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在云南大树脚村,社区参与缓解人象冲突的现状与挑战
来源:远行客
作者:李宇翔、杨璨、张友畅
2022-09-30
359
领域 动物福利



“现在(大象)伤人、搞破坏,就像个祸害。”大树脚村村民王大哥回忆起野象随意进村、乱吃庄稼的情景,忍不住愤慨道。


亚洲象在云南省分布图(图源:图源见水印)


亚洲象分布于我国云南省南部,因其稀缺性被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被IUCN列为濒危(EN)物种。在2016年,亚洲象首次进入云南省大树脚村活动。目前每年都有数十头大象回到村子生活一段时间。


在大树脚村,大象取食玉米后留下的痕迹 (图源:远行客Explorer)


野生亚洲象的出没给云南大树脚村村民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首先是直接性的影响。家里停水一周的王大哥表示:“大象是最爱搞水管的啦!”部分寨子的用水取自天然河水,而大象常常会把山上的水管弄破,这会导致整个寨子停水。村民们除了需要自己修好水管,还得去其他寨子打水来维持正常生活。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当然,野象的活动也带来了一些间接的影响。“比方说我今天去采茶,茶地这边有大象进去啊,我(就)不能去(了),(这)就妨碍我的劳动啊!这对未来(的收成)是一种影响。”大树脚村村民王叔叔无奈地说道。大树脚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茶叶,而采茶是特别注重时机的。因为野象的出没,采茶这项“等不得”的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


最后,野象频繁地闯入村民家也引起了不小的恐慌。安全防范意识很强的王叔叔就分享了自己晚上睡觉的心情:“看大象在附近就注意了,(这)把人搞得心慌。”


被大象损坏的村民家窗户(图源:李宇翔)


由此可见,亚洲象的到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村民造成了经济和心理方面的影响。为了减轻这样的影响,当地村民会自发地开展一些集体行动。这样的行动可以被称为社区参与。



大树脚村社区参与的现状



在大树脚村,社区参与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缓解人象冲突。


首先,社区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象直接接触。而监象员就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监象员起到了传递重要讯息的作用。“我们在知道大象的位置之后就会发出预警。(然后)一直盯着它们看,再根据我们的经验去猜测、预判它们的活动路线。这样大家就可以避免去到那些地点。”每天一早,监象员马大哥就会开始观察、监测大象的行踪,并将信息发送到预警app及微信群里,告知大家哪有危险。


村民们也会通过微信群互相告知野象的活动情况。大部分村民都加了野象预警微信群,若大象在附近活动,大家就会自发地在群里发语音消息,提醒其他人。


另一方面,监象员有时也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有时当大象走上公路,就需要监象员站在道路两端,将路段封锁,避免人们经过。“摆放警示牌只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有些人对牌子(上的信息)不敏感,所以咱们人必须站到那里(大象出没路段)。”大树脚村监象员马大哥表示。


大树脚村里路边的警示牌 (图源:杨璨)


最后,监象员还会负责在村内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监象员会通过定期在村中开会、发传单、演讲等方式给村民宣传安全防范知识——比如为了预防大象进家,农作物不要放在一楼;在遇到大象的紧急情况下如何逃生等等。


除了避免人象接触,社区参与还可以降低野象对村民带来的威胁。


王叔叔对安全防象就颇有研究。“走弯路就更容易(逃走),它(大象)身子大、体积大,不容易转过身。”在谈到野外遇到大象如何逃跑时,王叔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王叔叔家里还安装了不少自制的“报警系统”,比如在门口竖起竹子;在门口拉几道铁丝,再挂上铁片等等——如此一来,大象进家时便能发出声音,在第一时间被发现。


王叔叔自制的“报警系统”:竖起的竹竿与挂有铁片的铁丝网(图源:远行客Explorer)


“旁边的几家也做了这些(报警系统)。村民们就是看到你弄了什么,觉得好用,他们就也(跟着)做了。”王叔叔说道。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村民们总结了很多防止大象进入家中的方法。


有时大象已经进到家中,村民们也会通过互相帮助来“赶走”大象。“(大象来的时候)就在寨子前烧一把火。”若提前知道大象的行动路径,部分村民会通过团队合作点火将大象赶走,从而避免危急情况的发生。“(点火)一般都是路边的几户人家先带头,其他的村民也会来支援。”大树脚村某村干部表示,点火赶象常有多户村民的参与。


外来的帮助也促进了安全防象方面的社区参与。社会企业远行客通过筹款为一部分村民购买了防象电围栏。收到电围栏后,村民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力安装,后续大家也将分工负责电围栏的维护和保养。


