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2021年11月7日,北京今冬初雪之日,协作者社会工作督导李真老师与儿子、两位志愿者进行困境家庭走访活动,而这样的走访协作者社会工作者每年至少开展两季。他们本次走访的家庭是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的小钰家,和父母离异、跟随送快递的爸爸生活的小轩家。在走访过程中,李真老师等人了解了两个家庭的处境、两家小孩的成长经历和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计划、憧憬,并对两家进行需求评估,本文为李真老师在走访之后写下的走访手记,与大家分享。
李真
协作者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师。全国社会工作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十大优秀社会工作者。
11月7日早晨七点,我带着上五年级的儿子,从回龙观出发,去做家庭走访。这是我们协作者团队针对在北京打工的困难家庭所做的常规工作之一,每年至少开展两季,对所有资助的困境家庭和新申请的家庭,入户访谈,评估需求。昨天晚上开始,北京下了入冬以来第一场雪,早晨路上铺满了一夜没停的飘洒下的雪花,一脚下去,积雪已没过脚面。北风呼啸而过,像冰凌一样划过脸颊。
今天上午我们要去到小钰(化名)家。来自河南的小钰今年七岁,两岁时爸爸去世、妈妈改嫁,他跟着奶奶爷爷,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读书。“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一个怎样的孩子呢?”我不禁想。看着手里的访谈提纲,坐了一个半小时的地铁后,我与两位志愿者在地铁站见面了,两位志愿者都是第一次参加走访,在昨天晚上志愿者培训的基础上,又简单交代下访谈注意事项,我们步行去到小钰家。
在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小区门口,我打通小钰奶奶的电话,她说,“我在家里,在一单元地下室,我去接你们吧。”转身间,我看到一位看起来六十多岁的老人,站在不远处的雪花中,也打着电话向我们走来,这是小钰奶奶。
小钰奶奶带我们走进地下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公共洗手池,再拐下,有三四个门挨着门的房间,小钰奶奶打开其中一间,这就是小钰在北京的家了。
房间不足十平方米,中间隔了一个隔间,里面只能放开一张床,外面我们四个成人加上我儿子,就显得无比拥挤。小钰奶奶拿出仅有的两个圆凳,又东拼西凑了一个小马扎和一个小墩子,四个成人终于可以坐下。还好,儿子负责给我们拍照片,暂时不坐。
与小钰奶奶的访谈比较顺利,从老人清晰的表达中,我们得知小钰的爷爷在小区清理运送垃圾,每天都回来很晚。小钰奶奶负责照顾小钰生活与接送上下学,孩子上学了就自己做个小时工或捡些废品,每个月挣个两三百而已,够小钰托管费——双减政策后,学校每月增加了300元的托管费(打工子弟学校自身生存也是问题,政策要求放学后托管,也只能收取一定费用补贴老师),这也是奶奶必需抽空多出去捡废品的原因。“这两天老师发来收这个月托管费的信息,我还没钱缴呢。”
当我们提出来看看小钰时,奶奶说给他打个电话就可以,原来,因为担心孩子安全,奶奶给小钰买了个电话手表,这样小钰就可以一个人在小区里玩了。
走出地下室,奶奶给小钰的电话也打通了。远远地,我们看到一个穿橘黄色衣服的小孩向我们跑来,我有些担心全是冰的路面他别滑到了,但孩子很灵活,左拐右拐很快就到了我们面前。
再次回到地下室,小钰站在桌前,把凳子给到奶奶坐。我们和小钰展开对话,说到学校时,孩子有些兴奋,说话声音也比较轻快,他说他在学校里很开心,但也和同学打过架,因为中午吃饭时有同学插队到他前面,他认为不应该,就拉着那个同学不让他打饭,两人就扭打起来,后来老师就把他俩叫到办公室每人都批评了一通。小钰认为老师处理得也不正确,不应该批评他,因为他做得没错……说到妈妈时,孩子低下头说不想妈妈……那一刻,这个十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些安静。隔壁水池流水的声音清晰地传来。说起未来,小钰说我要好好学习,做个有出息的人。这一刻,奶奶笑了。
临别,我看到桌子上有半盒彩笔,就问小钰你平时会画画吗?小钰很快从柜子里拿出他画的画,黑色碳素笔画的,线条整齐,画面干净。他给我讲道,“这是我画的我现在的家,这是里面,你看有桌子有床……”他翻过画纸的另一面,“这是我家的外面,这里有花园有大露台……”
这是个有爱、朴素、有温暖的家。这是个健康、懂事、有心事的孩子。
下午我们要去到另外一个家庭,来自湖南的小轩家。与小轩爸爸电话约见面时间,他说两点吧,感觉一点半有点紧张。当时电话里我没有再追问为什么,虽然前期约定了中午一点半见面,想着他送快递可能在路上赶不及,就没有多问。两点再通电话时,他很爽快地说,来吧,我在家。
