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项先冬:我公益的起点在这里
来源:小象爱分享
作者:小象爱分享
2022-05-27
249



导读



2022年友成基金会小鹰计划招募中。


今天为大家分享:友成“小鹰计划”2013届小鹰——项先冬的十年笔记,文章写于2013年春季。如今来看,“小鹰计划”是他迈入公益行业的起点。


当年临近毕业,他如何选择未来的路?当自己的选择,无法获得朋友、家人支持时,如何获得理解?又该如何确信自己的选择?


十年为期,他记录了和小鹰计划的相遇。也期待你的加入!



人物简介




项先冬,2013届小鹰,现任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代理秘书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在读)。目前致力于探索“公益+金融”的模式,助力公益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从2012年7月决定不考研的那刻起,作为准毕业生的我,便在求职路上开始了不断折腾。


最终却选择了一条看似最不靠谱的道路,去参加由友成基金会发起的青年发展与培养项目:小鹰计划。用一年时间,以全职志愿者的身份,去到中西部或乡村地区,进行公益实践,从而超越自我,认知社会。



确定选择前,只尽管尝试



在做出这样的决定之前,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未来该往哪里走。


随大流,我报名过国考,打了酱油。


参加国考期间,一位考上了选调生的师哥对我说,“公务员很稳定,现在就可以看到十几年后自己的生活,不过好在稳定。”那一瞬间让一直犹豫不决的我做出了决定,公务员确实很好,只是我期待的生活,能充满更多的可能性,从此一心扑进各种求职面试的浪潮中。


为了赶企业面试,见过很多地方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起初,只是关注名企、高工资,却没有想着自己是否有那样的能力去胜任。在一次次的挫败中,不仅让我看到了与别人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便毫不犹豫的扎进了图书馆,开始与书籍为伴,反复着唠叨自己,以前看书的速度怎么比乌龟还慢。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在那段时间里分外刺眼。除了“眼高手低”的毛病被极度放大外,一种对未来的迷茫更让我不知所措。


站在十字路口,除了不断地尝试,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去安抚自己茫然若失的心情,这却让我明白了自己不想要什么



心动,是幸运的信号



偶然间,我看见了小鹰计划招募的信息,便被那响亮的宣传口号给深深吸引了——给自己一个改变世界和完善自我的机会。


哇——“改变世界”,这正是一直以来做梦都想经历的啊!或许,也这是年少时,大多人会有的想象。


我瞬间找到了通向未来的光明大道,那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你懂得!于是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立马去查找详细资料,着手报名。


经过精心的准备,确切地说是21天,在第一轮报名截止日期的前一晚,我怀着美好的憧憬和无限的好奇心,点击下了邮件发送键。


半个月后,在寒冬里一个昏沉沉的下午,一个陌生的号码突然蹦出了手机屏幕,定眼一看,竟然来自北京,一种莫名的意想出现在了脑海中:“北京?难不成,是小鹰计划?”


为了充分准备面试,我通过人人网、QQ群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最终在微博上联系到了正在参与项目的2012小鹰们,我怀着向往的心情,向他们请教心中的好奇。


他们却告诉我,刚接受项目培训时激情澎湃,然而去到项目驻地后,不仅现实的艰苦环境超过了他们的心理底线,而且刚开始工作时,经常受到一些村民的不理解,能力也被一些工作人员质疑。


那一瞬间,有种被雷劈的感觉。“这是一开始就给我泼冷水吗?”我在心里敲起疑惑的声响。


还好,仅仅一段时间后,他们便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确实是来脚踏实地做事的。现在,村民见到他们都会亲切地打招呼,时常邀请去家里吃饭。


如今,他们通过结合当地情况以及自身兴趣,建立起了自己的NGO组织——“小宇宙—关注农村儿童成长”和“匠心营造—打造特色农村产品”,并且得到了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我想,那样的磨练,不正是一直所期望的吗?