“(他们)拉了个微信群,放电(指电围栏通电)就在群里通知了。”说起几户村民共用一个主机该如何确保通电,家里刚装了电围栏的王叔叔如此介绍道。


王叔叔家门口的电围栏 (图源:杨璨)


最后,社区参与还可以推动替代生计的发展,从而减轻大象带来的经济损失。


发展替代生计可以让社区居民减少对于特定产业的依赖,尤其因为野生动物的出现而受到冲击时。亚洲象保护专家、山一自然创始人赵怀东老师就表示:“我们要找到(和村民的)共同利益。只有村民的收益比之前多得足够多,人家才会愿意做出改变。”


虽然大树脚村的种植环境优渥,但在这里发展替代生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村民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而这正是大象最喜食的作物。某村干部认为:“(大树脚村)发展其他农业很难,因为之前没种过。大多村民的教育水平偏低,所以要改变这种传统观念是很难的。”



大树脚村社区参与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通过社区参与缓解人象冲突在大树脚村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其挑战也是存在的。


一方面,从发展替代生计的角度出发,社区参与仍需要技术和资金的支持。


技术的缺乏是大树脚村村民面临的一大挑战。村民陈大哥家里种了几棵坚果树,他透露了自己在种植方面的困难:“没有技术啊,没有技术就卖不了。”虽然陈大哥是从村里的技术培训会那里学来的坚果种植技术,但由于缺乏后期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他每年的坚果产量并不高。


而且,有限的培训资源也限制了村里替代生计的发展。某村干部表示,县里的农业部门已经在村内开展过几次种植技术培训。但是由于农业部门的培训人员不多,其频率仅能达到一年一次:“像村民突然想学个什么,还得等到明年。”


事实上,外来的土地承包商也带来了一些种植技术。这些承包商到大树脚村多是租用农田来种植经济作物,但这几年大象的出没让这些老板都望而却步。“老板(来得)少了,就是因为大象在。” 村干部忧虑地说道。


土地承包商带来的种植技术——辣椒种植(图源:远行客Explorer)


除了技术,资金的缺乏也是大树脚村发展替代生计面临的困难。前几年,由于猪肉市场好,养猪经验丰富的村民杨大哥带着其他四户一起出资开办了养猪场。然而在去年,原本规模颇大的养猪场因肆虐的猪瘟而受到了重创。“五百多头(猪),可能剩个五六十头吧。都死光了。”杨大哥对此十分感慨。他表示,除了刚开办养猪厂时县政府所补贴的三万元,近几年并没有更多的帮扶。


另外,在缺少过渡性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发展替代生计也是很难进行的。由于生态茶(指在无农药、化肥环境下生长的茶叶)的采茶时间短,品质更好,价格也更高,大树脚村某村干部就曾考虑过组织茶农一起种植生态茶。但这一想法最终并没有落地:“大面积的改良生态茶的改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渡时间。过渡期中,需要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


从种植普通茶叶转变到生态茶的过程中,停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意味着茶叶产量的减少,且几年内茶叶的品质也不能快速提升至生态茶标准。因此,若过渡期没有政府的补助,村民的经济来源可能会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持续性地推动亚洲象保护工作的角度来看,目前村子里缺乏完整的激励机制。


即使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很多关于保护亚洲象的宣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很多村民对大象有反感情绪。“我们在保护大象,大象想到村子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虽然说保护大象应该的,但大象一直被养在村里大家就有种不平衡(的感觉)。”某村干部说道。虽然大树脚村村民已经为保护大象做出了很多贡献,但目前从未有人给他们提供物质上的奖励或精神上的表彰。


在村民茶地里“散步”的两头野象(图源:远行客Explorer)


除了村民,部分与大象保护直接相关的从业者也缺乏足够的激励。由于任务繁重,监象员马大哥几乎很少休息。他每天六点半起床,发布出早上的防象预警;晚上还要确认大象停留的位置再下班,有时甚至会忙到凌晨。遇到突发情况时,他也需要随时做好处理问题的准备。马大哥表示,一直支撑他坚持做这份工作的就是心中的信念了。


很多案例显示,一定的激励可以促进社区参与大象保护的工作。今年,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IFAW)就联合市林草局联合举办亚洲象保护表彰会,评选出保护模范和安全防范模范,并为他们提供实物奖励。受到表彰的村民都反映很高兴能参与亚洲象保护项目,帮助村民和大象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


在景洪市亚洲象保护表彰会上为模范们颁奖 (图源: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亚洲象保护相关活动中,人象冲突问题也会得到更好的缓解。赵老师总结道:“我们是邻居,大家都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所以说邻里之间有时候有矛盾,就需要大家的理解。”


未来,在保障村民生活安全与质量的同时做好亚洲象保护工作,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方向。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