到了约定的地点,我们远远看到个子不高、有些瘦弱但比较精神的小轩爸爸。他向我们走来,双手插在上衣兜里,面带微笑。坐下来交谈后才知道,上午他带着小轩去送快递了,他说希望她体验下挣钱有多不容易,但同时也给我强调说,只是让她跟着,没有让她搬东西去送。
小轩十二岁,妈妈前几年与爸爸离婚后离开北京,很少有联系了,现在跟着爸爸和奶奶爷爷生活,在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六年级。
我们与爸爸交流时间比较长,小轩爸爸也算是一个较健谈的人。高中毕业的他,与我过往交流过的文化程度较低的打工父母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自己的生活有着明确的规划。他希望女儿能考上高中,这样就不用付较高的职高费用,如果实在考不上,自己虽然会为高昂的学费担心,但他也表示自己还是有计划的,现在已有存款,就是为了应对女儿万一考不上高中所存的。
同时,小轩爸爸对自己的工作以及未来发展也有规划:短期来看,他希望借助双十一到春节这段快递业务多的时间,多赚点钱;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他年龄大了体力不行了,还是不能一直做快递的,希望转行到熟悉的教育机构的行业中来。
小轩爸爸原本在教育机构工作,但由于疫情,线下辅导工作受到影响,同时,国家的教育政策使得学科类教辅机构受到严重冲击,收入减少,所以小轩爸爸从教育机构辞职。尽管目前教育行业不景气,但小轩爸爸对未来的教育市场依然充满信心。他表示自己也有些不错的朋友,接下来可以一起做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这位父亲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女儿可以考入高中。他不像大多数家长那样,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就把孩子送回老家。因为他说自己高中毕业后出来打工,以前在南方,后来到北京后一家人就一直在一起从未分开过。现在父母也都在京,姐姐一家也在京,老家已没什么亲人,所以特别希望女儿能在北京上学。但自己平时没有多少时间陪女儿,奶奶爷爷对女儿比较溺爱,所以现在虽然有很多想法,但感觉比较无力。
与小轩交流说起她的学习情况,她说语文数学都可以考到90多分,英语才刚刚及格。小姑娘的理想是做一名宇航员,但对怎样实现这个理想自己没有考虑过,并自认为实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自己学习不够好……对自己当下的处境没有太多表达,我理解作为一个孩子,虽然十二岁的她看起来像个大姑娘了,但家庭环境中一边是溺爱,一边是过度希望,这使她对自己并不自信,对未来也没有计划。
虽然母亲早不在自己身边,但小轩对母亲还是有期盼的,她时常会问奶奶为什么妈妈与爸爸离婚。但是,小轩的奶奶爷爷甚至爸爸很少考虑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孩子怎样的需求,他们也缺少这方面的关注与知识,所以,他们只能从他们认为是对她好的这种朴素期望的角度,去叮嘱小轩要好好学习,少玩手机少看电视……但是,这些爱,让小轩压抑却又无从表达。
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她,其实现在就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如果能有适当的陪伴与引导,小姑娘走向更加积极乐观的人生还是有着极大的可能性。由此,我想到协作者陪伴天使服务的重要性,想到协作者儿童服务从儿童到家庭到社区到社会四位一体服务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每一个个体,我想到我们还需把服务做得更加专业,更加精准。
在填写完所有走访信息后,我决定跟一起走访的志愿者做个沟通,希望她可以参与到协作者的陪伴天使服务中来,对小轩开展天使陪伴,看到孩子成长中青春期教育的需要,协助孩子建立起英语学习的信心,提升自信……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依然沉浸在一种兴奋中,虽然,与志愿者的沟通是在周末的晚上八点开始,到九点才结束;虽然在为这些文字要画上句号的时候,是在周末休息的时间;虽然每周工作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每天都因为有大量工作要完成而感到时间精力不够和深有压力……但我依然兴奋。因为我知道了自己工作、前进的方向,知道了我们协作者所做的事情的价值。这种感觉,很好。如同在2003年和2020年两次疫情突发使整个社会处在灾害紧急应对的状态时,协作者选择不做木头人、迎难而上一样,我们一直在行动的路上。


