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 庆幸这个世界,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公益创业
来源:DominosEdu
作者:Helen Li
2022-07-04
152



这个世界越来越魔幻,还好有这些青少年,用他们的方式,创造着他们想要的未来,也让我们感觉未来可期。



12岁就成为百万富翁,Mikaila Ulmer 指向青少年们日益关注的领域



熟悉 DominosEdu 的朋友们可能知道,我们一直讲一个名叫 Mikaila Ulmer 的小姑娘的故事。


她 4 岁半时,一周里被蜜蜂叮了 2 次,从此以后「闻蜂色变」。爸爸妈妈很有智慧,「你去研究研究蜜蜂吧,懂了就不怕了。」她一头「扎」进去,了解到蜜蜂越来越少,都快活不下去了。她对蜜蜂也「转恨为爱」,而且要拯救蜜蜂!


她的拯救方案,就是卖蜂蜜柠檬水!


有奶奶压箱底的亚麻籽柠檬水配方加持,有拯救蜜蜂的初心,她从柠檬水小铺开始,一路闯过 Shark Tank(创智赢家真人秀)获得投资。2016年,她的 Me & Bees 柠檬水品牌,与「全食品」超市达成1100万美元的交易。这年她才 12 岁。如今,她的品牌,已经进入了全美 1500 多个超市、餐厅。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感叹,这个小姑娘太有商业天赋了吧。你可能想不到,Mikaila 的目标,并不只是打造「美国柠檬水第一品牌」,还包括成为一名「意义驱动」的伟大的社会企业家。


意义驱动?她还真不是说着玩的。


公司每年把利润的 10% 捐赠给救助蜜蜂的非营利组织。成立了 Bee Hive 基金会,致力于 2 件事:一是保护蜜蜂,二是支持青少年公益创业,尤其希望激励女孩子成为社会企业家。Mikaila 还前往非洲,开设社会创业工作坊,鼓励黑人女孩子,勇敢追寻梦想。Mikaila 写了一本书,鼓励大家勇敢无畏,永远像孩子一样敢于梦想。



Mikaila 的经历,可能非常不典型,很难复制。但我们必须得承认,Gen Z 的商业观、世界观,和前几代人都有很多不同。


Mikaila 所代表的 Social Entrepreneurship,中文里称为公益创业。Mikaila 的故事,折射出的诸多趋势,是正在发生的未来,也是一直让 DominosEdu 感觉兴奋、希望更多青少年、家长和教育者可以看到的地方。




什么是公益创业



公益创业,英文为Social Entrepreneurship,简单地说,是指用创新的方式,有效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可持续的影响力。


公益创业,既可以通过商业的方式,创办社会企业,例如下面的 TOMS 和「喜憨儿洗车中心」。顺便说一句,达美诺慈善学院也是一个社会企业。



公益创业,也可以通过非营利的方式、创办公益组织来实现,例如下面的 Teach for America 和「守语」。




青少年公益创业有哪些特点?



我们先一起看几个案例吧。


1、Hannah and Charlie Lucas: 用一个按钮告诉关爱的人「I'm not OK」



Hannah 在 15 岁时,患上了 POTS 这种病,会毫无征兆地晕倒,并因此在学校受到孤立、非议,甚至骚扰。刚进入高中的她,满心的希望,全都破灭了,成绩下降,还患上了抑郁者。一天夜里,她试图自杀,好在妈妈及时发现,把她救了回来。


「我其实不想死,我只想结束痛苦。」经历过这一切的 Hannah,发现身边很多青少年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在关键时刻,真的需要有人拉他们一把。而那些关爱他们的人,也在挣扎,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怎么帮助。


12 岁的弟弟 Charlie 帮助她开发出了一款名为 notOK 的 App。这是一款紧急求教的工具。按下按钮,5 个事先绑定的联系人,会收到有 GPS 定位的通知,可以尽快反应。


你可能会想,不就是一个按钮吗?App 在 iOS和安卓系统上架 5 年来,累计下载已经超过 10 万次,大多数来自同龄人的口碑相传。


疫情期间,他们增加了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工具包,而且和危机干预热线建立合作。状况严重的青少年,可以获得及时干预。


