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ESG、CSR、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升温、发展,行业都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ESG绩效水平,从而获得更高的评级。本研究发现,通过企业志愿服务同样可以提升ESG绩效。
“企业志愿服务”又称“员工志愿服务”。国际上,波士顿学院企业公民中心(Boston College Center for Corporate Citizenship)将“企业志愿服务”定义为企业组织员工利用时间、资源、技能为社区提供非营利、无偿、非商业的福利性服务。我们将“企业志愿服务”界定为由企业提供资助和项目支持,鼓励并允许企业员工参与,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的志愿服务。
一、企业志愿服务与ESG的关系
近年来,国内企业纷纷开始开展ESG管理与实践,而开展企业志愿服务既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更好地提升企业ESG管理与实践的有力抓手。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ESG管理是自上而下推动的“一把手工程”,需要由最高领导层制定战略规划,再有具体责任部门拆解分配,落实到各部门进行实施,而员工作为企业的最小责任单元,无疑是履行ESG的重要生力军,企业要把ESG管理落实到实处,需要每一位员工统一提升ESG意识,深刻理解、认同、践行ESG理念,而企业志愿服务就是帮助员工实现意识提升的非常重要的方式。
其次,企业志愿服务是一种非常好的ESG实践方式,企业组织员工通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帮助社区实现良性发展、助力解决社会问题,为企业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S”贡献;同时通过鼓励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比如绿色办公、碳普惠等项目,也可以提升企业的“E”绩效。
可以说,企业志愿服务与企业ESG管理、ESG实践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二、ESG标准中企业志愿服务的内容
目前,在国内外比较权威、通用的可持续发展标准、指南中,都有涉及到企业志愿服务的内容。
1. 国际标准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发布ISO 26000:2010《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中,为组织社会责任活动提供了国际标准,标志着全球标准化进程从工程技术领域向社会和道德领域迈进。该指南在“社区参与和发展”这一核心主题的“社区参与”和“社会投资”两个议题提及了“志愿服务”内容。在“社区参与”议题中,ISO26000认为组织宜“鼓励和支持人们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在“社会投资”议题中,ISO26000认为“社会投资,是指组织将自身资源投资于旨在提高社区社会生活质量的举措和计划,社会投资的类型可包括与以下领域有关的项目:教育、培训、文化、卫生保健、收入创造、基础设施建设、增进信息获取或其他可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而“社会投资不排除慈善行为(如助学金、志愿服务和捐赠)”。
GRI Standards是由全球报告倡议组织发布的可持续报告编制标准,是全球范围内企业使用最多的披露准则,自成体系,框架完整,创造了一整套有关可持续信息的共同语言。在GRI 413:当地社区这一议题中,包括两个披露项:413-1有当地社区参与、影响评估和发展计划的运营点;413-2对当地社区有实际或潜在重大负面影响的运营点。其中在413-1的披露要求中提到,报告组织应报告“基于当地社区需求的当地社区发展计划”,这一内容内涵广泛,企业员工是企业制定社区发展计划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志愿服务是推动当地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2. 国内标准
GB/T 36000-2015《社会责任指南》国家标准是在ISO 26000:2010《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基础上、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形成的国家标准,在“志愿服务”的阐述方面,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可见“志愿服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ESG管理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是达成了全球共识的。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ESG5.0)》将ESG报告的主体披露内容分为四个维度:治理责任(G)、环境风险管理(E)、社会风险管理(S)、价值创造(V)。其中,价值创造(V)分为国家价值(V1)、产业价值(V2)、民生价值(V3)、环境价值(V4),在民生价值(V3)部分对企业志愿服务的披露有了更明确的要求,提出企业应披露“志愿服务绩效”这一定量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报告期内企业志愿服务参与人数、人次、时长、受益人数等。
三、推动企业志愿服务提升ESG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企业应该大力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绩效的提升将为企业整体ESG工作绩效和ESG评级结果的提升提供有效助力。
首先,企业可以结合ESG建立治理结构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志愿服务的内部工作体系,并将其纳入到整体的ESG工作体系中,调动员工参与到ESG的整体建设中。
其次,企业在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的设计时,要秉承自身的ESG理念,遵循ESG发展战略,积极策划组织诸如环保志愿服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相关活动,以更灵活、更多样、更充分的ESG实践推动ESG绩效的提升。
最后,企业应当主动全面披露志愿服务相关信息,并将其作为ESG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扩大和提升ESG信息的披露范围和披露质量,增进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顺畅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