作为一个对于公益领域几乎一无所知的小白,还怀着不想立马就被未来可能遇见的小伙们一眼看穿的尴尬,开始在微博上关注起各种公益组织。


让我触动最大的便是雅安地震后,公益组织迅速反应,相互配合,积极行动,为救灾贡献了一份不可忽视的力量。第一次意识到公益组织能与救灾这样的重大公共事件联系在一起,忽然之间,更加坚定了我要努力去参加小鹰计划的决心,当时在心里默念,我也要去雅安。



幸运,则需要耐心的准备



从第一次面试到最终收到录取通知,竟走过了四个月的时光。


期间,我竟心不在焉地拿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机会,收到了好几个梦寐以求的机会,在公司实习期间里也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经过反复衡量,却依旧没有小鹰计划那样,产生分外向往的吸引力。尤其是想到有机会去雅安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时,毅然遵循自己的心声,踏上这条充满未知的路途


当我和专业指导老师说起时,他问我怎么想去参加这个项目,我说,“一直记得一句话,年轻时多吃些苦,没什么不好的。”


他停下了快要送到嘴角的烟,抬头看着我,微微一笑道,“这个想法不错,去吧,年轻时多经历些困苦,将来自己想创业或者在工作中,都不会再惧怕什么。”


当告诉爸妈,我要去参加小鹰计划,他们疑惑的问道,“那个项目靠谱吗?不会是传销组织吧?”


最后,姥爷听了我的讲述后,坚定地说了句:“去做你想做的事,就把那当做为期一年的研究生吧,你爸妈的疑惑,我帮你去说服。”就这样,家里没有了任何阻力。


也有朋友会诧异地问我,你放弃不错的工作机会,去参加这样的公益项目,一年后去哪工作?不是浪费了一年的青春吗?



确信,需主动建立信心



在北京实习完回校的火车上,我把心中的犹疑,抛给了坐在对面的两位大哥,他们则为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一位正在创业中的大哥对我说,“按部就班的工作,虽然稳定,但你想要的物质条件却不是那样的工作状态就能轻易给你的。年轻就是资本,失败了可以再来。我学历不高,却一直走在创业的路上,现在第一家店每月利润平均4W。而我的表弟和我一样大,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现在除了月薪能拿到5000左右,其他的一切未定。而我已经有房,有车,并且结婚,有孩子了。”


我想了想说,“或许学历不是唯一,但如果能坚持在热爱的学术道路上一直深造下去,高学历也会有更好的机会。就怕,被学历磨灭了奋斗的勇气,没有了勇于拼搏的斗志”,他点头同意。


另一位热心的大哥如今在北京已经有了自己的公司,当我说出现在面临的选择时,他告诉我,如果你想按部就搬的买房、买车、结婚,那就直接去那家公司工作。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经历,让自己在思想上,找到除了物质以外的支点,那就去参加那个公益项目。”


“当年我掘到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200W时,便带着父母出去玩了一圈,回来后,觉得其实也没什么。钱到底能具有怎样的意义,需要用你自己的思想去赋予。现在很多有钱人,纸醉金迷,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那一刻,我开始坚信自己的选择


回到学校后,再次找到和蔼的傅老师,请他给我的选择提些建议。


傅老师不仅告诉我未来一年、要注意和学习些什么,还对未来如何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最后,老师说:“保持联系,遇见什么问题,及时交流。”


有了鼓励和支持,信心也就更足了,对于一些同学的疑惑,也不再往心里去了。


未来一年,尽力为贫困地区多做些事情,希望自己能在不一样的环境中沉淀和成长,拥有一次真正属于自己的壮游


就这样,推开了“小鹰计划”这扇窗。那一刻,没有畅想太多。


当时只觉得,我的青春,需要折腾,努力做自己人生的导演


只是心向往,就努力去争取。既做了选择,不论怎么折腾,后果自己要能负责。


未来是美好,还是糟糕?会有怎样的遇见?


每个人,或许都会有不同的回答。我的回答,则交给了时间。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