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日,北大FICC校友俱乐部组织2023年年会,我作为北大隔壁校友应邀参加ESG投资圆桌论坛,介绍了2023年对ESG发展的预判及ESG评级数据运用的问题。
整理如下,略有调整。
#ESG为市场注入韧性#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年会上,商道融绿发布了《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2022》,对2022年的ESG发展做了全面的分析。我为报告作序,题为“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表述了我对2023年ESG发展趋势的判断。
总体上是谨慎乐观;具体地说,在各种不确定性中,非财务因素之于企业经营和投资回报的影响是确定的,且比重会逐步提升;绿色低碳(零碳)转型的方向是确定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尤其是碳信息披露是确定的。因此,我认为零碳转型、信息披露、ESG评级等仍是未来中国ESG发展的关键。
过去几年,境内外市场都特别关注ESG的增速;2023年,预计市场会更对ESG的质量予以更多关注,包括对ESG产品的规范性要求会更加严格。这样有利于让ESG投资回归本质,我认为这个本质就是长期稳健性,或称韧性。大家普遍预期,2023年的市场宏观面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正是因为这样,ESG会显得更重要,因为可以往市场注入韧性。这些都是我们对2023年ESG发展趋势的大体判断,详细内容,可留意本周商道融绿即将发布的《中国责任投资十大趋势2023》。
#ESG评级数据的运用#
ESG评级数据是ESG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如果缺乏评级数据,投资者会更难对标的企业或标的资产的ESG表现做出准确评价,推高ESG的交易成本。从境外ESG发展史来看,ESG评级数据服务的价值是被市场认可的,因此在过去十多年见这个市场的ESG评级行业也发生了不少并购。
商道融绿是国内较早从事ESG评级工作的,从2017年开始全面评价A股上市公司的ESG评级;至今已经覆盖全A股上市公司、港股通上市公司及主要债券发行人。用户可以通过融绿官网、彭博、万得、Choice、大智慧、新浪财经等渠道查询商道融绿的ESG评级结果。
过去五年,在对金融机构特别是资管机构销售ESG评级数据的过程中,我们也密切关注资管机构运用ESG评级数据的方法和效果。在我看来,资管机构运用ESG评级数据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无到有,开始建立ESG投资的数据能力。很多资管机构是从投研开始实践ESG的,投研自然离不开数据,所以资管机构往往首先通过采购外部数据快速启动ESG投研工作;然后再根据投研成果和市场动向确定下一步的计划。这一点现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欧美都在加大ESG“反漂绿”的力度,监管机构发现有自称采取ESG投资策略的金融机构,内部并没有相关数据信息支持,因此开出罚单。2022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开出两张罚单(和解金)。这种监管压力会促使更多金融机构采购ESG评级数据,降低合规风险。
第二阶段:从粗到细,识别敏感性的指标和有效数据点。资管机构在对ESG多一些了解和实践经验之后,会对ESG评级数据的运用有更多的思考,成为进阶型用户。此类资管机构往往不满足于单纯一个评级结果(A+\A\A-等),而是希望做更深入的分析,筛选出敏感性的指标和有效的数据点,尤其是有价值的“增量”信息,即对投资有增益而自有数据库未覆盖的信息。实践中,量化基金经理采取这种做法的较多,经常会对样本数据反复测试。根据这类客户的需求偏好,商道融绿也在ESG评级数据的基础上,基于各维度的ESG数据指标,开发ESG多因子投资策略提供给投资机构。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与其他投资策略结合、与机构或产品风格匹配。ESG评级数据可以和其他ESG投资策略甚至非ESG投资策略结合运用,效果常常更好。近期常见的做法是用ESG评级与投后督导、尽责管理结合运用,用量化数据帮助资管机构与被投公司做更有针对性的对话交流和改进提升。这有点像中西医结合。投后督导依靠机构投资者的经验,有点像中医调理;ESG评级提供相对客观的现状诊断,有点像西医检测。各有优劣,但如果能结合二者优势,效果更佳。
#创新空间巨大#
以上分析主要针对的是权益投资,这也是最早引入ESG评级数据的领域。近年来,ESG投资迅猛发展,ESG评级数据的应用也随之延伸到更多资产类别,尤其是固定收益投资。商道融绿ESG评级目前也实现了对我国主要信用债发行人的覆盖,最近还支持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CFETS)推出CFETS ESG高等级信用债指数。这个指数采用商道融绿债券主体ESG评级数据结果,选择ESG评级 B+及以上的发行人主体,每月调整一次。本指数的推出为中国固定收益ESG投资增添重要的业绩比较基准与投资标的。
除资管领域外,银行信贷、供应链也将有ESG评级数据的用武之地。譬如,银保监会2022年发布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制定针对客户的ESG风险评估标准,对客户风险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只不过,银行信贷和供应链的评级面向的主要是非上市公司,评级方法与股票、债券发行人的ESG评级方法有所差异。
总之,ESG评级数据是ESG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内金融机构对ESG评级数据的运用刚起步不久,还有具体的创新空间。在运用ESG评级数据时,建议金融机构记住三句话:第一,非可量化,无以管理,ESG评级数据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有效提升ESG投资策略的可信度。第二,尽信书不如无书,ESG评级也不是万能,更没有“一招鲜”的运用方法。第三,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实践、试错和迭代,金融机构才能找到适应自己的运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