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专题 | 殘障女性就业专题(一): 走花路的她们,独立且自由
来源: 乐施会OXFAM
作者: 潘美好
2022-03-07
261



联合国把每年的三月八日定为国际妇女节,是为了纪念妇女权利运动,而各地社会亦会在这天庆祝妇女在不同社会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迅速发展,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经济机会不断增加。然而在此进程中,男女受益却并不平等,而女性残障者更是处于边缘外的边缘。作为女性残障者,要抓住机会,从来要克服的都不止身体的缺陷,还要克服这个社会加诸她们身上的「障碍」。

 

在欧盟资金支持下,香港乐施会和中国发展简报于 2020 年开始,共同推行一个以建设具有包容性的社会为目的的公益项目。此项目其中一个重点是聚焦残障女性就业议题,通过举办社区融合活动,打破大众对残障女性及其他残障人士的刻板印象,让她们可以得到更多平等多元的就业机会。其中,包括于2021年6月及12月分别在烟台及北京举行残障女性就业图鉴展,展出了多位残障女性就业及创业的故事。

 

适逢三八国际妇女节,乐施会将一连三周,每周向大家介绍三位曾参与上述就业图鉴展及此项目的残障女性的就业和创业故事,让大家了解她们如何改变、如何走出灿烂人生!



1. 梦醒:绘画让我实现经济独立、精神自由



图一:梦醒在绘画创作


梦醒比同龄人看起来,身材更为娇小,面容更为稚嫩,犹如青少年般。

 

因为基因突变,她从一出生就被诊断出患有一种名叫成骨不全症的罕见病,其发病率约二十万分之一,临床特征为身材矮小、蓝巩膜、骨骼脆弱易骨折等。在成长的过程中,梦醒历经多次骨折,也曾尝试过各种方法代步,最终在14岁时拥有了第一辆轮椅。

 

梦醒的身体虽然被困在轮椅上,但心却从未被束缚。自幼就有绘画天赋的她,常常在本子上天马行空的涂鸦,被体育老师发现后,这位老师就利用业余时间教她学习工笔画,引领她踏入绘画101的课堂。

 

好景不长,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由于学校搬迁,梦醒又意外把自己摔伤之后,便辍学在家。然而对于绘画,她并没有放弃,在没有专业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依靠妈妈买的绘画书籍,再加上自己的揣摩和创作,进行学习、临摹。

图二:梦醒的随笔画


而只要一有机会,梦醒就会参加县里、市里的各种课程和展览,认识了很多美术协会的专业老师,甚至有机会在北京举办了公益画展。可是,在外行人看来,梦醒有点“不务正业”,被质疑学画画并不能养家糊口。梦醒虽有过气馁,却一直没有放弃。

 

在22岁时,梦醒和同龄人一样开始四处找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廊坊的一家本地公益机构,负责撰写公众号推文,教小孩子绘画。同时,还线上兼职,在一家活动策划公司做文案编辑。

 

策划公司的老板很欣赏梦醒的能力,邀请她正式加入团队,公司地点在绍兴。这对于一直想出门感受广阔天地的梦醒来说,极具诱惑。虽然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独自在外面生活和工作,但梦醒仍决定放手一搏,只身南下,成为一名南漂青年。梦醒在短短两年时间,在这家初创公司从文案编辑做到活动统筹,尝试了丰富的工作内容,接触了设计,学习了Photoshop等,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但是,日益渐增的工作压力,让梦醒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再三权衡下,她选择回到家乡。但她知道自己仍旧热衷绘画和设计,所以尝试以自由设计师的身份,开始了线上接单生涯。

 

梦醒喜欢绘制偏女性向,温暖治愈的插画,并且她专门为残障女性绘制了一组轮椅上的Cool Girls(酷女孩)系列头像,风格独特,俏皮可爱,一改传统印象里对残障女性的悲惨刻画。这组头像也被朋友们广泛传播,梦醒就此闯出名堂,从一开始没有客源,到现在无论是商业领域,还是公益机构,都纷纷寻求与她合作。今年,她又陆陆续续推出一些文创产品,如创意T恤、徽章、小清新的冰箱罩、香袋等。

 

每天居家办公,线上创作,梦醒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和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了在家躺着赚钱。如今的梦醒,不仅自给自足,还活成了可以给别人带来光和希望的女孩。



2. 林艳茹:人生处处是机遇



28岁的林艳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阳光、自信,她最常听到别人的夸赞是:“多好的姑娘,可惜就是坐轮椅了。”

