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 · 系列 (九 )| 民间救援队能走多远?
来源:CDB
作者:雷尔佳佳
2022-03-09
272
领域 志愿服务



每当国家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会迅速集结,从自己多种多样的职业中跳脱出来,只剩一个身份——救援队员


2022年1月,郑州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全市迅速部署疫情防控行动,以应对本轮疫情。在众多的抗疫队伍中,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也参与其中。


“你们可以帮忙修电脑吗?我电脑坏了。”一个迎面而来的男人问正在小区帮忙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的救援队员张兵。


“……我不会修电脑啊。”张兵哭笑不得地回复眼前的男人。


张兵表示,哪怕制服上明晃晃的“救援”两个字,还是经常有人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有一次我们穿着队服去吃饭,一个大爷随口说了一句保安,让我们的队员心里很不是滋味。”


▲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队员正在清点物资


民间救援力量如今已形成一定规模,不过,大部分人仍旧只听过蓝天救援队。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国的民间救援力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如蓝天救援队这样的救援组织目前已有超过1300家。


另一方面,在救援队壮大过程中,救援队设备不足、老旧,救援水平参差不齐,救援专业化程度需提高,救援队员本身面临的救援身份问题,救援赋能问题,如何平衡好个人工作、生活与救援行动等问题逐一浮现。


关于民间救援这件事儿,从张兵及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的故事中,或能窥探一二。



一次事故,催生了猛犸卫士的成立



张兵是河南省郑州市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发起人。




▲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发起人张兵


从名字上看,大概能看出家人对张兵的殷切期望,他的爷爷是一名红军。张兵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字,1997年入伍,直到2000年才退伍。退伍后,他回到郑州成为了一名体制内单位职工。与生俱来的正义感,以及在军队磨练的责任、毅力,一直影响着张兵此后的生涯。这些是张兵成为一名救援队员的先天品质动因。


其实,张兵决定成为一名救援队员,也源于一次至今难以忘记的“死亡”。


几年前,张兵与朋友自驾去凤凰古城旅行。那天凌晨5点,快到凤凰古城的时候,天空已经飘起了雪花。当时,途经一个隧道,就在不远处,一辆大巴车和货车相撞,发生惨案。张兵和朋友看到后,赶紧下车报警、救人、疏散大巴车上的乘客。


大巴车的师傅满脸是血,身体已经动弹不得,直喊“疼”。“我就安慰他,我说你别急,但是在安慰他的时候,他就慢慢没有呼吸了,然后再也没有反应。”看着司机师傅在自己眼前死去,张兵特别难受。


经历过这一次事件,张兵和朋友打定主意成立救援队。张兵说,他们想要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伸出援手拉别人一把


回到郑州后,经过一段时间筹划,张兵与另外两名朋友成为了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最开始的3位成员。去年2月,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拿到了在郑州市金水区应急管理局正式备案注册的执照。从最开始只有三个人,经过一年的发展,如今,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已有102名队员。


“所有的队员在社会上有各自的工作,都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儿才加入到我们队伍的。”张兵介绍,猛犸卫士招募救援队员有几个标准,它们是:第一,家庭必须支持;第二,收入稳定;第三,有闲余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除了以上三个硬标准,队员还得有介绍人、担保人、紧急联系人、无犯罪证明。



▲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开展水上救援工作


张兵的号牌是“011”,他说,1号至10号号码牌,是留给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中有杰出贡献的荣誉队员的,“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救援队能够到达999人。我也希望,我们的号码牌是可以传承的。不管平常再忙再累,我也希望队员不要忘记加入救援队的初心。



并不是每次救援都能换来好结果



不久前,猛犸卫士才帮忙找回了一个离家出走30多天的男孩小裴。


小裴十来岁,和家人吵架后就离家出走了,一直也没个踪影。


“找人真的像大海捞针,非常难。” 张兵记得,猛犸卫士组织了社会爱心人士、志愿者在广场、火车站等地方仔仔细细找着小裴。功夫不负有心人,连续三天每天找到晚上将近十二点再回家,在第四天的傍晚6点,救援队可算“逮”住了小裴。“当时就这么巧,想着这孩子要吃饭,他也没有钱,我们的队员就在火车站附近的小吃街转,就看到了一个长得很像小裴的孩子。”


原来离家出走这一段时间,小裴饿了就到小吃街吃别人剩下的食物,晚上困了就上24小时取款处凑合睡一睡。当小裴的母亲闻讯而来见到儿子时,松了一口气,大哭起来,幸亏孩子安然无恙,幸亏孩子被找了回来。


像老人、小孩走失这样的城市搜救任务是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最基础的工作内容,从救援队成立以来,救援队员参与到了8次人员搜寻任务中。张兵介绍,在河南2021年那次特大暴雨搜救任务之后,河南的很多救援队加大了合作、协作力度,这次找寻小裴的任务,就是新乡那边的救援队发出的求助信息。当时,新乡市的一个救援队寻求帮助,告诉他们一个新乡男孩来郑州后,离家出走了很久。猛犸卫士知道后将搜寻任务接了过来,跟着当地派出所到处找小裴。


