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你我共同的责任
来源:作者惠寄
作者: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
2010-09-20
1356
领域 环境保护

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垃圾分类与居民自身关联说明新方式阐释”工作坊讨论于9月16号上午九点到十二点在社会创新孵化园A1楼303举行。来自企业、NGO、政府、学者、大学生代表和其他热心社会公益人士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垃圾分类与居民自身关联的问题,以此唤起大家对垃圾分类的重视和关心。

本次讨论的主持人由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董事长袁岳先生担任。讨论采用工作坊的形式,更注重各与会人员的交互与沟通,诸多创新性的方法贯穿讨论始终:例如,话题的破冰环节。现场利用分类垃圾的互动游戏,迅速活跃起整个现场气氛,使与会人员能够快速融入话题;随后通过播放广东和台湾在处理垃圾分类问题的视频,让与会者更清晰地了解了垃圾分类;接下来,在袁岳先生的启发下,与会人员用粘贴小字条的形式与大家共同分享垃圾分类处理的个人观察和经验,共同探讨垃圾分类居民辅导和垃圾分类处理后转运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与会人员分为两组,分组模拟了垃圾分类项目的策划和实施,最终将整场工作坊推向高潮。

本次工作坊的讨论主要分享了三大问题:垃圾分类处理的个人观察和经验、居民垃圾分类辅导和分类后处理转运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该部分讨论我们收获颇多:

1.分享垃圾分类处理的个人观察和经验环节。与会人员认为在垃圾回收传播和垃圾回收方式上做的很成功,不足之处表现在垃圾填埋污染严重,硬件设施不合理和垃圾分类知识严重缺失三方面;

2.在探讨居民垃圾分类辅导环节,与会人员认为做得好的地方在于基础设施有保障、重视宣传动员的趣味性、把垃圾回收与群众利益相结合和重视规则规范等四方面,不足之处表现在缺乏培训、分类意识不足、动员机制缺乏人性化、缺乏互利性的动员机制和城中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不足等五方面;

3.在探讨分类后处理转运环节,与会人员高度认同垃圾分类处理的标杆作用和社区的支持,但在运输收集处理和转运效率方面差强人意;

4.最后的现场分组环节,与会人员分为两组模拟参与垃圾分类项目的策划和实施,两组人员随机组合,经过45分钟的激烈讨论和策划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方案,一组的主题是“乐观家园—城市社区循环教育工厂”,另一组的主题是“绿生活项目”,组长满怀激情的向大家展示小组共同智慧的结晶,并接受另一组成员的询问,整个工作坊在大家相互激辩的过程中完美落幕。

更多新公益嘉年华信息,请访问:http://gongyi.qq.com/zt2010/xgyjnh/index.htm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