2、Amelie Beck,15 岁:帮助老人弥合技术和医疗的鸿沟



新冠疫苗问世后,Amelie 的爷爷奶奶终于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新的问题来了,疫苗接种预约,都需要在网上进行,而语音咨询热线是繁琐的机器人自动应答,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两位老人完全没辙了。


Amelie 和表姐 Jacqueline,自以为精通技术,自告奋勇上场助阵。没想到,花了挺长时间,才帮两位老人搞定。然后发现,还有爷爷的朋友,还有社区里一群老人。


她们意识到,虽然政府和医疗机构在拼命推广「远程医疗」,期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最需要远程诊疗的老人们,却因为技术的门槛,被挡在了外面。


2021 年 1 月,她们发起了 MedTechConnect 项目,协助有需要的老人完成疫苗接种预约。


听起来简单?其实未必。那时候她们白天上网课,下课后再一条条地播放语音信箱里的留言,然后一个个电话回过去。


好在她们学习能力超强,很快就摸清了套路,把流程制作成便于老人理解和使用的工具包,分发给服务老人的社区组织,自己的负担也就轻了很多。


可是,她们越来越「名声在外」,需求也多起来了,总有一些老人,独自居住、或者没有电脑和网络,或者什么都有,就是搞不定。这些需求,已经很难用技术来解决了。


不怕,她们培训了 500 多个志愿者,为老人提供一对一的支持。你可能想不到,这些行动,还顺便治愈了一些老人积累多年的孤独。



△ Amelie(左)和表姐为老人提供一对一远程支持


这还没完。


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打个客服电话,被机器应答搞得云里雾里,火冒三丈。想想那些只想报名接种个疫苗、结果被绕得晕头转向的老人呢?


她们向州长及疫苗接种相关机构,提出了不少优化建议:开通人工服务的热线,简化在线流程等。大部分建议得以采纳。在美国退休人员协会的协助下,拜登政府随后也开通了全国的人工服务热线。


疫情期间,她们帮助 2100 多位老年人完成了接种相关服务。不少老年人服务组织,把她们作为了远程医疗的技术支持。这样发展下去,影响力不可限量啊。


3、Ella Gupta,17 岁:帮助女性提升财商



△ Ella 和她写的书


来自北卡州 的 Ella Gupta,9 年级时加入了学校的投资俱乐部,她是唯一的女生,感觉格格不入。她注意到,女孩子受到的财商教育非常少,和男孩子相比,财务方面也不那么自信。低收入家庭的青少年,机会更少了。


于是,她访谈了金融财务领域里的专家,为同龄人写了一本书:Z世代的金钱常识:个人财务和投资指南。


写书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真正让同龄人受益呢?


Ella 创立了iFLEX 项目,把书的内容,制作成课程,通过教育者网络,免费提供给教育者们。她还主动担当老师们的顾问,帮助他们优化财商课程,让青少年更喜欢。同时,她招募同龄人小伙伴,在各自的学校,开设工作坊。


截至 2021 年底,这本书和相应的课程已经进入了 25 个州的 40 个教室,迄今影响了约4000名学生。


这波操作,是不是感觉 Ella 应该去做图书发行啊?先不说不少人、不少学校,的确是因为这些课程,买了书;关键是,这些书、这些内容,也的确是用起来了啊。


疫情期间,女性受到的财务冲击更加大。她找到金融服务机构 GreenLight,合作制作了视频教程,同时帮助资源不足的女性开设真正的储蓄和投资账户,帮助她们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虽然美国为青少年提供财商服务的机构并不少,但专门针对女性、提供同伴辅导和支持的项目,非常少。下一步,Ella 打算和更多组织合作,希望影响到 20000 名学生。



青少年公益创业项目的共同特点



上面这几个案例,虽然服务对象、解决方式各有特色,但都非常清楚地呈现了公益创业本质的特点:


1、每个项目背后,都有一个从共情到行动的故事


2、解决方式,都很创新


3、实现了可持续的影响力


4、一路向前,不轻易退缩


而青少年公益创业,和成年人的公益创业相比,还有 3 个非常不同的地方:


