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CVDI)测量,是北京惠泽人公益发展中心(惠泽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基于《中国慈善发展蓝皮书》的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调研课题,借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的《志愿服务测量指南》和ILO相关文件,于2013年初开发,每年用于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测量,并形成“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指数报告”在蓝皮书上进行出版和发布。指数报告对志愿服务基础研究和城镇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数据。
· CVDI课题组使命:以专业志愿精神发现并记录志愿服务行业(特别是民间志愿服务)真实发展状况,以基础调研促进政策倡导和行业建设。
· 本课题组针对志愿服务指数组织及其使用的志愿者进行年度追踪测量,以求真实反映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测量的范围从志愿服务投入、产出、成果和社会影响力四个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
2021'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回眸
2021年中国志愿服务精神两大特色:
1.居民志愿者:居民向驻地社区自愿报到参与社区抗疫。2020年萌芽,2021年在多地区抗疫中居民志愿者加速增长。
2.志愿者联合行动:借助互联网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和跨专业联合公益行动,志愿者集体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与实践,共建韧性社区。
· 2021年在历史进程中是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对于志愿服务领域而言,在中国迈入新时代、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高质量发展需求,也具有继往开来的价值和意义。
· 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和医疗卫生、抗洪抢险和应急救援、大型赛会和重大活动、乡村振兴和社区基层治理和常态化扶弱济困志愿服务等方面继续勇立潮头,文明创建、科教文体、生态环保和一些行业团体等领域的志愿服务也趋于活跃。
· 志愿服务制度化与区域化建设加快,志愿服务技术标准和行业发展起步,国标《志愿服务组织基本规范》发布实施,北京和江苏等8个省(直辖市)出台志愿服务地方条例和法规。
· 经历过2020年抗疫,越来越多的居民志愿者自发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 受到疫情防控和区域性救援的条件限制,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通过在线参与志愿服务。志愿者在线联合行动成为抗疫和救援志愿服务新常态。
2022'志愿服务五大发展趋势
· 服务大局:党政各部委加强志愿服务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志愿服务掀起国家志愿服务热潮,以服务冬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群团社会工作、一带一路与国际发展南南合作等主题志愿服务运动,继续成为2022志愿服务主旋律。
· 服务捐赠:志愿服务成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响应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商业营利部门与社会各部门机构更加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和参与公益事业,投入人力资源和科技专业技术参与专业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成为公民个人捐赠的主要形式之一,特别是志愿者打破阶层和经济差距,直接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和救援,建构社会公平发展的基础。
· 志愿队伍:志愿服务组织社群化运营。超过80%的志愿服务组织继续以非法人组织的“社群化”方式存在,他们主要是在党政和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和村居委会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公益服务。民间志愿服务组织通过[线上跨界运营+线下联合行动]动员社会资源开展志愿服务。
· 社区志愿:本土化城乡社区志愿服务渐成气候。经过党政对城乡基层治理建设的加强和社区疫情防控常态化实战,数千万的党政干部和志愿者回到居住地参与重大卫生防疫、安全救援和重要社会活动,以及常态化社区服务与治理。
· 投入不足:志愿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由于志愿服务的经济社会价值尚未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与国家发展规划预算中,无论是对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志愿者基本保障与教育、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和行业建设,还是对志愿服务项目和创新等都缺少保障性投入和社会投资,社会对正式的志愿服务认知和参与率预计保持在7%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