链系统、OA系统、财务系统等,实现4名伙伴在一年内平均建设500家梦想中心的成效,为在座的公益组织展示了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儿童友好的实际案例。
夏秘书长对开展数字化的公益组织提出了定义问题比解决方案更重要、跑通模式比搭建系统更重要、组合轮子比创造轮子更重要的三个方向,对开展数字化的公益组织来说,值得深度思考与探索。
避免短期高估技术价值和
长期低估技术价值
建议尝试小步迭代持续投入
增加前期需求聚焦和后期运营人力和资源投入
寻找理念匹配、可长期合作的数字化合作伙伴
益迪教育科技CEO余炳廷给到场的公益组织提出了数字化的三个追问:数字化的资金来源如何可持续?数字化需求聚焦投入多少人力和资源?以及产品上线后运营和迭代又投入多少人力和资源?并通过案例分享了益迪和合作伙伴的探索经验。技术工具的后面是团队的价值观和思维,长期会影响到产品的发展走向。现场提出的公益数字化的常见误区,即短期易高估数字技术的价值,长期易低估数字技术的价值,引起了在场一线组织的深思。
作为儿童教育从业者,余炳廷分享了教育创新的三个阶梯,即提质增效、倍增能量、以及融合创新。通过数字化积累的数据及业务洞察,结合个性化的数据分析和洞察,会更加支持主力业务的创新和发展。
相互打通的数据
让团队形成新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使用习惯的形成需要
“开发设计”与“数据积累”双管齐下
活力未来执行总监侯蔚霞介绍了活动未来的数字化发展进程,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如何帮助更好地服务0-3岁流动留守儿童家庭。活力未来从2018年做规模化的复制,最初的数字化痛点来自于项目点信息数据的收集难度。通过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将线下工作场景转移并优化为线上流程,经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了大部分项目管理过程的标准化线上工作方式。
候蔚霞分享了作为公益组织负责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从内部协调沟通、确保项目执行的持续性和一致性,到如何更好地用数字化工具快速、精准支持每一个一线人员的经验和探索。尤为重要的,信息化平台目前已在一线社工和项目点得到实施和有效反馈,相互打通的数据让团队形成新的思维和工作方式。
所有角色都在流程里
所有显示的内容都有意义
所有常规且必须的统计都由系统完成
常青藤信息化负责人滕宇玲分享了常青藤数字化转型现状与探索。重点介绍了常青藤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目标,是支持儿童权利在生活馆的落地。这一目标体现了公益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特点和难点,因为公益组织的存在价值是解决社会问题,服务过程往往与服务对象和执行相关方的体验密切相关,如何用数字化的方式搭建数据指标体系,提高服务能力、评估服务效果,甚至指导服务过程,都是公益组织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路都在思索的问题。
常青藤的三级驱动引擎,描述了规模化进程中公益组织的思考和期待。
圆桌谈论
公益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趋势和困难
参加圆桌论坛的嘉宾有主旨发言人夏腾飞、侯蔚霞,以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儿童发展项目部邸子旭和北京常青藤项目总督导谢莉。主持人滕宇玲与嘉宾们一同探讨了公益组织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及各自数字化工作中的困难、挑战和经验。
01 公益组织数字化是必然趋势吗,最应该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公益组织发展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一方面是公益的效率必然要提升,另一方面团队的伙伴们越来越年轻,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字化工具会是团队的必然配置工具。公益的数字化水平需要不断精进,不断迭代,为组织的业务目标助力。而核心问题,对不同规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机构来说也很有区别,比如规模化初期的机构会更关心运行效率、服务品质。
不同的核心业务也对会数字化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互联网筹款成为当前机构捐赠收入的渠道之一,公益组织对于如何提高单据处理效率更为关注。对一线组织的从业者来说,数字化还意味着提供了传播宣传的数据和内容,帮助梳理项目资料,形成机构的特色传播点。
02 公益组织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最困难的是哪方面问题,如何解决?
夏腾飞:数字化转型最困难的是关于数据指标体系搭建的问题,如何量化、是否认同、意义何在,搭建数据指标体系可以衡量业务的健康度和持续性,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邸子旭:对于行业的公益项目来说,尚没有一套通用的方案和供应商在提供支持,倡导未来增加行业沟通、针对公益行业的特殊属性进行提炼、梳理预测,探讨相对通用的模式。当然,公益组织的数字化投入资金、人才队伍等,也都是困难点所在。
谢莉:公益组织数字化的关键点在于管理层的认知和理解、机构的经营理念、资源的投入等,以及在上线之后的员工协同、数据利用,这些对一线公益组织来说都是有待转变的方面。
侯蔚霞:最大的难题在数字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尊重现状和现实,对于不熟悉使用数据化工具的伙伴,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其将工具为我所用。同时,也倡导对公益行业有热情有爱心的IT人士加入到公益行业中来,共同促进行公益行业的发展。
03 与会嘉宾在各自的数字化发展中,最成功的方面,或者带给组织发展的最大变化是?
侯蔚霞:活力未来数字化转型最成功之处在于不仅自己的团队开始接受数字化工具,而且也开始主动向伙伴推荐,已经在数字化过程中慢慢养成了新的工作方法。
夏腾飞:真爱梦想数字化转型之初面临的是多个系统数据孤岛的问题,把不同的系统不同的数据之间梳理清晰做减法,从而形成一套精简数据平台,这个过程既是艰辛也是成就。
邸子旭: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儿童发展部的数字化成就,在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处理项目的冗余数据,转化项目管理流程方式等在不断改进,给团队伙伴们提供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支撑。
谢莉:感受到随着常青藤信息化的开展,在工作总结和报告的时候,搜集资料和信息更加快捷和便利,作为信息平台使用者,也要给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的耐心、信心和决心。
对公益组织数字化的展望
最后,与会嘉宾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了对公益组织数字化的展望:
谢莉:数字化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们应该量力而行,持续发展。
邸子旭:数字化发展是一条长征路,大家要一起梳理,找准需求,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促进可持续发展。
夏腾飞:号召更多的组织,包括商业组织,共同分享,找出问题,解决公益行业人才、资金缺乏的问题。
公益数字化是持续的有趣的话题,让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大发展趋势下,持续升级,持续沟通,寻求合作,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交流与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