1、青少年视角和能力,非常宝贵


在青少年相关的问题上,青少年自己的视角和经历,是成年人很难模仿的。而且 Gen Z 作为数字原住民,对技术、社交媒体游刃有余,也让他们的公益行动,能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缺少资源,反倒能激发创造力和活力


青少年做公益,缺少人力物力,往往需要调动身边的伙伴,需要大量使用志愿者,而这样的局限,恰恰成了青少年项目创新力和影响力的源泉。他们动辄动员数百同龄人做志愿者,很多成熟的公益组织也做不到啊。


3、青少年的身份,是他们通行世界的独特令牌


常常有青少年抱怨,成年人不把他们当回事。可是一旦成年人发现青少年是认真的,很多人会主动帮他们开门。所以,认真而执着的青少年公益创业者,只要克服了最初的困难,成功的概率,比成年人更高。



大家对于青少年公益创业可能有哪些误解?



只有对商业有兴趣的青少年,才会关注和参与公益创业吗?


错!


多数开始公益创业的青少年,他们的出发点,只是为了解决一个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开始行动的时候,未必知道自己做了「公益创业」这么酷的一件事。



譬如来自新泽西州的高中生 Dylan Zajac,是个电脑极客。他发现很多非营利组织没有合适的电脑设备,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于是在 2019 年创立了 Computers 4 People 项目,回收旧电脑,整修、升级后,免费提供给非营利组织。疫情中,他们把焦点转向了低收入学区的老师和孩子们。迄今为止,他们已经捐出了 500+ 台电脑。



还有来自俄勒冈州的高中生 Michael MacDonald,热爱科学和编程,出于对海洋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的担心,发起了开源监测船(Open Source Autonomous Boat)项目,利用 3D 打印的船只,配备高质量的科学传感器和仪器,跟踪海洋生物,采集水样,为有效的海洋环境干预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因为想要做成这件事,他才开始找人、建团队,写资助申请书,拉赞助。


男生会更热衷公益创业吗?


在我们这一轮研究的案例库中,女生占了多数。


2022 年初,16 个青年创变者网络,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青年公益创业者(创变者)的调研报告。原来全球范围内,果然是女生略占优势。



△ 图片出处:The Possibilists


我觉得可能的解释是:女生或许更容易被社会需求所激发;同时,今天的女生,无论是自信心和能力,都越来越强。细想之下,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青少年参与公益创业会更踊跃吧?


你可能好奇,为什么这些案例,都是美国的青少年呢?一方面,美国青少年公益创业的支持体系,的确在全球都算领先,另一方面,他们的数据库、传播做得好啊,轻松一搜,就能找到一大堆案例。


不过,我们可以非常确定地告诉你,青少年公益创业的趋势,在全球的 Z 世代中,都在发生。达美诺的案例库里,除了南极洲,各大洲的案例都有!


1、Elif Kaya, 17 岁:资深社恐,帮助同龄人改善心理健康



来自土耳其的 Elif Kaya,从小饱受霸凌,自认为是资深社恐。15 岁时,疫情来袭,看到很多同龄人因为压力和焦虑,不知所措。她深深知道无助的感觉,于是在 2020年 4 月,创立了 One Smile Effect 项目,这是土耳其第一个由青少年创立、同伴支持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项目。


她选择了符合自己个性的方式:建立网站,为同龄人写心理课程;开设 Discord 在线社群,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安全的表达空间和支持空间;举行在线工作坊。


至今为止,Elif 的项目,已经吸引了 60 多个国家的 100+ 志愿者,触及了2500+ 青少年。


2、Aryan Maggo,印度,18 岁:帮助同龄人了解自我,更加乐观



疫情一开始,Aryan 就发现,身边的朋友们越来越「丧」,大家说来说去都是焦虑、压力这些事。作为一个乐观的人,他相信乐观来自更清楚的自我认知。


2020 年 7 月,他创立了 Optiverse,为 10-16 岁提供 6 节一对一的自我认知课程,主题包括:设计思维、身份建立、生命地图、如何决策等。创新的地方是,一对一的导师都是青少年,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导师们来自世界各地。


