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青春期性教育,要说懂你不容易
来源:中南屋
作者:余抒阳
2022-06-21
757
领域 残障融合



“现在很多人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态度就是避而不谈,但是青少年们却很有兴趣学。”北京市八一学校的一名老师说道。


从广义上而言,青春期教育的定义包括理想教育、性教育(包括性心理、性知识、性道德)和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1];狭义上即指对学生进行关于性的科学知识教育,包括人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性病和艾滋病预防、避孕、防性侵等知识。


如今,一些青少年对性知识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然而,即便是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他们对性知识的了解却十分不足。


2020年5月18日,“女童保护”2020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最美的春夏”2019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有78.24%的青少年缺乏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具体而言,从来没有接受过来自父母、老师相关教育的青少年占15.70%,偶尔有的占51.41%,经常有的比例只有21.76%。[2]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图源| 女童保护基金


多项研究也同样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现状仍需得到进一步改善。



不了解,多数靠自学



一方面,部分青少年对青春期性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不足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国6省市的30所中学进行性教育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学生们普遍对关于性的知识缺乏了解。在4737名学生中,只有31.07% 的学生知道“女性来月经后首次性行为就可能怀孕”;仅9.1% 的学生了解“月经周期中哪段时间发生性行为最容易怀孕”。[3]


此外,有调查发现40.74%的高中男生及77.42%的女生不清楚“性自慰是人类的正常性行为之一”。[4]多数高中生认为遗精、勃起、月经等正常的生理现象让人难为情,“有性冲动很丢人”。


漫画呈现男生正常青春期生理现象 图源| 知乎


部分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认知的缺乏,可能导致他们对性产生排斥和抗拒心理


“我知道很多高中生都很早熟,也会聊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话题。我开始是很不屑的,但是最后发现我自己好像也落入了这个漩涡,也开始渴求甚至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自慰)。我是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的。我觉得我很不好,但是有时候很难压抑这种欲望。我觉得很羞耻,但也不知道怎么排解。”上海的一名高中女生说到。


另一方面,很多青少年获得性教育信息的来源不正规,多数靠自学


通常来讲,青少年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家庭、学校与社会。然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调查发现,80%的家长都表示不清楚怎么给孩子讲“性”。[5]青少年因此无法从家庭获取需要的性教育知识。而在学校层面上,老师则往往对“敏感话题”进行模糊的解读。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青少年只能“自学成才”。


“我爸妈从来不跟我讲这些。小时候问他们我怎么来的,都说我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更别说性方面的知识了。我们同学之间有时候会聊这方面的话题,印象中我第一次接触到性知识应该是通过跟同学聊天。”成都的一名高中生说到。


“最美的春夏”项目调查显示,只有23.53%的青少年通过家长和老师了解青春期性健康知识;20.13%通过网络和书籍;28.45%通过听知识讲座获得;10.53%从同伴那里获得;还有17.36%认为自己“长大了就知道了”。[6]


项目调查报告图源| 女童保护基金



观念保守,学校教育不达标



一些青少年之所以对青春期性教育的了解不够正确和全面,其背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社会对性的看法比较保守。


从宋朝开始,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就非常强调性道德。“万恶淫为首”,女子要“洁身自好”,“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贞节观已经将贞节作为超出生命的存在。因此,“淫”在传统观念中是不可饶恕的。这也直接使性成为了禁区,让相当多的中国人“谈性色变”。而这种思想也从根源上决定了当今中国人对“性”的保守看法。


“这些成人都觉得劲爆的内容,给小孩子看真的好吗?”一位妈妈在网上评论道。2017年,国内出版了性教育教材《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该教材直接使用了“睾丸”、“阴道”等名词,以及部分生理知识的插图,因此遭到了部分网友的强烈质疑。迫于舆论,学校最后决定收回读本。


南京一位小学5年级的家长表示,平时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不雅镜头,她都会立刻换台。因为“怕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大人之间公开谈论性这个话题已经有点不妥当了,更别说跟自家孩子讨论。我实在说不出口。”


被收回的性教育读本 图源| 人民网


造成部分青少年缺乏青春期性教育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国内性教育课程的落实没有实现标准化,老师在教授性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我教《自然与科学》里面会有人体受孕过程,我就会跟学生说,受孕就是精子和卵子结合变成受精卵之后孕育胎儿。让学生画下来背,考试要考。其他的内容就没有了。教这些知识主要也还是因为考试会考到。” 山东一中学老师说到,“学校在学生四年级的时候会发一本《卫生与健康》,里面涉及一些青春期知识。但是没有规定说必须要讲,老师就不会讲,都让学生自己看。”


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手册 图源| 网络


此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原因是我国目前缺少有专业素养的性教育教师。调查表明,在全国范围内负责性教育的老师中,只有3.97%的人接受过岗前培训。对于其他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来说,由于没有师资培训和相关知识储备,老师们在授课时往往会遇到困难——他们无法准确地解答学生的问题。


“我记得我第一次跟学生讲生理变化,讲到男性的那个(生殖器官),说实在的还是挺尴尬的。就比如学生问我前列腺在哪里,坦率地说我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医学背景,更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生理知识培训。后来通过自学,去请教别人,才知道前列腺是生殖系统的一部分。”某在岗17年的心理教师这样描述了她的授课经历。



性教育,社会各界共努力



为了推动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社会各界都为此做出了诸多努力。


首先,国家在近几十年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政策来推动青春期性教育的发展。自1988年至今,相关法规逐渐明确了教学要求。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法律首次纳入“性教育”三字,并明确将性教育纳入学校的义务教育内容。


未成年人保护法 图源| 新浪网


谈到“性教育”被写入新《未保法》,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负责人刘文利说到:“把性教育放进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仅是为开展性教育提供了一个法律保障,还能对后续国家出台的政策文件,起到引领的作用。”


此外,国内有很多公益组织也正在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春蕾计划”、育见爱公益、百蹊教育基金会的“康乃馨计划”以及光源助学公益的“你我伙伴”等项目。


以其中的百蹊教育基金会为例,该组织于2016年开展“康乃馨计划”,主要在凉山布拖县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活动。该计划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个包”、“一堂课”、“一本书”。


“一个包”是指为学生发放“健康包”,包括卫生巾、肥皂、指甲钳、发圈等物品。该计划旨在培养当地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堂课”是指项目邀请专业的青春期性教育讲师给当地学生定期上一堂青春期性教育课程。“一本书”则是指项目邀请相关专家出版的《做女孩,超自在》一书。这本书可以在性教育课堂结束后继续发挥其教育作用。


截至2021年底,康乃馨健康课堂已开展29场次(以学校为单位),覆盖总计11627名学生。在未来,康乃馨计划将在原有的项目版图基础上,新增项目地区,给更多的孩子提供适龄的性教育课程。


拿到健康包的学生们 图源| 百蹊教育基金会官网


虽然目前青春期性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正如我国性教育专家刘文利女士所说:“为了让性教育在法律层面上落实,我们还有太多的事要做,而且非常紧迫。”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有机会接受完整的青春期性教育。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