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为5月11日“南都基金会开放日”活动上,南都基金会伙伴——山东省社会创新发展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山东社创)执行理事张健的分享内容。
很荣幸在南都基金会开放日,向各位汇报,在南都伙伴的支持下,山东社创近年来在区域公益生态基础建设方面的一些行动与反思。
公益慈善生态、区域生态建设等词汇,目前还是一些偏小众的概念。但这些年,我们团队一直在死磕它们。这些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需要我们去做些什么?做好的依据和标准又是什么?
在实践中我们强调,尊重和重视区域生态中的多元主体与多样性;以人性视角、需求视角和资源视角,努力把握内外系统、各次级系统的要素构成和相互关系;重视系统内外的管道建设和信息资源的流动性;同时也尊重并重视,区域的在地文化和不同要素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以及发展阶段。
由此,我们对于山东区域公益生态基础建设的期待或愿景如下:
区域公益生态基础建设,一定是多方主体共建的。这个多元主体既是系统的基础要素,也是系统的运营方,同时还是生态建设工作的服务对象。
我们期待这些多元主体能够在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生态位、组织战略、使命定位、优势资源,承担多元角色,发挥特殊功能,共同打通链接管道,协商、协同、共建、共享不同的赛道和议题网络。
基本共识之一,就是和一线服务机构共生存、同发展,共同珍视、陪伴、支持一线伙伴。在全部的行动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把握、平衡、追求和协调相关利益方不同战略目标的共同实现。
如果没有一个共赢的预期和实际结果,是很难形成多元主体共建的。因此,需要我们共同推动山东县域公益生态基础建设和基层社会服务体系基础建设。山东社创推动区域生态建设的早期共建主体,主要是全国性基金会伙伴和本土县域一线执行机构伙伴。
我们以外部基金会资源和自身智力资源为敲门砖,以持续大量的机构走访和陪伴成长,全力以赴打造与区域内一线伙伴基于信任、情感和有效协助的连接管道,快速获得规模化的末梢伙伴。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不同赛道的议题网络有序发展。
比如,从2017年开始打造山东城乡儿童服务网络。该网络以壹基金儿童服务站为核心产品,好公益平台四个优质产品为主要推手;联合其他基金会高配比产品,主要围绕99公益日开展联合筹款与联合执行;持续开展儿童服务领域专职人员的培训与共伴社群建设;持续跟进省内重点儿童服务项目的调研、立项、筹款和产品优化等工作。
目前网络服务区域以山东、河南为主,涵盖河北、天津、江苏、辽宁等省共计170家紧密合作伙伴。
需要指出的是,山东社创并不是资源型机构,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基金会工作,但我们不是基金会。我们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山东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发动机。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倡导、示范、催化、黏连、多方陪伴,寻找、协助本土发动机的出现和功能担当。
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2018-2020年山东社创与山东省慈善总会,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慈善山东”公益大会,联合执行了“慈善山东”伙伴计划、齐鲁公益领袖营、山东社工优才计划等项目,系统推动地方专业人才建设。
以“慈山东 益齐鲁”公益创投大赛支持省内超360家一线伙伴联合筹款超8000万元,每年为山东优秀一线服务机构提供100万元非限定资助,培育了鲁慈儿童家园、微爱1+n、摆渡午餐、憨兜洗车房等地方社会服务品牌项目。可以说,这三年团队把握住了风口,撕开了口子,进行了大量探索性的实验。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进行深刻地反思。
2020年山东社创和总会的合作停止。在南都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们一方面继续把广大一线伙伴作为多方共建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则继续寻找本土生态建设的民间发动机。
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目前发现,以山东省乐安慈孝公益基金会为代表的几家企业背景基金会活跃度有显著提升。特别是乐安慈孝基金会,在持续开展山东心智障碍者服务网络资助和运营的同时,资助了一系列区域生态建设的论坛、研讨会等活动,表现出本土优秀基金会的全面担当。
同时,针对体制内基金会在政府和社会中的影响力,我们谨慎地以服务置换信任,协助伙伴的自身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推动其逐步接纳并参与到区域生态建设支持与资助工作中来。
2020-2022年可以说是社创最艰难的时期。除疫情影响外,我们在运营经费、战略方向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特别感谢南都伙伴的雪中送炭和不离不弃。
南都资助的山东区域公益生态建设项目,是和我们陪伴一线伙伴一样的情感投入和资源投入。南都伙伴每一两个月就要来济南和我们团队做深度的沟通、交流,提出战友式的提醒和建议,允许试错、允许失败、陪伴同行,并全方位整合资源支持我们的探索。
比如,支持我们与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项目的合作,快速在山东形成覆盖100所乡村小学的规模。今年在好公益平台的支持下,我们也将和乐高集团合作,探索乐乐箱项目在山东的规模化实验。
也感谢腾讯、南都的信任,以“千百计划之百个项目资助计划”支持我们重启“慈善山东伙伴计划”。
虽然受疫情影响,项目的线下活动持续延迟,但我们加强基金会伙伴和一线伙伴之间信任、黏连、共建的方向不会改变;外引、内孵支持性组织在山东的发展,推动更多专业团队承担要素培育工作的决心不会改变;资源下沉,推动县域头部机构更多发挥枢纽功能的决心不会改变。
我们也与山东大众报业齐鲁壹点达成战略协议,启动山东好公益平台,以互联网数字技术推动区域公益慈善的破圈与社会传播。
我们有一点总结。
首先,政府和整体性的体制力量是区域生态建设最重要的影响力量。以民间身份、民间视角积极参与政策、热点、区域政府工作重点的落地,比如五社联动、社区治理创新、镇街社工站建设、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也是我们地方实践的重要工作。
其次,本土活跃而有担当的基金会,是一段时间内区域生态建设的发动机。
第三,区域生态建设急需全国性的顶层设计与协商共建机制。
第四,期待关注公益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金会更加坚定地下沉,并对基层伙伴给予更加系统的支持与战略耐心。
最后,说给我们自己,说给正在观望、审视山东社创行动的内外部伙伴,也说给同样在开展区域公益生态建设的伙伴们,山东社创不会成为“恶龙”(编者按:此处引用了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这是从山东社创成立的第一天,我们便明确提出并始终践行对自己最基础的要求和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