在短短一年里,项目就帮助了超过 1000 个青少年。2021 年,Aryan 获得了印度青年成就奖。



这些风向,不能不看到



25 年的保德信社区服务奖,转向推动青少年公益创业


这轮研究中,有个意外发现。


我们之前介绍过美国青少年公益领域的重磅大奖,保德信社区精神奖(Prudential Community Spirit),是美国青少年社区服务领域里的标杆,已经持续了 26 年。


从 2022 年开始,它变身成为 Emerging Visionaries Grand Prize (新兴梦想家大奖),和社会企业的鼻祖 Ashoka 合作,推动青少年公益创业。在全美 14-18 岁的青少年中,征集金融创变和社会创变两个领域里的优秀项目,挑选出 25 名优秀的创变者,每人获得 5000 美元奖金,并参加为期 4 天的峰会,获得一流的导师辅导和资源对接。



这个转向,不能说社区服务不重要了;但它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今天的年轻人,是重要的力量。他们既需要闪亮的舞台,也需要坚实的支持。


联合国青年报告,2020 年出了「青年公益创业」主题报告



2030 年正在逼近。联合国也日益认识到青年公益创业的力量。一年一期的联合国世界青年报告,2020 年度主题,正是「青年公益创业」。报告充分说明了公益创业对社会、对年轻人的意义。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为什么每个青少年都应该关注公益创业?



从公益慈善的角度,很好理解,中国公益创业组织的生存压力非常大,迫切需要资金、技能支持和宣传。今天的青少年,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无论在当下,还是未来,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作为一家慈善教育的社会企业,我们更关注青少年自身的成长。所以我一直强调,哪怕你不关心公益慈善,哪怕你不打算参与公益创业,只要你关心自己的未来,也建议关注公益创业。


为什么?因为青少年未来要面对的环境,和今天完全不同,而关注公益创业,能给你一条解锁未来机会的有效捷径。


青少年要面对的未来,和今天大不一样



传统的政府、企业、社会三个部门之间的边界,正在变得模糊:企业越来越重视社会价值,政府和公益慈善组织,越来越注重效率和创收。


这些变化,已经不能称之为趋势,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类似医疗健康、教育、环境,这些问题,我们很难说它是单纯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的解决方式,已经很难奏效。


也恰恰是在这些跨界的领域里,出来了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实践和机会:商业向善,技术向善,游戏向善,艺术向善,设计向善......


下面是我们在「达美诺青少年基金」分享的部分案例,有没有什么也让你感觉兴奋呢?正在展开的未来,对一些人是挑战,对另一些人,是全新的机会。



青少年需要换上「问题和挑战」的视角


很多青少年,在规划未来时,仍然带着学科、专业、或者职业的视角,譬如我要学法律,我要做市场。


这套视角,是基于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今天的工种,未来可能不复存在;而未来的工种、职业,很可能还没有出现。


青少年应该怎么办?


换一套视角:不要问「我想做什么工作?」


而是问「我想要去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要致力于什么样的挑战?」


也许是「重构医疗健康体系」,「创建未来学校」,「促进虚拟现实」,「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心理健康」,「帮助人们发挥潜能」等等。



可是,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致力于什么挑战呢?


路径挺多的~ 其中一条捷径:关注公益创业啊~


公益创业者大多非常敏锐而且前瞻。他们所指向的问题,往往都是真实的挑战,甚至可能还没有被大众所认识。继续挖下去,往往指向更深层次、更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未来的机会。


而且,公益创业者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路径,往往非常创新。多看看,多学学,多想想,想不受启发都难。


在中国,公益创业的环境并不好。公益创业者,往往需要克服加倍的困难,才能往前冲一步。


所以,我想建议青少年,别老想着去 500 强企业做实习了。有梦想,有能力,去公益创业组织实习去;和公益创业组织合作,做点事情。


这样,你离社会问题更近,离社会现实更近,离混乱嘈杂更近,但你可能对自己、对未来、对世界,都会有一些不同的体验。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