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 | 图解有效公益6:有效公益作为一种文化
来源:李志艳
作者:李志艳
2022-10-11
299





说起有效公益,人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那是项目的事,因此经常选派项目人员参加项目设计、监测、评估等方面的培训,但是项目人员回到组织,却发现学到的方法无法应用,因为它与组织现有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产生有冲突。


有效公益绝不仅仅是项目设计、执行、监测、评估的方法和工具,甚至有效公益就不仅是方法和工具,而是一套价值取向和公益文化。有效公益的核心原则包括受益人优先、从问题出发、以成果为导向、验证与学习。有效公益作为一种文化,应该弥散在组织的各个角落,在组织的业务发展、资源拓展、管理机制等方方面面都应有所落实,并通过组织的理事会、工作团队,由内而外地扩散到更多相关方那里去。



在组织事务中落实有效公益



公益组织的关键事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业务发展、资源拓展、管理机制


业务发展:公益组织的业务规划可以分为组织战略、项目集合(或项目板块)、单体项目三层。有效公益在项目集合、单体项目层面的应用,不难理解。在组织战略层面的应用,则更为根本。


组织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问题、愿景、使命、价值观四个方面。问题是指,组织重点关注什么社会问题;愿景是指,组织希望参与推动什么长远的社会变化;使命是指,组织通过什么方法、为什么人创造什么价值;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正是要求组织明确,在各利益相关方当中优先考虑谁的利益,在利益相关方的不同诉求之中优先照顾哪些诉求。


从上述定义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组织战略的核心内容都和有效公益的原则有关。有效公益指导思想下的组织战略,不是教你怎么筹到更多的资金,不是教你怎么战胜对手,不是教你如何获得更多的名望和声誉,而是帮助组织更好的界定自己为谁服务、解决什么问题、实现什么改变。


大家可能会说,在项目层面,我们经常都说不清楚我们为谁解决什么问题、带来什么改变,组织比项目复杂得多,又怎么能够说清楚呢?实际上,有很多公益组织的负责人,经过审慎的思考和多年的实践,已经能够清晰地表达组织的问题、愿景、使命、价值观。


战略层面能否践行有效公益,是项目层面能否践行的基础。如果组织的整体战略,都不是围绕受益人的需求和问题,都不指向社会改变,我们又怎能指望其中的某个项目可以做到呢?组织中的项目,从来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其目的就是自身或者和其它项目一起,共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如果组织的战略目标都不清晰,又怎能指望项目的目标清晰呢?


资源拓展:公益组织需要的资源也可以分为三类。一、资金,组织如何获得持续的资金,以支撑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二、人才与能力,组织需要寻找什么样的人才,提升什么方面的能力;3. 外部合作关系,组织需要和谁达成什么形式的合作。


资金是有意志的。每一个捐赠方,都带着他的目标和价值观。公益组织应该明了,有些资金的意志和组织的战略可能是不匹配的。公益组织应该清楚的知道,有些资金能够激励团队去关心受益人,去实现成果目标,能够支撑组织不断提升能力,而有些资金则会侵蚀组织的目标,压榨组织的能力,甚至会伤害组织的文化。资金不是数量越多越好,也不是来源越多样越好,公益组织应该设计自己的收入结构,以匹配组织的业务,支撑组织提升创造公益价值的能力。


不同的公益组织,需要人员具备的能力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种能力是通用的,那就是贴近和理解受益人,洞察和分析受益人的需求/问题,根据对组织或项目目标设计、执行和调整项目活动的能力。这是每一家公益组织都需要具备的能力,也是一种可以迁徙的能力,即使工作人员将来离开公益领域,到其它领域去工作,具备这种能力仍是一种馈赠。


每一家组织都需要合作伙伴,当我们说给受益人带来改变的时候,并不是说要通过公益组织一己之力来实现。这样来理解公益组织的工作方式,会带来战略上的局限。公益组织的资源少、人员少,因此经常需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了实现我们期待的社会改变,谁必须参与,我们必须与谁合作,必须去影响谁?


一项资源是不是资源,有多大的价值,不是由资源本身来界定的,而是由需求和目标来界定。资源拓展和有效公益也密不可分。


管理机制:在公益组织的管理机制当中,有这么几项比较常见且重要,包括理事会与高管团队的治理机制;战略和年度工作的计划与评估机制;人员的招聘、培养和考核机制;项目立项、管理、评估机制;资源发展与面向捐赠人的工作进展与成效报告机制;以价值观为抓手的组织文化机制等等。


大家通过这些名称就可以看到,众多机制都涉及到规划、设计工作,这些都需要围绕受益人、受益人的需求、成果目标而展开;众多机制都有评估与考核工作,因此都包含着对成果的衡量和报告。因此,我们可以说,有效公益的原则会渗透到组织的众多管理机制之中,我们不能说,有效公益是组织管理机制中的唯一元素,但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相关方中共识有效公益



有效公益作为组织文化,渗透到组织的各项事务之中,因此也需要得到各个重要相关方的认同。


理事会:包括机构发起人、执行负责人在内的理事会,他们以个人或者整体的形式决定了组织的动机,组织想要什么样的战略,以及对执行负责人和工作团队的考核标准。这些内容,是组织最重要的指挥棒。如果理事会的公益动机出现问题,有效公益就没有落实的可能。有了良好的动机还不足够,他们能否采用成果导向的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能否让自己的公益行动接受事实的验证,接受无效和失败的可能性,这些都关系到美好的愿望能否转化为实际的效果。


工作团队:理事会经常只是决定大致的原则和方向,包括执行负责人、高管团队、项目人员以及职能部门在内的工作团队,则关系到能否把工作落到实处。比如说,理事会要求组织应该界定和分析受益人的需求,工作团队则需要真的能够对需求和问题有所洞察;理事会要求工作团队取得成果,秘书处则要具备监测、评估以及报告成果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简单容易获得的,常常需要组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


有时,理事会还需要帮助工作团队。一种帮助的形式是,理事会定标准、提要求,标准清晰,要求严格,有助于工作团队明确努力目标,另一种帮助形式,理事还可以以个人或者工作委员会的形式,给工作团队提供一些辅导,甚至参与组织战略或重大项目的设计,以帮助工作团队的成长。


外部相关方:公益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捐赠人、实施方、受益人等群体,大家各有各的目标,各有各的诉求。公益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缕清项目的价值导向,缕清项目的目标,促进多方的共识。在公益的链条中,受益人经常是弱势的一方,他们在项目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很少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公益组织就更加需要明确受益人优先、从问题出发、成果导向的原则和文化,如此才能各种不同的诉求和目的之中,站在受益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实际上,在任何公益行动中,唯一能够公开表达的,能够统一各方意见的,就只有有效公益的原则和立场。


有效公益是一种文化,它和组织中的所有人、所有事情有关,践行有效公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有效公益是一件充满挑战的工作,但也是一项充满意义的工作。公益要帮助受益人解决真实的问题,带来正向的改变,这是公益的价值所在。为之付出努力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是职业公益人,也包括捐赠人、受益人在内,能够越来越认识到有效公益的必要性,使之成为公益行业一种的共同的文化。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