图三:林艳茹与她創作的软陶娃娃


患有天生性脊柱侧弯的林艳茹,童年时期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14岁那年,在经历两次手术失败后,她的腰部以下脊髓损伤,双脚瘫痪,再也站不起来了。因身体原因,她被迫辍学在家,却喜欢看关于手工创作类的节目,并时常跟着电视学做手工娃娃。从最初的喜好,到变得痴迷,那时候她的想法很简单:虽然腿脚不能动了,但是手还很灵活,一定要用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后来,在网络上看到可爱逼真的软陶娃娃,林艳茹立马被吸引,开始四处搜教程学习做软陶娃娃。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她废寝忘食的刻苦钻研,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的练习,终于把娃娃做得灵动有型。

 

林艳茹兴奋的把手工制作的娃娃拍照,发到朋友圈和QQ空间,收获了很多称赞,甚至有朋友说要找她定做娃娃。抓住商机的林艳茹,马上开始学做淘宝,进行网上售卖。


图四:林艳茹帶著她的软陶娃娃受邀上天津卫视的节目


2013年那时,淘宝对手工制作有着较大的流量扶持。没有经验的林艳茹,碰巧,在网上结识了一位学习电子商务的残障朋友。她虚心向朋友请教,自己的淘宝店很快就步入了正轨,络绎不绝的订单,有时让她忙不过来。

 

有了稳定的收入可以维持生计,还有多余的贴补家用,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这让林艳茹第一次感受到生而为人的价值感和自豪感。

 

作为一名困境中的女性,林艳茹没有被打倒,而是选择逆风而上。她克服日常出行的不便、教育和就业机会的缺失,凭借着坚韧不服输的性格,最终在有限的条件和环境下自谋出路,拥有着平凡却不普通的精彩人生!



3. 杨莉蓉:我用花朵治愈世界



出生时,因髋关节的问题,杨莉蓉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两厘米;而前夫是健全人,他觉得娶残障的杨莉蓉是一种“蛮大的牺牲”。在这样不对等的情况下,杨莉蓉在婚姻中一直处于弱势的地位,她总是对前夫百依百顺,特别是两人意见相左时,她就会遭受到伤害。


图五:杨莉蓉在工作岗位中

长期的歧视与暴力,使杨莉蓉的心里满是伤痕,也让她觉得,就算经济独立,都无法化解这段关系给她人生带来的冲击。所以在结束上一段婚姻后,她开始学习心理学,试着自我疗愈。心理学给了杨莉蓉很大的改变,她学会了处理人际关系,学会了如何维护自己的底线。此外,她还不断自学社会性别理论和残障人发展理论,这些知识不仅帮助她理性分析、正面面对过往经历过的暴力及婚姻失败,还让她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路线。


自学习女性心理学后,杨莉蓉发现,很多女性会将内心中的压抑和焦虑通过做手工的方式,释放出去,比如插花、绘画、织毛衣等。通过机缘巧合,杨莉蓉接触到了制作永生花、压花的新兴领域。


芬芳娇艳的花朵在杨莉蓉手中绽放,这让她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治愈和满足。同时,她在书中了解到,插画、压花等是一种艺术疗愈的形式,可以建立属于女性独特的审美和创造力,为女性自我赋能,继而达到心理支持。

 

此时,杨莉蓉为了能够将所学的压花技术、艺术疗愈,帮助到更多像自己一样的残障女性,她一边应聘到残联工作,一边备考社工证书,把自己武装的更加专业。

 

和一般插花不同,之所以选择永生花,而不是鲜花,杨莉蓉解释说:“鲜花成本高,对残障伙伴来说不太实际。永生花和压花保存时间比较长,大家可以通过这项手艺,多一份经济来源。对于那些有心理创伤的残障伙伴来说,在制作的过程中也能起到艺术心理治疗的效果,我觉得还蛮有意义的。”

 

杨莉蓉把生活中的苦与乐定格在永生花中,那是她送给自己的专属浪漫。往后,她不再是谁的妻子,一切都将忠于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坚持自己的选择,如花儿般为热爱的生活而尽情的绽放,无所顾忌,无所畏惧。

 

梦醒、林艳茹和杨莉蓉,她们三位都是千千万万残障女性的缩影,亦是榜样。在“残障”与“女性”的双重身份压力下,她们历经病痛的折磨、遭遇失学的机会、拥有失败的婚姻等。即使如此,她们从不妥协,把缺憾当成特质,让荆棘开出鲜花,铺向光明大道。

 

属于残障女性的花路才刚刚开始,请大家拭目以待!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0条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