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 · 公益人 | 十年,从热爱到专业,马楠楠:做公益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
来源:中国扶贫基金会
作者:中国扶贫基金会
2022-04-24
420





30岁出头的马楠楠决定将做公益当作自己一辈子的事情。


然而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如同我们每个人一样,马楠楠也经历过犹疑、退却、观望,甚至止步不前。2013年,马楠楠结束学生时代的生活,那时她想把公益当作一项事业认真来做,可总觉得内心的冲劲“不够热切”;工作第一年,她曾无数次“打过转盘”,甚至思考自己如果转型还可以做什么。


2014年,马楠楠主动请缨参与云南鲁甸地震救灾。在现场,她看到了烟尘滚滚、房倾屋塌,活生生的生命面临威胁。救援队伍冒着强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24小时不停歇地奋力抢救,还有同行为调配物资在路途上奔波。这种“真实”感染了马楠楠,她的内心不再犹疑,“公益就是那个加班到凌晨两点也没有想过放弃的事业”。


此后,马楠楠从公益“小白”到自己带团队设计和执行项目,逐渐建立起对公益的理解,她认为“做公益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事”,而未来,她希望“把自己打磨成一个更加专业的公益人士”。





0
从偶然到必然      



留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在马楠楠看来其实是个偶然。她是通过介绍获得了在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大学生项目的实习机会。但很快,当她接触到资助大学生的项目时,在审核所收集的大学生资料的过程中,她开始被一个个学生的故事触动,“那时看到了一些孩子的内心活动、家庭状况、未来理想,深受触动。”马楠楠说。


于是,马楠楠决定留下来,此时这个决定似乎已不是那么“偶然”。入职面试时,被问及“只是将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还是一份事业?”,马楠楠想了想,然后答道:“一份事业。


但其实对于究竟该怎么去做“这份事业”,马楠楠还不太明晰。工作中,马楠楠认为自己有很强的执行力,并且对项目执行很有想法,“就是缺少一种充满热爱的动力”。马楠楠坦言:“这种动力必须十分强烈,差一点都不行。


2014年,即工作一年后,马楠楠在鲁甸地震救灾现场找到了这份必然的动力。当时她只身前往灾区中心一所小学,白天动员群众发放物资,晚上清点清单、编辑传播消息,因担心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余震,她蜷缩在当时唯一可住的校长办公室沙发上,就这样坚持了17天。那时虽已是8月,但地震后的鲁甸潮湿阴冷,身上的衣物一直湿着穿,多年后回想起来,那种潮湿感仍然触手可及。


“可以说,在此次历练之前,我虽也热爱这个行业,但总掺杂着一些是否有人生其它可能性的不坚定和犹豫,实地参与过救灾后便打消了任何念头。感到自己真的可以为帮助他人贡献一点绵薄之力。”马楠楠说。


之后,马楠楠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先后做过品牌传播工作、企业合作开发工作行政工作以及党务工作。她在工作中树立了大局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


至此,马楠楠在对做公益的决心方面彻底成为一种必然,她坦言“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并坚持做下去是一种无上幸运”。而当被问及在一次次的反复、犹豫之中,是什么支撑着她走下去时,她答道:“热爱是一部分,很重要,但反复试错、成长的空间、同事与领导的信任也缺一不可。”



02 在专业性之路上越走越远



在扶贫基金会工作的近10年历程中,马楠楠不仅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也对“什么是做公益”这件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刚开始接触公益,马楠楠的家人、朋友天然地将做公益等同于“好人好事”,甚至马楠楠也是在逐渐摸索中,然而10年后的今天,谈及做公益,“专业性”3个字是她不断重复提及的词汇。


活水计划”是马楠楠正着手推进的一个项目,其通过机构赋能和资源平台搭建,专项支持欠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发展及社会资源引入,在全国范围内搭建这样一张巨大的“网”,让地方社会组织激发内生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扶贫基金会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项目。


活水计划带给她许多挑战。她和团队从2020年开始探索试点工作。马楠楠说:“现在我需要从整个机构、组织建设的角度思考问题,打造出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团队,比如在项目、筹款、组织公信力建设等方面,我们要为每一个欠发达县域的社会组织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真正的实现项目目标,让活水充分涌流。”


但这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的事,欠发达县域社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还需要走很长的路。马楠楠感慨,这远非捐赠资金就可以解决的,“就算一个县域社会组织收到捐赠资金,但如何利用这笔钱去做真正能发挥作用的事情,也是一个挑战。例如,一些社会组织可能有数量庞大的志愿者资源,一些活动的开展需要志愿者之外的专业社工人员加入,但如何调动志愿者去做事、如何在县域招到专业的社工,这些都是他们面临的难题。”


操作层面的挑战之外,马楠楠看到了问题背后的系统性社会问题。她有时去走访一些乡村的孤儿家庭、留守儿童,会发现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的年龄,仍然和爷爷奶奶睡在一张床上,而青春期对于大多孩子来讲是要求独立空间的开始。“面临这种情况我们能做的是捐钱吗?给她买一张床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吗?她需要的不只是一张床,还需要一个独立的空间、温馨的环境以及同样具有这种意识的家长的爱,钱对于这一切需求来讲太初级、太粗浅了。”


 “很多民生的短板问题都有各自的差异化需求,并非靠单一模式能够解决。所以我们在执行活水计划时,更加注重激发欠发达县域社会组织的内生动力,让他们自发地去解决落在自己身上的问题。


马楠楠坦言,经手的每一个项目都是自己喜欢的项目,似乎只要是做公益项目,马楠楠便精神百倍。“但最喜欢的项目还是当下这个,付出的情感和精力最多,遇到的挑战最大,从策划项目方案、组建团队到制定实践模式,全流程我都参与了。”


随着马楠楠在公益专业性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转眼间她也从初入行的公益“新手”成为了行业里的翘楚,而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在涌入这个充满爱的行业,对于此,马楠楠说:“做公益是一件劳累和快乐并存的事情,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