但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一次的付出都是能换来好结果的。


张兵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名79岁的老人,救援队至少出去找了10次,但最终收到的却是警察的消息:老人已去世。“那时候我们特别惋惜,特别难受。但我还是安慰队员,咱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最大努力,也都尽力了。”



这一天,他们爬了“200层”楼梯



新冠爆发转眼已两年。这两年,疫情常态化防控深入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救援队也不例外。


今年一月,郑州市组建多支救援队参与到联合消杀工作中。接到社区消杀任务求助后,猛犸卫士着手对10万平方米管控区进行消杀。一条街,十几个楼院,负责消杀的队员身上得背上60斤的消杀设备,手上提上设备,戴着让人喘不过气的防毒面罩,一层一层,一间一间,一楼一楼进行消杀。一天下来,上上下下的楼梯加起来,能有200层。消杀任务重的那两天,得熬到凌晨三点才能结束任务。消杀结束,在这样的寒冬,脱掉防护服,队员衣服居然都湿透了。


▲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正在进行消杀工作


除了城市搜救、疫情防控,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的救援任务还有以下三大类,分别为:水域救援、安全消防、急救。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水域救援队员必须是如游泳馆教练这样水性好的人。加上我,水域救援人员一共有7名,因为水域救援这一块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我们不可能让自己队员去冒生命危险,没有达到考核标准是不能加入水域救援分队的。”张兵说,水域救援分队的队员必须得会操作船只,学会在水域如何救人,得参加水域救援防疫网培训,救完人之后如何自救等培训。“救援队在进行救援时,相互的团结协作和默契十分重要。在救援前,会有专业的安全评估员对现场做一个安全评估后再采取行动。”


在安全消防方面,猛犸卫士主要做的还是力所能及的事,他们会到社区给大众普及如何防火等基本知识;至于急救,猛犸卫士曾经参与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学习急救知识及如何使用心脏复苏急救设备AED,以备不时之需。


张兵说,未来如果可以,希望建立“社区志愿救援队”,“对于我来说,真正的救援队就在身边,希望能在社区成立我们的志愿救援队,在能自救之后,向他人伸出救援之手。



救援队之困



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队服的手臂位置,绣上了“铁军”两个字。张兵说,他们要把如钢铁一样的毅力贯彻到救援队中来。每次想起去年的河南暴雨救援行动中,队员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救援精神,张兵总是深受感动。而救援队员的“给力”,也不断激励着张兵前进与成长。但哪怕救援队员多么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荣誉感、自豪感,还是得直面救援队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开展水上救援工作


资金不足,是被众多救援队提到最多的点。


猛犸卫士的队员并不太知道该怎么去筹资。“我们目前没有任何一笔来自社会的捐助资金。我们每个人的队服,我们用的装备全都是我们的队员个人去筹集来的。我们的救援车也是队员自己贡献出来的,目前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救援车。所以说发展救援队真的是很难。感觉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救援队,包括蓝天救援队,在资金这一块,或多或少都有困难。有时候我真的很想给队员一些补贴,但现在还做不到。”张兵表示,猛犸卫士应急救援队曾经和别的机构对接过想要获得帮助,但要么收到了明确拒绝,要么不了了之。但救援队要想发展,也不能总是靠救援队自己拿出钱来补贴,猛犸卫士还是会继续加强对资助的关注。


难道除了提高救援队自身“造血”能力,就没有宏观层面的相应扶持吗?


有。但从现有资料、文件上看,对民间救援队实施补贴的地区和资金都有限,另外对救援队的补贴主要集中于编制内救援队伍。此外,很多民间救援队并未达到政府扶持标准。目前来看,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政府部门对民间救援组织主要起监管作用。


缺少专业设备也是限制猛犸卫士行动的重要原因。


就拿此次郑州疫情来说,接到社区需求后,猛犸卫士便迅速安排队员进行消杀。但是消杀还没结束,消杀设备、防护服、一次性手套紧缺就成了一个棘手问题。张兵赶紧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求助信息。运气还算不错,信息发出后,被一个同城的救援队看到,他们告诉张兵,可以给他们一些物资,张兵于是赶忙开车去领了物资。“这些装备都是有损耗的,并不是无限的。去年河南下暴雨那次,我们的冲锋艇也报废了。”张兵谈道。


专业化也是猛犸卫士需要考量的。张兵说,对于猛犸卫士未来的发展,他还是倾向于往“正规化、专业化”方向走。张兵希望能通过专业培训,提升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


事实上,以上三个问题是当前救援队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曾表示,世界范围看,民间救援队是不可或缺的,但目前我国的民间救援组织还没有经过系统整合,与政府和其他公益组织的联系也不够,彼此应该联合协作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一名公益人士曾指出,从面上来看,目前救援队的发展已经超前于救援队基础建设的前进脚步,我们的基础建设、标准、规则、流程体系,并没有同步跟上救援队的实际发展。


正如猛犸卫士所面临的困境,一个只能靠信念、热血,没有资金扶持、设备紧缺、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的救援队,未来到底还能走多远?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