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 今天,我不想主张「预防残疾」,你呢?
来源:少数派说
作者:我们是少数派
2022-08-26
190
领域 残障融合




从2017年起,我们国家决定将每年的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目的是更好地预防残疾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今天,我们迎来了第六个全国“残疾预防日”


然而,我们每年都会发问,从残障学的视角来看,“残疾预防日”这个名称真的合适吗?


“预防”一词,其背后的语境,本质上还是将残障当作疾病,当作需要被纠正的偏差。


这样的宣传,往往忽略了“残疾”代表的整个群体的感受与处境。长此以往,是否会在无形中加深“残疾即苦难”的印象?


这样的宣传,是否拒绝去看见那些生来残障,但认真生活并享受幸福的人们的生命价值?


我们希望的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必然有残障者的参与。


我们努力构建的美好社会,绝不应致力于消除某些人群的存在意义。


比起“一刀切”地将残障全盘否定,我们更应该创造一个可以容纳所有人的社会。


在这里,人们不论其身份、地位、性别、健康状态,都理应平等地行使权利、追求幸福的生活。


因此,8.25“残疾预防日”


我们想提出如下主张——



我们主张:


残障是人类多样性的一种存在。


残障本身只是人的一种属性,就如肤色、种族、身高一样。



我们主张:


残障人士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能够创造丰富的价值,并非需要被修复的人群。


残疾和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及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并不冲突矛盾。



我们主张:


残障是一个流动的状态。


社会发展提高了人类整体寿命,在老龄化的趋势下,残障的状态是每个人都有可能经历的。



我们主张:


预防疾病 ≠ 预防残疾。


残疾是身体损伤和功能缺失跟社会环境障碍相互作用的结果。



我们主张:


残障身份认同,已经成为一个社群的符号,“预防残疾”的说法可能会伤害到残障人士的尊严。


一个有温度的社会应体现对残障人群的接纳,而不是倡导预防和排斥。



我们主张:


应为残障者提供适当的外界支持,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而不是强化全民对残疾的恐惧。


“残疾预防”的口号,容易造成残疾人是社会的负担、残疾人可悲的印象。



我们主张:


残障者面临的生活挑战,并不是个体疏于预防的错误。


我们应预防和消除的是疾病与社会性致残障碍,而非以强行手段消除残疾本身。



我们主张:


“预防”、“康复”不应成为目标。


当下更应该做的是“融合”、“发展”。



我们主张:


残疾预防日,不应只以“优生优育”“提供康复”为目的。


应当把不健全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的刻板印象,纳入更急需解决的范围内,重视起来。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